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 周才芸 通讯员 张春平 )力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可以迫万物以动。小到一部手机、一双高跟鞋、一个易拉罐,大到一架火箭、一艘航母以及一座大桥……都是计算力学的产物。今天(8月20日)上午,中国计算力学大会暨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大会2018年年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700多位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计算力学专家和学者参加了大会。据了解,本届会议为期3天,大会设置了17个主题报告,分有68个专题会场。

本届大会由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学会主办,河海大学和江苏省力学学会承办。我国计算力学事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钟万勰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国际计算力学学会主席、美国西北大学廖荣锦教授以及一大批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千人和万人计划等专家学者将围绕“计算力学进展与应用”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议期间,还举办第五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的颁奖大会。

力学是工程的基础,是连接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桥梁,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力学是基于力学理论,利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各种数值方法,对力学问题进行求解的交叉学科,是力学学科最具活力的分支,已深入到科学和工程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水利、交通运输、能源开发、机械制造、工业装备、电子通讯、人类健康等领域。

“不管我们的长征5号、大飞机、长江大桥、高铁等国家重器,还是手机、汽车等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产品,这些都是计算力学的成果。”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力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郭旭教授表示,我们平时穿的高跟鞋也运用了计算力学。对于高跟鞋受力的分析,它的受力应该怎样分配,用户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日常中小小的易拉罐,国外有些公司专门设计易拉罐的提拉环,让用户用很小的力很方便的打开易拉罐,还有我们每天穿的衣服,都是计算力学的成果。

计算力学与民生健康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教授庄茁表示,人体生命系统里面大量用到数字模拟,包括计算流体以及计算固体都需要计算力学来完成。医疗中的心脏起搏器就是计算力学的产物。利用动物试验得到某些数据后,模拟一个心脏与起搏器共同工作的一个数字模型,最后决定起搏器的设计。生活中还有一些疾病是由冲击波刺激大脑导致的,利用计算力学来模拟冲击波与人脑共同工作的数字模型,来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计算力学对生命是一个保障系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计算力学的奠基人钱令希院士就指出:“以前的力学研究,常常受到人工手算的限制。今后的力学研究,这个限制解除了,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力量。”随着力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工程力学走过了从工程设计的辅助手段到中心主要手段的过程,不是唱配角,而是唱主角了……今日的力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现代计算技术去回答一切宏观的实际科学技术问题。

据悉,中国计算力学大会是我国力学界每两年一次的综合性学术盛会,是广大力学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迄今已办十余届。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学会成立于2007 年,目前已举办五届国际华人计算力学大会。作为一个由国际计算力学领域华人学者组成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它有助于促进计算力学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有助于加强学科前沿研究方向的交叉和渗透,更有助于凝聚世界华人计算力学工作者的力量,将对提高华人计算力学工作者在世界计算力学舞台的地位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