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業務分拆一:高性能服務器:下游應用客戶更加廣泛 從公司收入分拆披露口徑來看,高端計算機中包括了高性能服務器和通用服務器兩類產品。中科可控公司一期總投資120億元,2018年原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內容包括: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國家集成電路重大工程-安全可控芯片研發與產業化、年產100萬臺安全可控高性能計算機服務器生產基地。

芯片概念股掀漲停潮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決定延續集成電路和軟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投資更多參與和促進信息產業發展。

會議指出,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在已對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按規定的不同條件分別實行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即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徵收)或“五免五減半”(即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徵收)的基礎上,對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企業繼續實施2011年《國務院關於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明確的所得稅“兩免三減半”優惠政策。2018年度所得稅彙算清繳也按上述規定執行。同時,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完善下一步促進集成電路和軟件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支持政策。

國盛證券指出,未來幾年將完成國產的Linux操作系統加上國產cpu替代Wintel體系。按照黨政機關2000萬臺電腦測算,將釋放千億市場空間。Linux操作系統與win dows的比較,最大缺陷是缺少大量行業軟件支持的生態問題,但是國內應用軟件成熟度日益提高改善整體生態水平,可以說國產CPU+操作系統正從“可用”向“好用”發展,技術上可以實現完全替代。在安可產業趨勢下,集成電路設計和軟件企業未來在IT行業中的滲透率將持續提升,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將是安可落地元年,產業前景廣闊,推薦投資主線:中國軟件、中科曙光、中國長城、北信源、華東電腦、太極股份、中孚信息、用友網絡、啓明星辰、衛士通、南洋股份。

政策支持芯片概念股掀漲停潮 六股爆發在即

中科創達:一季度業績預告發布,整體符合預期

中科創達 300496

研究機構:廣發證券 分析師:劉雪峯,鄭楠 撰寫日期:2019-04-10

公司發佈2019年一季度業績預告 公司發佈2019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歸屬母公司淨利潤4700萬~5300萬,同比增長23.79% -39.59%,盈利中值爲5000萬,增長中值爲31.69%;19Q1扣非歸母淨利潤爲3700萬元至4300萬元,利潤中值爲4000萬元,增長中值爲25.98%。一季度業績變動原因:隨着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擴大,智能汽車業務收入快速增加;公司智能硬件業務毛利率較上年增長約50%;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爲1000萬元。

打造完整智能駕駛艙生態,繼續看好公司智能汽車業務發展 公司一季報總體營收、淨利潤數據基本符合預期,但更多細節仍有待一季報披露。我們繼續看好公司智能汽車業務今年的推進機會。智能汽車終極遠景是自動駕駛和互聯生態的打造,其蘊含車體智能化(車車、車路等對外互聯;自動駕駛能力)、車艙智能化(人車交互、信息娛樂),兩者相輔相成。行業發展落地時間節點考慮,車艙智能化(例如車載智能HMI)因技術和政策門檻相對較低,其落地進度更快。中科創達結合自身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技術+Rightware Kanzi 3D開發技術+智能視覺技術已形成完整的智能駕駛艙生態,產業生態演進將直接驅動公司智能汽車業務發展。按最新收盤價計算公司2018-2020年對應PE分別爲88、62、43倍,由於公司業務的稀缺性以及所處前沿領域的行業發展機遇,上市以來PE一直處於較高水平,考慮到公司新業務逐步進入落地期,盈利能力也有持續提升空間,維持之前合理價值39.9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智能車載部分落地加速態勢明顯,但是比重仍有待提高;收購的MM Solution產業地位高,仍需整合;IOT基數較低,短期貢獻還不夠大。

政策支持芯片概念股掀漲停潮 六股爆發在即

科大訊飛:平臺+核心賽道持續落地,人工智能2.0戰略開啓

科大訊飛 002230

研究機構:東北證券 分析師:聞學臣,何柄諭 撰寫日期:2019-05-06

投資事件:

2018年報: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1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5.41%;實現淨利潤5.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4.71%。2019年一季報:公司營業收入爲19.58億元,同比增長40.1%,歸母淨利潤爲1.02億元,同比增長23.3%。

