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明确,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考核内容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要认真学习《条例》,通过深学深悟掌握干部考核的标准、程序等,牢记于心、熟练运用。

5月10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登《调好干部考核“焦距”》。近日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明确,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考核内容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这为抓好干部考核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贯彻《条例》从干部培养抓起。好干部是培养出来的,需要基层党组织肩负起责任来,把后备干部的培养抓紧抓实抓牢。如何培养干部,当从《条例》对干部的选拔标准上反推。也就是说,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干部,这个标准也是干部培育的目标。干部培养重在日常,不能提拔时搞突击,让一些善于投机的人专了空。我们在干部培养过程中,就要观察好苗子,为接下来的遴选打好基础。在考核时,还要全方位观察、多渠道了解,把干部真实情况“画像”出来。

创新方法使干部考核全面准确。要认真学习《条例》,通过深学深悟掌握干部考核的标准、程序等,牢记于心、熟练运用。学习《条例》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看看我们的工作与之相比有没有不一致之处,通过整改在系统性、精准性上狠抓落实,让《条例》规定得到至上而下、不折不扣、谨慎周密地执行。对后备干部的遴选一定要站在政治高度,在考核精度力度准度上下功夫,把牢用人考核关、入口关、使用关。

考核干部一定要精准“画像”。要多向工作的环境实地了解,尤其是向周边的群众、同事、服务对象了解,素材全面了评价才会全面,得出的结论才会准确可靠。在网络时代,干部的活动范围也不只是传统认知领域,还包括“工作圈”“朋友圈”“生活圈”等,也是需要重点了解的信息。对于收集到的素质,要以“庖丁解牛”精神,对其兴趣爱好、生活情趣、格局视野等进行描述,精细剖析干部身上的性格特征、行为表征、能力倾向等要素。组织部门要坚持考人与考事互为补充、相互印证,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掌握干部实情,推动干部考核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作者:任建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