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123RF

心脏病发而侥幸存活的人常会遗下心力衰竭。他们跟慢性心衰患者一样,由于泵血力度不够强而陷入恶性循环,以力量持续衰退的心脏为起点,身体各大系统陆续坍塌。

据估算,中国心衰人数已过千万。

治疗这类心脏病最困难的部分,是跟皮肤和肾等器官比起来 , 心的自愈能力很低。心脏细胞的再生速率每年只到 0.5%,无法自然修补任何功能损伤。细胞大面积死去的部分会生成坚硬的痂,实际上就是不再参与心脏活动的累赘。

当前唯一可选的痊愈方案就是心脏移植。但因为心源稀少,中国合 2016 全年也不过执行了 368 例移植 ( 原文中英国是 200 例年均 ) 。只有极少数死者能取出依然强壮且适配的心脏。

不过,五年后或许会出现新的选项,就是目前英国剑桥、美国斯坦福都有团队正在研究的活体材料:心脏补丁。

培育心肌,在微观世界里是个庞大工程。步骤是提取血细胞将其重编成干细胞,分别引导其发育成心肌、血管和心外膜,然后让这些组织依附在支架上拼装成符合需要的心脏散件。

研究者认为这样的补丁更有可能顺利跟旧心脏完全同化。由于活肌肉细胞来源是患者自己,所以补丁被排异的可能性不高,无需像移植病人那样承受复杂昂贵的后续疗程,比如大量服用免疫抑制药。

预计在未来,运用超声波和核磁共振对受损部位定位定形后,就可以靠 3D 打印为患者定制形状大小完美贴合的心脏补丁。

除了难度变低外,手术花费也将更便宜。英国一个心脏移植在 50 万欧元上下,包括住院费和后续药疗。而等待心源的患者,每年保养自己的花费可能更多。相比起来,补丁手术的费用或许能在 7 万欧附近。 ( 我国移植价钱没搜到确凿报价 )

这方法要成功尚有一个难关,就是人造肌和原心脏肌肉如何才能对齐电流,开始同步律动。也就是说虽然发明了一个能插上的新硬件,可驱动眼下还没编明白。总之,这项技术最近已经准备在老鼠和猪身上实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预期五年后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如果这技术真的能实现、普及和衍生,就不单止是救命,还会直接拉升人类晚年的生活水平。不过五年,对很多人来说也已经太久。死于 1877 年留声机发明前的歌者,永远留在了寂静之中。在 1968 年 12 月 24 日之前离世的人们,没能看到第一张地球的彩色照片。我又会错过什么呢?

本文译自 BBC,由译者 梁兵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 ( BY-NC ) 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