核心賽道成長加速,保持領先優勢。2018年公司智慧教育實現營收20.15億元,同比增44.93%,公司智學網已經覆蓋全國15000餘所學校,已在全國逾700所中學商業化運營,同時智慧課堂業務新增學校達1000餘所。智慧政法實現營收10.36億元,同比增85.96%,高院、省檢覆蓋率均超90%,2018年公司研發全球首個刑事案件智能輔助辦案系統,該系統已在上海市全面應用,並在安徽、山西、雲南、福建、兵團、浙江、吉林等7地試點運行;同時智能審訊系統在近千個派出所開始試點,爲政法業務後續增長打開了全新的市場空間。此外,公司智慧城市業務收入16.96億元,同比增長14.14%;汽車電子收入2.67億元,同比增長7.4%;智能服務收入2.42億元,同比增長56.12%。

持續構建訊飛開放平臺生態,打造AI消費產品和服務。ToC業務方面,2018年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實現營收25.17億元,同比增96.5%,其中開放平臺業務實現營收6.84億元,同比增124.61%;訊飛翻譯機銷售30萬臺,份額佔市場70%;以訊飛聽見爲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及服務同比增長369%,公司C端業務優勢漸顯,將保持高速增長。高費用投入影響利潤,2.0戰略開啓業績有望迎拐點。2018年,公司研發費用達到12.63億元,同比增長55.82%,銷售費用額達到17.26億元,同比增長55.3%。過去幾年,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生態體系構建,以及教育、政法、消費者等賽道的產品與渠道佈局,當前公司根據發展戰略所需招聘的關鍵人才和新增崗位已基本就緒,2019年,公司戰略進入人工智能2.0階段,重點追求人均效益提升,有望迎來業績拐點。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19/2020/2021年EPS0.43/0.65/0.92元,對應PE75.23/50.03/35.30倍,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業務進展不及預期

政策支持芯片概念股掀漲停潮 六股爆發在即

中科曙光:2018業務拆解

中科曙光 603019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分析師:謝春生 撰寫日期:2019-04-23

2018&19Q1業績分析 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爲90.57億元,同比增長43.9%,歸母淨利潤爲4.31億元,同比增長39.4%,扣非歸母淨利潤爲2.72億元,同比增長32.0%。2018年非經常損益爲1.59億元,2018年爲1.03億元,主要來自於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 2019Q1,公司營業收入爲22.42億元,同比增長52.6%,歸母淨利潤爲5080萬元,同比增長122.7%,扣非歸母淨利潤爲2649萬元,同比增長36.4%。19Q1非經常性損益爲2430萬元,18Q1爲338萬元。非經常損益主要來自於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19Q1爲2854萬元,18Q1爲541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2018年還是2019Q1,公司的投資收益明顯改善。2018年投資收益-49.3萬元,2017年爲-2201萬元;19Q1投資收益600萬元,18Q1爲-899萬元。投資收益的改善,表明重要子公司業務或將逐步從投入期逐步進入到產出期。 通過年報和季度,我們看到,曙光的各項業務都保持了較快的增長。目前曙光貢獻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自於:服務器(包括高性能服務器和通用服務器)、存儲、以及相應的軟件開發、系統集成等收入。

業務分拆一:高性能服務器:下游應用客戶更加廣泛 從公司收入分拆披露口徑來看,高端計算機中包括了高性能服務器和通用服務器兩類產品。2015年開始,公司更改了收入披露口徑,將高性能服務器和通用服務器合併爲高性能計算機。 按照新的披露口徑,2018年高性能計算機收入爲72.01億元,同比增長42.3%,毛利率爲10.38%,同比增加0.29個百分點。服務器的下游需求依然保持了較快增長。 首先我們先普及下什麼是高性能計算機? 高性能計算機,指通常使用很多處理器(作爲單個機器的一部分),或者某一集羣中組織的幾臺計算機(作爲單個計算資源操作)的計算系統和環境。高性能計算機能夠執行一般個人電腦無法處理的大資料量與高速運算的電腦。其基本組成組件與個人電腦的概念無太大差異,但規格與性能則強大許多,是一種超大型計算機。具有很強的計算和處理數據的能力,主要特點表現爲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種外部和外圍設備及豐富的、高功能的軟件系統。 產品: 公司早期的高性能計算機產品主要包括四類:(1)曙光星雲,(2)曙光5000系列,(3)PHPC100/200系列,(4)GHPC1000系列。這幾類高性能計算機與一般的服務器應用領域有些不同,更加側重應用於超大型計算。 比如,曙光星雲,是爲滿足超大規模高性能計算及雲計算應用開發。下游應用包括:(1)高校、科研院所、石油地震、衛星圖像、氣候模擬、環境預報、基因測序、藥物分子帥選等。(2)互聯網用戶服務、實時數據處理、動漫渲染、大型雲計算中心等。而曙光5000系列更加側重大規模科學計算和海量信息處理。 現在曙光高性能計算機包括:通用和專用高性能計算機。

