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5日,揹負着“漢奸”罵名的張自忠奉命開赴魯南古城臨沂,支援守軍阻擊南侵之日軍“精銳”坂垣師團。抱着必死的決心,張自忠與龐炳勳棄嫌協力,打了一個震驚中外的大勝仗,同時也洗清了自己頭上的不白之冤。

1938年臨沂之役:張自忠洗刷漢奸名聲的正名之戰

-1938年2月,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坂垣第五師團主力坂本支隊及僞軍劉桂堂部約兩萬人,自膠濟線南犯諸城、沂水、莒縣,直撲臨沂

“七七事變”後,日軍“精銳”之坂垣第五師團在膠州灣登陸,相繼佔領青島、濰坊等地,繼而欲經臨沂進犯徐州。同時,磯谷第十師團也沿津浦鐵路南下,相繼佔領德州、濟南等地,攻佔滕縣後直指徐州。兩股日軍妄圖在臺兒莊會合,取得徐州會戰的主動權。爲此,中國軍隊必須在臨沂將坂垣師團擊潰,從而造成磯谷師團孤軍深入之勢,進而纔可能爭取臺兒莊戰役的勝利。

1938年2月,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坂垣第五師團主力坂本支隊及僞軍劉桂堂部約兩萬人,自膠濟線南犯諸城、沂水、莒縣,直撲臨沂。第五戰區長官司令李宗仁電令駐守海州的龐炳勳部火速趕到臨沂堅守。

臨沂系魯南重鎮,南通新安鎮至徐海,西南通臺兒莊、棗莊,西北通費縣、泗水、蒙陰、新泰,東北通莒縣、諸城。臨沂的戰略位置關係到隴海、津浦兩路的安危,也是徐州的一個重要屏障。日軍以坂垣師團猛攻臨沂,正是爲了策應磯谷師團進攻臺兒莊。

坂垣師團是日本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四個師之一,號稱日本“鐵軍”。該師轄兩個旅,共四個步兵團,另有師直轄的騎兵團、工兵團、野炮兵團、輜重兵團各一個,總兵力2.5萬人,戰馬7600匹,擁有一流裝備。而此時固守臨沂的龐炳勳部只有5個團、13000餘人,武器裝備及輜重配備落後,實力相差懸殊。

1938年臨沂之役:張自忠洗刷漢奸名聲的正名之戰

3月2日,日軍逼近距臨沂僅60華里的湯頭。3日,龐炳勳部在由青島撤退的海軍陸戰隊沈鴻烈部的協同下,與敵苦戰,損失頗巨,被迫放棄。湯頭失守,其以南地區情勢驟緊,臨沂城亦覺脣亡齒寒。龐炳勳部一面抵抗,一面急電求援。

3月5日,張自忠率第五十九軍抵達滕縣,接電令他立即開赴臨沂,協同龐炳勳之第三軍團,阻擊日軍坂垣第五師團的進犯。

此時的張自忠還揹負着“漢奸”、“賣國賊”之名,剛剛在宋哲元的斡旋下,被批准以軍政部部附名義暫代第五十九軍軍長。

張自忠(1891-1940),漢族,山東臨清人,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31年後任國民黨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任喜峯口第二十九軍前線總指揮,打退了日軍,守住了陣地。全國抗戰爆發後,先後任國民黨軍第五十九軍軍長、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

調張自忠到臨沂前線與龐炳勳一個戰壕作戰,李宗仁有些擔心,因爲他知道張、龐二人是一對冤家對頭。這事還得從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說起,當時張、龐同爲馮玉祥部下西北軍,兩人關係挺不錯。在蔣馮閻大戰中,龐炳勳見利忘義,被蔣收買,叛馮投蔣,並且帶兵偷襲張自忠,使張自忠幾遭不測。從此張自忠認爲龐炳勳不仁不義,與龐恩斷義絕。

因此,李宗仁鄭重其事找來張自忠談話。沒想到,張自忠當即很痛快地表示:“絕對服從命令,請長官放心!”

