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国学、历史知识的积累,古诗文的背诵,家长更应该引导孩子认识中华传统价值观,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去身体力行,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周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

一个人在童蒙时期所阅读的书、受到的教育,将对他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

钱钟书曾被赞为“二十世纪最具智慧的头颅”,他精通多种语言,经史子集更是随手拈来,人称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他从小接受的是父亲给他的国学经典训练,他的父亲钱基博是20世纪30年代的四大国学大家。

胡适曾经回忆,他在家乡九年的教育,三岁就在私塾读书,读的就是各种国学经典。他虽然提倡新文化运动,却在家里教他的孩子读《古文观止》。

民国以来大师辈出,我们看他们小时候的经历,几乎都有背诵国学经典的经历,由此可知,国学文化对一个人的人格塑造有着多么重大的作用。

01

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行

有人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真正的文化,更多是价值观的体现,思想境界的体现。这些都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做人、做事上。

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除了读经典、背诗词、学国学,更在于精神的引导!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去身体力行,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刘余莉教授应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

刘余莉教授是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推广,他曾经受邀在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学校、单位等进行传统文化的讲座,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先后受邀为中央电视台、海口电视台等国学节目嘉宾,还五次受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讲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大使的一致认同。

(刘余莉教授受邀为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学生讲授传统文化)

02

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为孩子解读传统文化

当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传统文化的内容,已经贯穿并深入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成为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传统文化的指引?

俗话讲:“少年养志”少年时期的志向对孩子的一生尤其重要。

中国文化强调,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传统文化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之道。

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国学、历史知识的积累,古诗文的背诵,家长更应该引导孩子认识中华传统价值观,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

来源:国学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