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一、如何预防幼儿龋病二、幼儿龋病如何治疗三、幼儿龋病的危害如何预防幼儿龋病

1、如何预防幼儿龋病

1.1、从婴幼儿的口腔卫生抓起。在婴儿满月后就应早晚用柔软的消毒纱布或棉花浸可饮用清水轻拭牙床,待第一颗牙齿萌出后更要认真仔细地清洁牙齿,尤其要做到睡前清洁。

1.2、尽量避免多糖食物和零食。糖在口腔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破坏牙齿的物质,因此要让孩子少接触甜食和饮料,多吃富含钙质和纤维的食物,注意营养平衡。不要盲目补钙,多做户外活动。

1.3、对于易患龋齿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指在不损伤牙体组织,将封闭材料涂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处,形成一层防护性的屏障,从此牙齿上的窝沟点隙消失,外面的致龋细菌不能再进入,从而达到预防蛀牙的目的。

2、造成幼儿龋病的原因

2.1、细菌

龋齿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细菌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近年来国际上公认龋病是细菌病致龋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2.2、饮食

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这些物质既供给菌斑中细菌生活和活动能量,又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使釉质脱矿破坏,继之某些细菌又使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2.3、牙齿

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胞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矿化不足,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容易患龋齿。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很微少,但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很重要。牙齿中含适量氟就不易发生龋齿。

3、幼儿龋病的症状

3.1、浅龋:病变区域仅在牙釉质。牙齿表面有黑点或是白点,进食时有某处经常塞牙,但孩子没有感觉到疼痛不适。

3.2、中龋:病变区域扩至牙本质。此时牙齿有较浅的龋洞,牙齿易受冷、热、酸类食物刺激,或是一有食物塞牙就疼痛明显,但不适的感觉会随食物的清除而消除。

3.3、深龋:病变区域达到牙髓腔。此时疼痛的感觉明显且不易消除。病变到此程度还未采取治疗措施的话易引起其他疾病,比如根尖眼炎、牙槽骨发炎、骨髓炎等甚至一些全身性疾病。幼儿龋病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

乳切牙邻面龋,乳尖牙、乳磨牙广泛的浅龋,可用氨化硝酸银涂抹,吹干,再用丁香油还原呈黑色,如此反复操作即可。

2、充填术(通称补牙)

即将龋坏组织去除净,作成一定的洞形,清洗、消毒以后,用充填材料填充,并恢复牙齿缺损的外形,龄坏即可不继续发展。浅龋充填效果最好。中龋和深龋的治疗,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有时洞底已接近牙髓,就需要在洞底加一层护髓剂再填充。有时深龋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牙髓就暴露了,就需要先采取牙髓治疗,然后才能填充。充填材料主要用银汞合金或复合充填树脂。乳牙因要换牙,可以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填补(暂时性充填材料)。幼儿龋病的危害

1、咀嚼功能降低:牙体缺损,涉及多个乳磨牙时可降低咀嚼功能。

2、影响口腔健康:龋洞内食物残渣滞留,细菌聚集,如果长时间不注意,就会儿童口腔健康,影响恒牙发生龋患。

3、恒牙牙胚受影响:乳牙根尖周炎影响继承恒牙牙胚,造成其釉质发育及正常萌出障碍。

4、牙齿生长位置异常:乳牙因龋早失,造成恒牙间隙缩小,因间隙不足发生位置异常。

5、损伤口腔黏膜组织:乳牙龋坏破损的牙冠易损伤局部的口腔黏膜组织。

6、影响营养摄入:乳牙龋坏严重,造成咀嚼功能降低,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