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底,我國共有證券公司131,其中包含證券分公司及投行、資管子公司,通過對這些公司2018年財務報告的合併整理,彙總出百大券商規模及經營業績排名,供讀者與業內人士參考。

其中,規模與業績的相關數據多采用年報合併報表口徑,爲統一比較口徑各項業務收入採用相關科目數據予以考察,與公司實際業務分項收入或有差距。

百大券商規模與業績

總資產方面,104家證券公司2018年末合計資產7.59萬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約1.66%超過千億規模的證券公司有18家,比2017年度少1家。

榜單中,中信證券以6531.33億元居首,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緊隨其後。總資產在100-1000億元的券商有66家,相比去年增加1家;

另有20家券商總規模不到百億元,包括2017年更名爲中天國富證券的原海際證券,以及行業新增的東亞前海證券,於2014年獲批成立的金通證券以1.3億總資產居於末位。

同比變化中,有48家證券公司2018年總資產有所攀升,其中,網信證券總資產飆升10倍,是唯一一家總資產翻倍的券商,另有紅塔證券、中航證券、金通證券、開源證券、平安證券等券等8家證券增幅在20%以上。

此外,財達證券、瑞銀證券、華鑫證券等12家券商也有兩位數的規模增長。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淨資產方面,104家證券公司2018年末合計1.99萬億元,較2017年度數據增長約1.60%,超過千億規模的證券公司有4家,比2017年同期多一家,分別爲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達到1568、1337、1302和1047億元,廣發證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中國銀河、國信證券和東方證券以超過500億元的淨資產規模排在第4-10位。

去年,證券公司淨資產增長情況喜憂參半,有54家券商所有者權益同比提升,同比下滑的有50家。其中12家的淨資產增幅超過10%,淨資產跌幅超多10%的也有9家;其中,開源證券、華西證券、金通證券位居前三,增幅均超30%。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營業收入方面,在持續低迷的行情以及各項監管政策影響,百大券商2018年合計收入3544.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滑13.76%。中信證券營收約372.21億元,一馬當先;年度收入超過百億元的有11家證券公司,較之2017年減少1家;收入在10-100億元的共50家,另有2家證券公司營收爲負。

同比變化中,行業整體進入寒冬,共77家券商營收同比下滑,僅有26家同比正增長。其中,3家券商收入提升顯著,華菁證券、中天證券和江海證券營收增長超過100%,實屬難得。

此外,可以發現,大中型券商的營收下滑幅度顯然更小,小券商業績滑坡的幅度更加明顯。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淨利潤方面,104家證券公司2018年合計實現淨利潤600.49億元,與2017年相比直接腰斬,同比大幅下滑約53.18%

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位居前四淨利潤均超過50億元,但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業績分佈情況來看,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共有17家證券公司,同比減少10家。虧損券商達到20,同比增加16家,虧損超過1億的有14家,其中上海華信證券虧損93.89億元。

同比變化中,16家券商在2018年淨利潤下滑幅度超100%,同比正增長的僅有11家,佔比僅一成,其中,金通證券、萬和證券、華金證券表現優異,淨利潤同比增幅超過100%。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百大券商各業務排名

經紀業務方面,爲統一比較口徑,使用“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數據考察各券商該項業務實力情況。因市場成交量持續低迷,2018年度百大券商合計經紀業務收入下降,97家證券公司共實現收入778.96億元,較之2017年度減少18.46%

其中,中信證券以74.29億元的收入居第一,國泰君安和中國銀河分列第二、三位。2018年共21家券商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超過10億元,同比減少2家,絕大多數券商經紀業務下滑。

同時,有10家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逆勢增長,金通證券增幅約59639%,申港證券、華福證券、華菁證券的收入擴張也達到翻倍水平,分別增長2225%、633.84%和451.7%,東方財富證券、瑞銀證券、上海華信證券也取得兩位數增長。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投行業務方面,爲統一比較口徑,使用“證券承銷業務淨收入”數據考察各券商該項業務實力情況。受到債市低迷和IPO過會趨緊的影響,2018年百大券商投行業務亦縮水,99家證券公司共實現收入423.46億元,同比下降22.15%

中信證券以36.39億元的收入位居榜首,海通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排名第二、三、四位,收入十分接近,分別爲32.17億元和31.71和31.35億元。

可以發現,不少中小型券商投行業務增長迅猛,共23家證券公司實現收入正增長,其中作爲新興券商的東亞前海證券和銀泰證券開拓業務效果顯著,增幅超過10倍;另有申港證券、江海證券、華金證券、川財證券和華寶證券的投行業務增長達到至少翻倍水平。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資管業務方面,爲統一比較口徑,使用“受託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數據考察各券商該項業務實力情況。2018年儘管受監管政策和去槓桿要求影響,行業資管總規模走低,但券商主動管理能力增強提升了收入規模,96家證券公司合計收入359.03億元,同比下滑8.11%

中信證券以58.34億元的收入排名第一,廣發證券緊隨其後,收入約37.43億元,排名第三-第五的證券公司中,東方證券資管收入提升較多,錄得20.36%的同比增幅,在頭部券商中增長能力較好。

2018年,僅有34家券商資管收入取得正增長,其中僅2家增幅翻倍,國融證券、申港證券收入擴張幅度在100%以上,首創證券、山西證券、財富證券、中航證券、網信證券和萬和證券收入增幅也超過50%。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自營業務方面,爲統一比較口徑,使用“證券投資淨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數據考察各券商該項業務實力情況。2018年股票市場行情不佳,券商自營業務收入普遍下滑,101家證券公司合計收入859.32億元,同比下滑32.64%

中信證券和國泰君安以超過50億元的收入位居前兩名,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申萬宏源、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和招商證券分列第三-第八位,自營業務收入均在30億元以上。

46家證券公司於2018年自營收入有所提升,相比2017年減少25家,其中有13家增幅達到翻倍水平,華菁證券收入增長驚人,同比增長均超10倍,增幅爲9551.49%新時代證券、中國中投證券、中郵證券的增幅也超過200%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