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如果不点开视频,你会错过很多很多

这是万物的第46次拣史

有时候拆一包辣条

就能读懂整个中国

文字版

1998年,中国人民战胜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马云创业失败,王志东创立了新浪网,《还珠格格》在湖南卫视开播。这几件事在当时看起来毫无关系,但最后却奇迹般联系在一起。

湖南平江,亚热带季风气候,和连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丰富的物产。

从清代开始,这里就盛产一种用香料、辣椒卤制的豆制品,平江酱干——这就是辣条的演化起源。

但是酱干就有话说了,我一个豆制品,怎么成了你们辣条面制品的爸爸了呢?

这取决于历史的行程。

9898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但是大豆受灾严重,价格翻倍暴涨。一包酱干才挣几个钱,哪架得住成本这么彪?

为了寻找出路,三个平江老爷们用便宜的面粉替代大豆,借鉴酱干用香料、辣椒卤制调味的办法,硬是整出了一种新产品——辣条!

刚出道的辣条,认真分析了下宏观形势:当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5000多块钱,一个新人要站稳脚跟,还得把姿态放低,反正没啥成本,卖五毛钱得了。

于是,辣条们手挽着手刚躺上商店的货架,目标受众就是兜里只有五毛钱的中小学生。

为了让小朋友喜欢,辣条里还加了糖,在传统的卤香和鲜辣里增加了甜味,构成了辣条横扫零食界的丰富口味。

于是,在吃的花样还很单调的90年代,辣条提供了最廉价的麻辣鲜香,这种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它占领了整整两代人的童年美味记忆。

工艺简单、材料便宜、销量大,在未成年消费者的疯狂打call下,辣条产业很快开枝散叶,到了2000年,河南省内以辣条经营为主的调味面制品企业已经突破了4000家,每年把上亿包辣条输进全国的小卖部里。

不过,你可能要问了,这辣条不是湖南的吗,怎么在河南整得风生水起?这就是个新知识点了,你可以管它叫辣条走红路上的“南北战争”。

在爱好分享的神州大地上,小吃这种东西是最容易流传的。

就像台湾手抓饼不知怎么就和山东杂粮煎饼一起出现在上海的某旮旯一样,做辣条的手艺很快也传到了河南。

跟不产小麦的平江不一样,河南可是咱中国有名的小麦基地、堪称辣条的天选之地。

在一众来此卖辣条的平江人里,辣条“背后的男人”也出现了,他就是日后缔造了“卫龙”帝国的刘卫平。

随着来河南的平江商家越来越多,一个“辣条联盟”悄然成立,官名——河南平江商会。

但商业竞争可等不了你墨迹地拉阵营,从“豫派辣条”落地生根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和“湘派辣条”开始了分庭抗礼。

两边一个主打甜辣一个主打麻辣,一个叫“调味面制品”,一个叫“挤压式糕点”,甚至连食品安全标准都不一样!

风暴之下暗流涌动,在这场battle背后,全国数千个辣条厂家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本行业的完美标准——脏、乱、差。

他们倒起地沟油毫不手软,乱用添加剂面不改色,同时还把成本严格控制在一毛左右。

通过掏空小学生的钱包,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辣条小作坊,生生创造出了一个规模数百亿的市场,这个市场规模直到2018年才被高歌猛进高大上的全国电影票房市场堪堪追平。

但是,辣条的低端路线注定有原罪。

从05年开始,辣条3次被各路媒体揭了个底朝天,史称辣条黑史上的“三生三世”!

此后,辣条作为“垃圾食品”的头号代言人,形象深入人心,恨得全国家长们牙痒痒。

辣条行业也在2010年萎缩到只有10%的厂家能够盈利,20%勉强活着,70%在垂死线上挣扎。

要搁一般零食,这么一整,早歇菜了!可这是谁,这是有着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眼光,扎根于广大平民阶级的辣条啊!

同一年,辣条的两个扛把子,北乔峰南慕容……哦,错了,北“卫龙”、“南玉峰”,毅然扛起了重振辣条的大旗。

2010年,卫龙请赵薇成为旗下产品的代言人;2014年,卫龙入驻马云创立的淘宝电商,同时,卫龙开始在新浪微博展开大规模营销。

卫龙在国外卖到12美元、老外吃辣条、吃饱辣条压压惊等辣条梗,此起彼伏。

还记得开头我们提到的1998年几件小事吗?辣条、马云、新浪、还珠格格。当年埋下的伏笔,终于完成了历史性的交汇。

而这一波风潮背后的大势,正是当年在学校门口买5毛辣条的第一批人,已经成为20-30岁之间,有工作有钱有话语权的社会中坚,虽然当年廉价美味的辣条,在今天的他们眼中已经不够健康、味道太刺激,但辣条对他们来了一波回忆杀,也由此迎来了辣条王国的升级和复兴。

廉价、幼稚、上不了台面的辣条,也在互联网语境中,成为一种无厘头的嘲笑和自嘲。

一切不满、辩论、对抗、冲突,都被“吃包辣条”拉回到小学生操场打架的层面。既是满不在乎,又是无能为力。

不过,在辣条粉丝们的欢乐之外,辣条依然在被忽视的地方扮演着它诞生之初的角色。

“2016中国食育高峰论坛”上,人大教授彭亚拉分享了一项她和团队的研究结果。

自2013年开始,他们选取了江西、河南、四川等省及北京周边共14所学校、5000多个样本调研,发现习惯吃劣质零食的人群总是家庭不太富裕的小孩,在他们购买的零食中辣条排名第一,甚至被很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当做每天的正餐。

对这些孩子来说,辣条仍然像20年前一样,提供着匮乏生活中唯一能够日常消费的味觉刺激。

今天,辣条界扛把子卫龙也反映着这种分裂。同样的辣条,一边是苹果风极简白色包装,一边是乡村风透明塑料袋的简陋审美。

两种包装,两种身份,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消费人群,两种天差地别的人生。就像辣条起起伏伏的二十年一样,在这里你能读懂一个复杂的中国。

你觉得辣条好吃吗?

参考资料:

[1]卫龙官网http://www.weilongshipin.com/

[2]玉峰官网http://www.yufengshipin.com/

[3]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官网http://www.pjxsphyxh.com/

[4]中国食品安全网http://www.cfsn.cn/

[5]刘文嘉,《辣条背后的社会景观》,《光明日报》2017年1月03日

[6]齐征,《农村儿童何时与辣条说再见?购零食以垃圾零食为主》,《中国青年报》2016年12月29日

[7]李在磊,《辣条走红记:“现在看是一个故事,在当时就是一个事故”》,《南方周末》2016年6月17日

[8]蒋昕捷,《围剿地沟油》,《中国青年报》2010年3月17日

[9]大河财立方,《省人大代表刘卫平:辣条界“扛把子”如何从河南走向世界》

[10]《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大数据报告》,1905电影网

[11]侯宇豪、蒋书歌,《辣条的市场现状及发展方向》,《现代食品》2017年18期

[12]耿黎明,《一包辣条的网红进阶路》,《中国品牌》2017年12期

THE END

缘分,或许就在这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