1、通用高性能計算機: 1)硅立方系列:融合了曙光在計算機體系結構、高速網絡、海量存儲、高校製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大幅度提高系統的擴展性和能效比,提高計算密度,減少佔地面積。 與傳統架構高性能計算機相比,硅立方具有更優的鄰近通信性能和更大規模的擴展能力,更適合超大規模並行、格點化、多模式/方法偶合的科學計算和工程仿真模擬。硅立方3個機櫃相當於12-15個傳統機櫃,計算密度提升4-5倍。 下游主要應用包括:地球系統數值模擬,需要多個物理過程記性偶合計算機,包括:大氣、海洋環流、陸表物理和水文動力過程、植被動力雪、氣溶膠和大氣化學過程等。 2)曙光6000:峯值計算性能可擴展到100Pflops(十億億每秒),最大存儲容量可達EB級。下游應用客戶覆蓋:物理、化學、材料、生命科學、工廠計算、氣象、海洋、環境、石油勘探、動漫渲染等領域。

2、專用高性能計算機:主要包括: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一體機、高分辨率專業氣象數值預報服務一體機。 3、高性能計算機組件。公司以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計算機GridView、CloudView、Clusx系列軟件平臺爲基礎,爲各個細分行業用戶提供圍繞着高性能計算機、通用服務器和存儲的系統軟件平臺定製服務和高端計算機平臺的集成服務,包括特定用戶的管理、特定策略的制定、特定調度算法的實現、特定應用Portal的實現、特定硬件設備的監管等。

業務展望: 1、繼續保持高性能計算機龍頭地位。目前國內能夠開發高性能計算機的企業比較少,主要包括(1)國防科大計算機研究所:研發銀河系列、天河系列;(2)中科曙光:背後是中科院計算所;(3)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中心:神威系列。 高性能計算機核心競爭點:(1)質量(計算機速度和穩定性),(2)投入(持續的研發能力),(3)應用(下游應用場景)。 2、高性能計算機下游應用有望擴大。在過去,高性能計算機主要用於科研、研究院等。目前,人工智能應用對並行計算提出更高需求,高性能計算的下游客戶更加廣泛,包括癌症、大腦研究、天體物理學、人工智能、氣候科學、化學、生物學、汽車和航空等等。而且像處理器技術、虛擬化技術、量子計算等,都是最早爲高性能計算機服務,後來轉爲商用化。

3、新產品有望逐步放量。2018年,新一代TC4600E刀片計算系統已量產;M-Pro架構計算系統和冷板式液冷刀片已經開始批量供貨;EasyOP高性能計算機在線運維平臺已初具規模;人工智能領域的XSystem深度學習計算平臺的出貨量保持高速增長。

業務分拆二:通用服務器 在曙光的通用服務器中,我們可以分爲兩類, (1)通用的商用服務器。核心部件採用海外巨頭的產品,比如芯片採用的是Intel和AMD的產品。這類產品主要應用於互聯網、能源、政府、通用運營商等領域。 (2)自主可控的通用服務器。核心部件採用國內自主研發的產品。比如,曙光一直在提供基於國產芯片(比如龍芯芯片)的通用服務器產品,主要應用於黨政軍領域。 對於以上兩類服務器,通用服務器會繼續隨着雲服務廠商對數據計算和處理資源需求的增加,其需求也將不斷得到釋放。這塊業務的驅動因素與浪潮信息的核心驅動因素類似(但與浪潮相比,定製化的雲服務器在曙光服務器中的佔比可能小一些)。

