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入手一把合心意的壶,是每个壶人都有的疑虑。所谓欲与熊掌不可兼得,泥料、工艺、职称等诸多考量因素,就必须要有所取舍!今天分析下入手紫砂壶时常常会遇到的困扰~

「价格」

泥料尚好,器型合规合矩,工艺严谨,品相入目,泡茶时胎体透水,长久使用后壶外形成包浆。这一类壶价位不高,是适合消费大众实用的一个层次。落款作者一般名气不大,但也有其中可能藏着未来的高工甚至大师,到那时此壶将作为大师高工早期的习作而有所升值。

影响价格的因素:

⑴ 制壶老师的职称,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师 工艺美术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⑵ 壶的做工和难易程度。

⑶ 泥料,要选择天然原矿的紫砂泥料,再好的名气、工艺如果泥料不是原矿的,都毫无价值。

「制作工艺

全手工|半手工」

半手工:半手工壶同样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只是部分借助模具。

全手工:是使用工具而不使用模具来制作一把壶。因此全手工制作难度相对较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

⑴ 不需要围绕在模具、工具上打圈,归根结底,模具也是一种工具,古时制作筋囊器型时就是依靠模子进行塑形的;

⑵ 具体要看什么壶型,有的壶型半手工做出来比全手工更有气韵;

⑶ 全手工壶远远比大家想象的难做,不到火候的艺师做出来的全手工壶的力度等等远没有半手工做出来的强,而且在型制规整方面还不到位,哪怕当今国家级工艺师、高工等也不会说做一把全手工壶就是成品,很多时候做出来以后还得重新推敲琢磨;

很多壶友担心半手工壶,可以利用模具进行无限量的复制,其实无需担心,半手工壶同样含有作者的思想在里面,并且也存在不可复制性。就如当年顾老制作的洋桶,让当代的工艺师甚至是高级工艺师使用顾老的模具来制作此壶都无法达到他的效果。

「一把壶淋后干的快与慢」

其实一把壶淋水干得快干不快与泥料的好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也不能以淋水上去水干的快慢来区分是否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下面简单说明一下:

⑴ 壶的表面细工(明针)做得到位,水就干得快些反之就慢些。

⑵ 与泥料目数有关。壶本身泥料的目数(目数越高砂料越细腻)高,那么壶的胎土比较致密,水当然会干得快点,反之则慢。

⑶ 与形状有关。比如西施壶、龙蛋壶、思亭壶,这类壶几基本上不会存在积水在壶上的机会,全身光溜溜,哪有水干得不快之理!而象仿古、平盖莲子、虚扁这类壶过度很平缓,壶盖有积水的机会,壶身流水也缓些,相对的也就干得慢。

⑷ 淋壶水温的高低影响水干的快慢,水的温度、壶表面积都影响水份的蒸发。其他的影响因素,如:室温、风向、风速、壶的大小,淋水量的多少等等常态时的非主要因素,在此不一一累述

匠人之大者,莫过于以心守护

匠心之大者,莫过于敬畏传统

专于器,匠于心

用心守护纯粹紫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