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樺

本文由父母課堂(ID:fumuketang)

原創首發

“他還是個孩子啊!”這句話,大家是否非常耳熟?小樺媽媽記得有段時間,這句話爆紅網絡!它用來吐槽:孩子調皮搗蛋惹禍之後家長們常常用“他還只是個孩子啊”來爲自己的孩子開脫,而不對這些不好的行爲加以制止教育受到了很多人的不滿,所以大家用這句話用來諷刺這些家長失敗的教育方法。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句話荒謬無理,孩子小就能成爲沒教養、侵犯他人正當權益的理由了?最近這句話又重現“江湖”了!

據網友爆料,5月8日,北京五棵松某書店,一男孩在書店裏上外教課。大聲朗讀英語!工作人員善意提,卻被孩子指着鼻子罵:

“他們看什麼書啊,

他們有什麼書可看的,

你哪隻眼睛看到他們都在看書,

你管我你信不信我抽你,投訴你,

我來這兒這麼多次了,

你憑什麼管我。”

戴口罩的女士疑似男孩家長!她過來跟店員說:

“他還是個孩子”

“你別搭理他,你忙你的”

看到這一幕

網友“怒”了:

這樣的態度,讀再多書有什麼用

是啊!很多“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卻把這句話奉爲至上的理由,總覺得孩子不是沒教養,只是年紀小不懂事。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當孩子在公衆場合,或者在別人家裏做出一些令人不愉快的行爲,旁人進行提醒時,以下就是父母用來爲孩子犯錯行爲開脫的常用語:

“他還小,還不懂事呢。”

“你一個大人好意思跟小孩子計較嗎?”

“一看你就沒有過孩子,有了孩子你就能理解了”

……

然而,沒有任何人有義務因爲別人小孩“年紀小”而容忍他的“沒教養”。

更何況,有不少時候熊孩子已經不僅僅是沒教養的問題了!

熊孩子放火點燃汽車、熊孩子抽走陌生阿婆的板凳致其摔骨折、熊孩子剪斷高樓工人的安全繩、熊孩子彈弓射瞎同學眼睛、熊孩子將二歲寶寶從18樓摔下致死、熊孩子綁架謀殺女同學未判死刑後相視一笑……

以上這些,都是真實可查的新聞,看到這兒,還要多愚昧的家長才能說出那句“他還是個孩子啊”?

在小樺媽媽看來,“他還只是孩子”單單六個字,不僅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溺愛,更是幫孩子逃避規則、約束和懲罰。父母這樣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得到某種肯定的暗示:反正我還是個寶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算別人批評我,爸爸媽媽也會保護我。

試想一下,在這種觀念下成長的“熊孩子”,最終也會是野蠻不講理的“熊大人”吧!

其實,最大的惡,就是作惡而不自知。

當他作惡之後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那麼在他的潛意識裏這樣做就是對的,以後還會怎樣作惡,我們不敢想象。

《伊索寓言》裏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偷被抓之後藉着和他母親耳語的機會咬下了母親的耳朵,他恨母親沒能在他小時候偷東西的時候及時糾正他,致使他長大後偷的數額越來越大,最終只能在牢獄裏過完一生。

那些看似麻木的家長,其實是自己在作惡。

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幫孩子明確是非觀,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惡,什麼不能做;什麼是善,什麼應該鼓勵。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第一,讓孩子勇於承擔後果。

從小培養孩子責任心,是每位家長的責任。從孩子懂事起,就應該讓他明白,所有人都應爲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對自己的行爲承擔後果。

人都有惰性和依賴性,如果有人事事替自己負責任,誰也不願負責任;如果有人凡事替自己承擔後果,也沒有那個人願意承擔後果,何況一個孩子呢?

第二,不隨意從困境中幫孩子解脫。

父母要給孩子有益的幫助,但不要替孩子生活。最重要的是不隨時隨地從困境中解救孩子、開脫孩子。智慧的做法是放手讓孩子體驗生活,體驗行爲後果。

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孩子身處困境、感到痛苦的時候,正是磨練自己的極好機會。家長心疼孩子,替孩子做了,孩子很快得到解救、得到開脫,孩子當時會感激家長,但損失最大的還是孩子。因爲孩子失去了提高自制力、培養責任心、歷練意志、自我成長的寶貴機會,這樣的機會失去得多了,孩子很多不良品質也養成了。

實踐證明,一個缺乏約束力的孩子背後必然站着缺乏約束力的家長。

第三,不要被孩子情緒支配。

讓孩子承擔責任,意味着讓孩子承受痛苦。孩子以前輕飄飄慣了,現在讓他承擔責任,承擔後果,必然要經歷一個痛苦階段。家長朋友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幫助孩子渡過這個陣痛期。

在學會承擔責任的過程中,孩子難免表現出一些負面情緒。比如,沮喪,煩惱,痛苦,憤怒等等。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健康的,都是孩子必須經歷的。父母要平靜地接受孩子的現狀,接受孩子的所有情緒,認可孩子的感受,給孩子充分的理解。聰明的父母不但會引導孩子勇於承擔責任,也允許孩子宣泄負面情緒。

這樣做,纔是對孩子有益的幫助,孩子才能儘快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繼續面對生活和學習的挑戰。

父母課堂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授權。父母課堂(fumuketang),專注於嬰幼童成長和家庭教育,每日分享親子養育常識、家庭關係建造知識等內容,一個真正能陪伴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