三月份的時候,小編去廈門玩,夏玲指着對面那棟其貌不揚的“小破樓”和我說:“想折騰個新東西出來。“

我瞅了一眼對面那棟樓,心想怎麼也得折騰半年吧,結果一個多月後,她就給我發圖說好了。

不是千篇一律的網紅風,這對廈門最紅“爆改夫婦”這次把”摩洛哥風情“藏進了小漁村~~~

吹着太平洋的海風,

想象頭頂是撒哈拉的星空

腳踏南洋絢麗的花磚,

身在閩南靜謐小漁村。

這裏是心湖•悅空間,

爆改夫婦最新撞色力作。

這裏有關於美的一千零一種可能,

這裏有屬於廈門的小小幸福。

盛夏來臨前,廈門曾厝垵的人氣如同環島路邊的潮漲,水位一天比一天高。

肉眼可見,遊客一天比一天多。

五一是個臨界點!

旺季的閘門一開,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潮如同巨浪般湧入這座小島,也湧入曾厝垵336號心湖•悅空間。

我是楊夏玲,廈門心湖民宿創始人。這是我第三次發起衆籌,也是最爭分奪秒的一次民宿改造。

2月18日簽定轉讓合同,2月23日破土動工,5月1日開門迎客。

期間,格局改造、密集施工、材料選定、軟裝進場、收尾清掃……一連串動作無縫銜接。

這一次,歷時65天,我們再造了一座海邊的摩洛哥花園,也算對得起「廈門爆改夫妻檔」的稱號了。

很多關心「心湖」的朋友問我們,爲什麼要升級改造,原先的空間已經足夠美好,足夠甩開曾厝垵民宿同行好幾條街。

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改造升級,勢在必行。

心湖·悅空間一期

距離心湖•悅空間誕生,已經過去整整兩年。

雖然這家小小的民宿,曾經以獨樹一幟的風格,成爲曾厝垵民宿新標杆,但是行業發展一日千里,市場競爭激烈。

兩年來,周邊民宿似複製粘貼般的速度不斷湧出,以心湖•悅空間19間房的小體量而言,很難在你追我趕的大潮中繼續保持絕對優勢。

心湖·悅空間一期的客房

如果說,最初開這家民宿是爲了構建屬於自己的小小幸福。

那麼心湖走到今天,必須去思考更多生存之道。

但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美,是一家民宿最重要的籌碼,也是顏值時代,最重要的利器。

心湖·悅空間一期的室內角落

如今,千篇一律的網紅INS風丟失了廈門民宿的風骨,曾厝垵一帶的建築好似上演一場貌合神離的模仿秀。

一直以來,我們堅持設計的本源是將小建築置身於大環境。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才能展現出廈門的溫情與柔軟,讓遊客們在陀螺般的快節奏生活中,捕捉這座城市最靈動的美。

