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除了國學、歷史知識的積累,古詩文的背誦,家長更應該引導孩子認識中華傳統價值觀,讓孩子樹立遠大志向。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劉餘莉認爲: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孩子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去身體力行,在學習和生活中去實踐,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周易》雲:“蒙以養正,聖功也。”

一個人在童蒙時期所閱讀的書、受到的教育,將對他的人生產生巨大影響。

錢鍾書曾被贊爲“二十世紀最具智慧的頭顱”,他精通多種語言,經史子集更是隨手拈來,人稱博學鴻儒、文化崑崙。他從小接受的是父親給他的國學經典訓練,他的父親錢基博是20世紀30年代的四大國學大家。

胡適曾經回憶,他在家鄉九年的教育,三歲就在私塾讀書,讀的就是各種國學經典。他雖然提倡新文化運動,卻在家裏教他的孩子讀《古文觀止》。

民國以來大師輩出,我們看他們小時候的經歷,幾乎都有背誦國學經典的經歷,由此可知,國學文化對一個人的人格塑造有着多麼重大的作用。

01

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行

有人說,文化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爲前提的自由;爲別人着想的善良”。

真正的文化,更多是價值觀的體現,思想境界的體現。這些都表現在一個人的言語、行動、做人、做事上。

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除了讀經典、背詩詞、學國學,更在於精神的引導!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劉餘莉認爲: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孩子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只有去身體力行,在學習和生活中去實踐,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劉餘莉教授應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

劉餘莉教授是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弘揚和推廣,他曾經受邀在全國各地的黨政機關、學校、單位等進行傳統文化的講座,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先後受邀爲中央電視臺、海口電視臺等國學節目嘉賓,還五次受邀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講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世界各國大使的一致認同。

(劉餘莉教授受邀爲中國人民大學附中學生講授傳統文化)

02

中央黨校教授劉餘莉,爲孩子解讀傳統文化

當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傳統文化的內容,已經貫穿並深入中小學教育的各個方面。

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成爲每一位家長和孩子面臨的重要問題。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應該如何給孩子傳統文化的指引?

俗話講:“少年養志”少年時期的志向對孩子的一生尤其重要。

中國文化強調,讀書志在聖賢,爲官心存君國。傳統文化不僅是知識,更是做人之道。

青少年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除了國學、歷史知識的積累,古詩文的背誦,家長更應該引導孩子認識中華傳統價值觀,讓孩子樹立遠大志向。

來源:國學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