對於自主可控服務器,我們可以關注兩點: 1、子公司天津海光芯片的應用。曙光持有天津海光36.44%的股權。2016-2018年海光信息收入分別爲:0.04億元、0.14億元、1.13億元;2017-218淨利潤爲-4672萬元、-3571萬元。可以看出,2018年海光信息的收入出現了快速增長。

另外,從公司與海光信息的關聯交易數據來看,2018年公司向成都海光(海光信息的子公司,持股70%)進行的原材料採購金額爲7052萬元。 可以推測,海光信息的自主可控芯片已經開始逐步應用。這一方面有望催生下游的客戶需求,特別是黨政軍領域。另一方面,自有芯片的應用有望提升公司服務器毛利率水平。 2、子公司中科可控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的投產。2017年12月,公司以現金和專利出資參與設立中科可控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持股30%。中科可控公司一期總投資120億元,2018年原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內容包括: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國家集成電路重大工程-安全可控芯片研發與產業化、年產100萬臺安全可控高性能計算機服務器生產基地。 根據公司年報信息,2018年中科可控信息收入爲0.04萬元,淨利潤爲-1017萬。可以看出,2018年中科可控信息還處於建設投入期。而隨着服務器生產基地的逐步投產,其有望帶來一定的收益貢獻。年產100萬臺服務器是什麼概念?2018年曙光服務器生產量爲21.9萬臺,如果全部達產,有望是目前生產量的5倍左右。但由於曙光對中科可控持股30%,這塊業務不併表。

業務展望: 1、通用商用服務器下游需求依然需求強勁。除了服務器傳統廠商需求之外,互聯網/雲計算廠商的對雲服務器的需求在快速增加,曙光的雲服務器下游客戶主要分佈在北方地區,比如字節跳動、京東等。互聯網客戶存在一定可拓展的空間。 2、自主可控服務器下游需求有望逐步釋放,關注中科可控信息的量產節奏。

政策支持芯片概念股掀漲停潮 六股爆發在即

中國軟件:攜手華 爲共建底層生態,安可從黨政領域走向行業應用

中國軟件 600536

研究機構:東吳證券 分析師:郝彪 撰寫日期:2019-03-27

事件 3月21日,以“因聚而生智能進化”爲主題的華 爲中國生態夥伴大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召開,華 爲攜手中國軟件子公司中標軟件等生態夥伴共同成立金融開放創新聯盟,共建金融開放生態。3.22日,華 爲與中標軟件等啓動智能計算聯盟,與生態夥伴共同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1。

投資要點

強強聯合打造自主底層生態,操作系統龍頭地位更加牢固:中標軟件和華 爲早在2016年就開展合作制定相關服務器產品規劃,並於2018年12月底發佈面向華 爲Taishan ARM服務器整機的中標麒麟高級服務器操作系統軟件(ARM64版)V7.0。華 爲海思芯片同樣基於ARM架構,未來參與安可通用服務器芯片競爭是大概率的事,但從目前生態打造上看,操作系統層華 爲選擇了與生態夥伴合作共建的模式,中標軟件的龍頭地位將更加穩固。新成立的金融開放創新聯盟致力於共建金融開放生態,圍繞金融行業核心交易系統、經營分析管理系統、智慧金融新業務、辦公支撐系統四大業務場景,從應用軟件到中間件,再到操作系統及基礎設施,構建面向場景的完整解決方案,助力金融機構實現自主可控,共建金融開放生態。隨着聯盟的啓動,華 爲也將聯手包括中標軟件在內的各廠商通過圍繞智能計算,對服務器進行產品和業務模式的創新,從而爲更多企業提供釋放生產力和提升商業價值的基石。

中標麒麟系統從黨政領域到以金融爲代表的行業廣泛應用:金融行業是安可八大重點行業之一,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是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中標軟件的麒麟國產操作系統目前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中國人壽以及百餘家城商行中得到廣泛應用。此外,以中標麒麟產品爲代表的國產操作系統支持系統軟件自動升級,具備軟件推送的功能,隨着銀行業務的不斷擴大,業務維護需求的不斷加大,在實施大面積安裝部署、升級維護等方面,有利於提高效率,降低維護成本。國產操作系統已經逐漸打破了我國金融領域依賴國外產品的局面。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預計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別爲0.22/0.31/0.59元,現價對應273/194/102倍PE。中國軟件擁有中標麒麟和銀河麒麟兩套操作系統,前者與龍芯、海思等適配,後者與飛騰適配,在國產操作系統市佔率合計80%左右。我們以黨政軍體系安可業務放量後公司的業績彈性爲參考,合理市值在360億左右,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政務雲市場進展低於預期;自主可控市場低於預期。