1938年臨沂之役:張自忠洗刷漢奸名聲的正名之戰

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這個機會,或許張自忠將永遠揹負着“漢奸”、“賣國賊”的帽子到墳墓。

於是,一個視死如歸的將軍誕生了。

-1937年3月,國民黨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以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天津市長的身份率冀察平津訪日團出訪日本,受到日本天皇接見

在中國,人們對漢奸的痛恨超過了敵人。在一定條件下,敵人可以和好,但無論在何種條件下,對漢奸絕不寬赦。

張自忠的“漢奸”之名是有來由的,也是他的性格命運使然。

1937年3月,國民黨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以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天津市長的身份率冀察平津訪日團出訪日本,受到日本天皇接見,日本人對張自忠的待遇超過了一個月之前接待中國外交部部長張羣的規格。此事傳到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坊間隨後流傳他同日本人簽訂了密約,並得了日本人贈送的鉅款,日本還送給他一個東洋美人云雲,而漢口的《武漢日報》也將這則消息作爲新聞加以刊登。

1938年臨沂之役:張自忠洗刷漢奸名聲的正名之戰

四個月後,爆發“七七事變”,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

“七七事變”後的第三天,第三十七師的一個旅長準備會同其他部隊向豐臺日軍發動突襲,殲滅該敵。張自忠得知後說:“現在尚有和平解決的可能,你們要大打,是愚蠢的。”在感到這位旅長不易說服時,他又通過軍部下達了“只許抵抗,不許出擊”的命令。而正是該命令使前線部隊喪失了一次殲敵良機,引起官兵們對他的強烈不滿。

兩天後,第二十九軍軍長、“華北王”宋哲元從山東返回天津,此時宋哲元與張自忠均認爲“目前日本還不至於對中國發動全面戰爭,只要我們表示一些讓步,局部解決仍有可能”,並與日方簽訂了停戰協定。

但事情並沒有朝他們設想的方向發展,7月25日、26日,接連發生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中日衝突面日益擴大。

當宋哲元終於下定戰鬥決心時,替代張自忠指揮第三十八師的佟麟閣、趙登禹兩位將軍陣亡的噩耗也從南苑傳來。當晚九時,第二十九軍的高級將領宋哲元、秦德純、張維藩等人從北平西直門悄然轉赴保定,馮治安指揮第三十七師移至永定河南岸佈防。考慮到張自忠擔任天津市長以來,與日本人接觸較多,易於爲日方所接受,有利於緩和局勢,宋哲元因此要求張自忠留守北平。

在袍澤們紛紛轉入抗日第一線後,張自忠手中只有宋哲元的一紙手諭:

(一)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由張自忠代理;(二)北平綏靖公署主任由張自忠代理;(三)北平市長由張自忠代理。

這意味着他不僅不能親自領軍上陣以戰鬥洗雪國人的流言與猜忌,而且還要繼續與日本人交際、周旋。如同他睜着眼睛看自己跌下懸崖,卻又不能不跳下去。

第二天一早,他前往外交部街就任這一串代理職位,並當場宣佈對原冀察政務委員會進行改組,將秦德純、蕭振瀛、戈定遠、石敬亭、石友三等人免職,由張允榮、張壁、潘毓桂、江朝宗、冷家驥、陳中孚、楊兆庚等人接任。這些新任委員,大多是漢奸或親日派。

這些舉措立刻使輿論譁然。如果說先前的一些說法還停留在猜測層面,如今第二十九軍既然已經撤離南下,他卻獨留北平主政,對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改組更是證實了張自忠的漢奸身份。

張自忠的“賣國變節”行爲隨即被全國各大報刊猛烈抨擊,諸如《自以爲忠》、《張邦昌之後》、《張自忠接見松井後,北平城門大開》等大字標題紛紛出現。

一週後,張自忠登報宣佈辭去所有職務,歷盡艱險曲折逃離北京,經天津到達山東。這時,他發現自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先是遭遇早年的部屬、韓復榘部第二十九師師長李漢章,李對他不再以禮相待,而是以譏諷的口吻說:“以前我見你盡讀聖賢書,都學了些什麼呢?”而後抵達濟南時,韓復榘仍然態度冷淡,不僅沒有派人迎接,還扯着嗓門冷冷地說:“他當他的漢奸,我救我的國,來見我幹啥?”