心湖·悅空間一期的戶外

今年春節剛過,我們接手「心湖」正對面僅一巷之隔的一棟物業,再次啓動改造。

我和先生很快沉浸在建築設計的樂趣中,這種快樂輕易不能用言語表達。

心湖·悅空間一期的櫥窗

如果非要舉一個例子,大概就是——粗糙不堪的毛坯房,在我們眼裏變成了一張純白的畫板,眼光觸及建築筆直的線條和硬朗的棱角時,總忍不住想在上面潑墨作畫。

作畫可能是靈感一來便可一氣呵成,心湖•悅空間的改造工程卻是65天夜以繼日的持久戰。

心湖·悅空間一期的走廊

我們一如既往,沒有設計圖紙,沒有水電施工圖,同簽訂當天就在現場來回勘察,在心裏勾畫出這棟建築每個空間最理想的模樣。

“這次做點不一樣的”,我先生在屋內踱步時,嘴裏輕聲吐出一句話,像在自言自語,又像在邀我同下決心。

心湖•悅空間,很開心和大家再次相會。

這次我們重點改造了一棟雙層的小樓,9間房間,加上原先的客房,一共有28間房。

空間設計上,沿襲「心湖」一貫的風格,大膽着色,賦予每個空間不一樣的美感。

吧檯

新物業的一樓,沿街鋪面被規劃成用餐區域:白天是餐廳,晚上變身酒吧。

棋盤格花磚搭配大理石地面,營造冷酷輕工業風。

但吊燈和高腳椅增添了幾分活潑的氣質,畢竟混搭是我們的拿手好戲。

用餐大廳

穿過餐吧,左手轉角上樓,冒着粉紅泡泡的二樓客房區迎面而來。

只是到了走廊,就已經開始挪不動腳了——全白的牆面通道,嵌着一扇扇嫩粉色的房門。

在廈門藍的映襯下,醞釀出地中海式的夢幻感,每個角落都能勾起你擺拍曬圈的慾望。

走廊

除此之外,還會生出一種好奇心,脅迫你想要敲開所有房門一探究竟。

心湖·悅空間新增的九間客房全部集中在二樓。

兩個多月前,這裏還是格局單調到近乎民房的客棧單間,現在你隨便推開一扇門,都是一個無法複製的嶄新世界。

大廳入門處

大面積的藍色牆面,搭配同色系的幾何花磚,遠不是一句“地中海風格”可以形容。

空間內的金屬家居元素是點睛之比,淡雅精緻之餘,勾出輕奢復古風。

棗紅色牀巾擔負撞色的重任,就是這抹紅,讓整個空間分外妖嬈。

內斂卻有些俏皮的墨綠色牆壁,安靜中襯托出復古質感;腳下又是另一種幾何圖形的花磚,與牆面的綠色遙相呼應。

這是一個充滿貴族氣息的空間,往靠牆的皮沙發上一坐,隨手就是一張中世紀的復古大片。

墨綠

黑色,你很難想象要怎麼去演繹,我們給出了答案。

卡其色系漸變的花磚,和大面積留白的畫作,不斷中和牆面的暗黑氣場,整個空間不壓抑,相反高級感十足。

最妙的是窗外整面的石頭牆,自然成景,渾然天成。

我們打賭這一定是最暢銷的房型。

而在所有這些色系中,暗紫色絕對是最大膽跳脫的嘗試,不多做解釋,大家看圖就明白。

暗紫

至於三樓的露臺,請你一定一定不要錯過,那裏裝進了一座“摩洛哥”花園。

四面圍欄塗上屬於沙漠的明快橙色,刻意營造的顆粒感牆面,好像八百年前的摩洛哥老城即將在這裏甦醒。

高大的、奇形怪狀的仙人掌點綴空間,也是最美的拍照背景。

樹影、衣衫隨風而動,在花磚地面投下一道道無比生動的影子。

午後時分,太陽炙烤讓你如同身處北非,時光在這裏彷彿凝結停滯。

最好的露臺時光是傍晚,一張牀背靠大樹枝椏,風吹起紗帳,在空氣中飄逸。

樹上的鳥巢傳出幾聲清脆的啼聲,還有多肉植物點綴的綠意盎然,是炎炎夏日裏的一抹清涼。

在我們看來,最好的生活是住在風景裏,建築設計更多考慮的是建築與周邊環境的完美融合。

曾厝垵寸土寸金,每個業主都恨不得將建築加蓋到天際。

這棟物業在改造之前,每一扇窗看到的都是糟糕的戶外環境——瓦片殘留的閩南老建築、鐵皮搭蓋的屋頂,還有在空中盤根錯節的管線。

好看的室內空間只是設計成功的一部分,如何避免窗外雜亂的視線,則需要花點心思。

比如,有個房間在規劃時,窗外大量電線交叉有礙瞻觀。

於是,我們在後期改造中,精確選擇開窗的角度,只留下一抹狹長的綠,巧妙地避開電線,留白寫意。

比如有些格局無法更改的房型,我們可以就地取材,直接做成少女風榻榻米空間,忽視戶型短板,一下子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建築體現了設計者的生活態度,同樣的房型,有的人可以接受隨意拼湊,軟硬件配齊就可入住,但在我們這裏行不通。

對我們而言,看待一個房間,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在曾厝垵密集民房中,我們充分利用民宿周邊的一草一木一石,打造開窗望景、庭院綠植的愜意生活。

心湖民宿開業以來,收穫衆多好評,網友紛紛爲我們打call,“是驚喜,意外之外的驚喜”、“被深深吸引”、 “三百塊錢就能睡到的摩洛哥風情”。

這一次,我們再次發起衆籌,是帶着全新的作品和心意,有備而來。

我們跳出了許多民宿“千店一面”的套路,新舊並立,在尊重環境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到旅居人士對舒適建築的需求,讓每個人都在這裏看到自己想看的廈門和曾厝垵。

心湖•悅空間,就是這麼美~

來源:最創意民宿,圖文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聯繫小編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