政策支持芯片概念股掀漲停潮 六股爆發在即

太極股份:業務結構優化,現金流創歷史最佳

太極股份 002368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胡又文,徐文傑 撰寫日期:2019-03-25

業績符合預期。公司2018年實現收入60.16億元,同比增長13.52%,歸母淨利潤3.1億元,同比增長8.29%。公司擬每10股派現2.3元。

現金流水平創上市以來最佳。1)成本方面,毛利率較去年同期提升0.20pct;2)費用方面,期間費用率較去年同期增加0.60pct,其中銷售費用率與財務費用率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管理費用率增加0.71pct;3)現金流方面,全年實現經營性現金流淨額6.80億元,同比增長111.85%,Q4單季度經營性現金流淨額達到16.61億,全年與Q4雙雙創出歷史新高。

主營結構持續優化,雲計算與大安全等戰略業務發展表現強勁。分板塊來看:1)雲服務業務實現收入4.67億元,同比增長27.31%,雲產品和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政務雲業務實現快速增長,成爲公司“數字政府”業務的重要基礎。2)網絡安全與自主可控業務實現收入12.54億元,同比增長47.25%。網絡安全與自主可控產業板塊漸呈規模化發展,行業領軍地位逐步形成。2018年3月,公司發佈了太極安全可靠雲平臺,打造具有太極特色的雲解決方案。控股子公司人大金倉數據庫業務快速發展,合同額增長超過100%。3)傳統系統集成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35%,但其在公司整體業務中的佔比繼續下降,由2017年的58.60%下降至2018年的52.83%。雲服務業務、網絡安全與自主可控業務的收入佔比在繼續提升,分別從6.92%和16.08%增加至7.77%和20.85%。

投資建議:預計2019-2010年EPS分別爲0.92元、1.13元。維持“買入-A”評級,6個月目標價38.00元。

風險提示:行業巨頭湧入,市場競爭加劇。

政策支持芯片概念股掀漲停潮 六股爆發在即

啓明星辰:戰略新興業務拓展卓有成效

啓明星辰 002439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胡又文,徐文傑 撰寫日期:2019-04-24

業績符合預期。公司發佈2018年報,全年實現收入25.22億元,同比增長10.68%,歸母淨利潤5.69億元,同比增長25.90%。利潤分配預案爲擬每10股派現0.4元(含稅)。

成本與費用控制得當。1)成本方面,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增加0.29pct。2)費用方面,期間費用率較去年同期減少0.16pct。3)現金流方面,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低於去年同期,但其中Q4單季度現金流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

業務實現整體穩健增長。網絡安全業務全年合計實現收入24.98億元,同比增長10.66%。其中安全網關實現收入6.02億元,同比下降12.37%。安全監測實現收入5.53億元,同比增長12.10%。數據安全與平臺實現收入6.10億元,同比增長26.88%。安全服務與工具實現收入4.27億元,同比增長11.28%。硬件及其他實現收入3.06億元,同比增長43.97%。

戰略新興業務拓展卓有成效。年報披露,公司2019年的經營目標仍保持30%左右的業績增長。在2018年,智慧城市安全運營、工業互聯網安全、雲安全等三大戰略新興業務合計實現銷售約4億元,確認收入超過2億元。2018年也是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大力開拓獨立安全運營業務的完整一年,繼國內首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成都安全運營中心啓動運營之後,截至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運營中心約20個,還包括濟南、青島、天津、廣州、南昌、西寧、三門峽、攀枝 花等城市,安全運營的效果成功贏得了用戶的認可和市場的檢驗。2019年計劃全國累計建設安全運營中心達35個以上,未來2-3年有望繼續高速增長。

投資建議:近年來公司積極推進安全運營、工業互聯網、雲安全等戰略新興業務,以求實現商業模式的升級,且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預計2019~2020年EPS分別爲0.81元、1.03元。維持“買入-A”評級,6個月目標價32元。

風險提示:網絡安全政策實施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