輿論界對他的攻擊指責也有增無減,他十分清楚,此去南京非同小可,輕則撤職,重則入獄,甚至可能遭到軍法審判。就在他南下的路上,國民政府下達命令,以張自忠“放棄責任,迭失守地”爲由,將其撤職查辦。行至徐州站,更有多名青年學生擁到車廂前,要求上車搜查“漢奸”張自忠。

-經過臨沂之戰,張自忠名震中外。從此,張將軍馳騁抗日疆場,與日軍浴血奮戰,直至殉國於宜城境內十里長山

1937年12月7日,在宋哲元的斡旋下,更是在第五十九軍將士的強烈呼籲下,張自忠終於被批准以軍政部部附名義暫代第五十九軍軍長。在第五十九軍軍部,張自忠與大家見面,他只說了一句話:“今日回軍,就是要帶着大家去找死路,看將來爲國家死在什麼地方!”

張自忠帶領所部星夜兼程,於1938年3月12日抵達臨沂北郊的沂河西岸。抵達後,張、龐二人握手言和,制定了以攻爲守,擊敵側背,以解臨沂之圍的迎敵策略。

14日拂曉,張自忠指揮部隊向日寇發起攻擊,奪回了臨沂至湯頭之間的白塔、柳行頭、沙嶺等十幾個村莊據點。

16日,日軍增加一個旅團4000多人,從湯坊崖西渡河向沂河西岸的張自忠部的陣地猛烈攻擊。當日夜10時至17日凌晨,日軍全力攻擊崖頭、劉家湖、茶葉山陣地,張自忠急令兩個旅增援,奮力抵抗,肉搏多次,終於將丟失的陣地全部奪回。同日,龐炳勳部也發動強大攻勢,激戰一晝夜,先後佔領尤家莊、傅家屯、東西水湖崖、沙河一帶。到18日早晨,龐、張兩軍一齊從東、南、西三面夾擊湯頭、傅家池、草坡一線的敵人,經3天血戰,臨沂方面的敵人約3個聯隊被完全殲滅,殘敵大部逃向莒縣,一部向北撤退。

此後幾日,日寇不甘心在臨沂戰役中的失敗,復派增援部隊4000餘人,會同莒縣、湯頭的殘敵,又向龐軍陣地展開反攻。

至3月29日,在日軍的猛烈攻擊下,臨沂已處於危急之中。第五戰區派駐在海州的第五十七軍繆澄流部王肇治旅赴臨沂增援。湯恩伯部騎兵團也趕來增援。面對同仇敵愾的中國軍隊,敵寇傷亡千餘人,被迫向湯頭退卻。同日晚,由於臨沂久攻不下,臺兒莊方面又陷於苦戰,日軍遂轉移進攻方向,命令在臨沂的日軍停止進攻,抽出坂本旅團主力兩個步兵聯隊和一個野炮兵聯隊星夜兼程南下,趕赴臺兒莊進行支援,僅留一個聯隊步兵和少數炮兵在臨沂與張、龐兩軍對峙。至此,第五十九軍的傷亡也已達萬餘人。4月21日,由於臺兒莊戰役喫緊,張、龐兩軍相繼撤離,臨沂遂被日軍佔領。

在40多天的臨沂保衛戰惡戰中,張、龐所部將士的鮮血染紅了沂河。第四十軍龐炳勳部從海州來臨沂時一萬三千人,撤離時,只剩下了50多人。張自忠第五十九軍所部三萬五千人,傷亡大半,營連以下級軍官幾乎全部陣亡。

臨沂之戰成就了張自忠抗日名將的英名。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將軍回憶臨沂之戰時,說:“此次臨沂之捷,張自忠的第五十九軍奮勇赴戰之功,實不可沒。”白崇禧將軍回憶臨沂之戰時也說:“張將軍在徐州會戰之臨沂戰役,與龐炳勳將軍將敵精銳第五師團擊潰,減輕徐州會戰之壓力,使臺兒莊獲得抗戰以來第一次勝利,於戰史上佔有輝煌的一頁。”

經過臨沂之戰,張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沒有人說他是漢奸了。當時國民政府中央明令嘉獎,4月張擢升爲二十七軍團軍團長,仍兼第五十九軍軍長,10月又升任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旋兼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從此,張將軍馳騁抗日疆場,與日軍浴血奮戰,直至殉國於宜城境內十里長山。張自忠將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50多個同盟國中殉職最高的將領,也是抗日戰爭期間爲國捐軀的唯一的國民黨上將級軍官,被譽爲“抗戰軍人之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