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老一輩的講農村種得知,曾經農村食用的鹽都是自己煉製的。老家是北方一個普通的農村,這裏屬於半乾旱的地區。每年七到八月份集中降雨,而雨水的堆積在低窪地勢很難排出去,大量的雨水堆積也也讓土地形成了鹽鹼地,這也爲煉製硝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以前農村靠天喫飯,哪裏有這樣的便利的澆水設施。這樣的環境也導致了大量的鹽鹼地,也不利於莊稼的種植,於是也催生了一批非農非鹽的煉鹽戶,人們平常喫的鹽也都是這樣從鹽鹼地獲取的

煉鹽需要有鹽鹼土,在太陽光的照射下,一些不容易乾的地方就存在鹽。人們都會把這樣的鹽鹼土收集起來用來煉鹽,也包括一些老房子因爲時間長結的白色鹽結晶。

煉製硝鹽也很方便,以前農村用的已經破損的大柴鍋,把土方放到大柴鍋裏面放上水,淋出來的水變含硝鹽。農村人在長期的實踐中已將掌握了豐富的經驗,在旱季的時候七八天刮一次鹽土,當然也存在一些季節的變化可能十天半月才刮一次。

硝鹽的作用不僅用來喫,以前農村的爆竹都是自己製作,硝就是從這裏面煉製出來的。鹽一般都賣來換錢或者自己喫了,再有點豆腐用的滷水也是這樣經過熬製的。

據說硝鹽沒有沒有海鹽鹹,因爲成本的問題現在已經被人們廢棄了。現在農村的土地水澆地方便,也不適合硝鹽。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平臺無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