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藍天白雲下,在高冷雪山旁,在一望無際草原上,他們用豔麗的色彩,攝人心魄的美麗告訴我們,即使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下,人類與大自然共生共存,並且創造出絢麗的中國藏民居文化。重要的是道孚民居在這裏熠熠生輝,融民族風情、建築、繪畫、雕刻藝術爲一體,堪稱藏區一絕,因此道孚民居被聯合國命名爲:《中國藏民居藝術之都》。

中國有個美麗的地方叫道孚,它遠離城市的喧囂,充滿着原始的寧靜與祥和。這裏不但景色迷人,有雄偉的雪山冰川和高原聖湖。這裏成爲青藏高農耕文明的搖籃,成爲五彩的民俗文化的金色家園。這裏民風純樸,走婚部落在這裏演繹飛檐走壁的愛情;重要的是道孚民居在這裏熠熠生輝,融民族風情、建築、繪畫、雕刻藝術爲一體,堪稱藏區一絕,因此道孚民居被聯合國命名爲:《中國藏民居藝術之都》。

道孚境內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縣城距康定州府215公里,全縣5.4萬人口地域卻遼闊,有藏、漢、彝、羌、蒙16個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總人口大多數。

道孚民居俗稱“崩科”,在藏語裏“崩”是 木頭架起來的意思,“科”是“房子”,“崩科”就是“木頭架起來的房子”。它們建造時不需要一顆釘子,可謂是匠心獨特。這些建築以圓木爲整體骨架,再用泥土或片石築牆,冬暖夏涼,抗震性強。外表則均是白色的主牆,木結構處多用暗紅色顏料塗色,但木結構的切面多用白色,其間配以紅藍圖案,在高原的藍天白雲映襯下顯得美輪美奐。

當你走進嘎依熱藏民居時,外表看似有些低調,走進時會讓你大喫一驚。此家爲藏漢結合式,於1993年開始修建,在鄉親、鄰居的幫助下,搭建基架耗時1年,內部裝飾雕刻耗時2年才全部完成,投資40萬元在當年已經是不小的數目了。

在道孚縣類似於這樣的藏民居就達60家(包含鄉鎮)。

匠心設計的天井,皆是藏民的聰明才智。

民居大廳,運用了雕、塑、繪等多種手法,室內精雕細鏤,描金繪彩。每圖案或圖畫就是一個吉祥物或一個傳說。民居客廳陳設豪華,富麗堂皇,極顯主人的富有。

在偏遠的高原上能工善匠們,能有如此的技術令人佩服。雕龍畫鳳,色塊鮮明,寓意深刻。

臥室多用箱式或椅式藏牀,陳設溫馨而別具風情,充分展現他們對生活的熱情和想象力。

走進民居客廳,象是民間博物館,但確實是民居。通過建築體現着他們獨特生活方式的魅力,令人仰慕。

他們的木雕工藝可以與江南東陽木雕相媲美。

在人類生存條件的嚴寒雪域環境下,藏族人民保持着生活熱情,迸發出的頑強的生命力,對自然的敬畏,對信仰的專注,都通過各種方式表現出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在藍天白雲下,在高冷雪山旁,在一望無際草原上,他們用豔麗的色彩,攝人心魄的美麗告訴我們,即使在艱難的生存環境下,人類與大自然共生共存,並且創造出絢麗的中國藏民居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