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精細的深海作業中國根本就完不成。我國想開採海上石油天然氣,真的比登天還難。而深海工程船的出現,大大改變了這個困擾了我國幾十年的尷尬局面。

因爲它無人能比的深海作業能力,我國願意花13億人民幣來建造一艘深海工程船。由於我國海域長期遭受西太洋流影響,海水湧動對深海作業影響極大。但我國海洋工程船卻擁有極爲獨特的裝備——動力補償系統。當海浪對船產生推力時,補償系統可瞬間啓動相應的推進器,從而抵消海浪推力,船基本就能在原地不動。

但這套系統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海水上下劇烈湧動時,動力補償系統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這就要用我國深海工程船的另一個殺手鐧,全球最大的自動深沉補償吊機,這個吊機配備了超大功率的垂直自動補償系統,能在海浪中吊起400噸重的東西。當船上下湧動時,吊機就會自動偵測運動速度和方向,瞬間做出反應,通過收放纜繩和甩動吊臂的組合動作抵消船身的運動,從而保證水中的設備靜止不動。

在海上進行試驗的當天,水下攝像頭的回傳圖像顯示在海水巨大的湧浪下面,重達400多噸的試驗箱只有輕微的晃動,幅度完全在可控和接受的範圍內。這讓我國工程人員非常滿意。掌握了先進的深海工程船和海上精控作業技術,將全面提升我國海洋開發的整體實力。隨着深海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經略海洋、開發海洋的能力逐漸增強,正在從海洋大國快速向海洋強國轉變。

去年7月9日,我國一批技術人員乘坐直升機降落在藍鯨一號海上鑽井平臺上,他們將見證我國的一個歷史時刻。藍鯨一號是我國建造的全球最大,鑽深最深的鑽井平臺,它已在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停留了數月時間,它噴出的火焰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實際上卻來自一種極爲特殊的物質海底可燃冰,而這就是我國科技人員來鑽井平臺的主要目的。

地球上可燃冰的儲量能攻人類使用數千年,而南海可燃冰的儲量是南海石油儲量的10倍,預計有680億噸油當量。全球30個國家都在研究,誰掌握了可燃冰開採技術,誰就有可能掌控世界能源格局。日本多次嘗試開採可燃冰,結果都失敗了。而我國則率先攻克了可燃冰實用性開採技術,去年在南海連續60天成功開採可燃冰,累計產氣30.9萬立方米。

開採時長和開採量均打破此前的世界第一,成爲全球可燃冰技術實力最雄厚的國家。我國用了60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此前西方國家用了20年都沒突破的技術。7月9號,這批技術人員關閉了閥門,我國的可燃冰開採又將進入新的階段。以前我們根本造不出海上鑽井平臺,油氣都快被人搶光了,現在我們不僅有了全球最強的鑽井平臺,還用來爲我國源源不斷的開採可燃冰。

如果說過去的100多年是石油的時代,那麼今後的幾百年就是可燃冰的時代,而擁有最強可燃冰開採技術的中國,無疑將取得更加巨大的成就,創造更多的奇蹟。

本文爲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