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蜀源是热闹的。热闹来自村庄前面田地里那些人工栽培的葵花。

蜀源

(编辑配图 图片来自网络)

葵花开了,一朵朵葵花向着太阳的方向开放,金黄璀璨,像一张张笑脸。而且葵花还会根据太阳的移动而变幻着方向,让人感到它的美丽和神奇。

蜀源的葵花由于种植得多,就在村庄的前面形成了一片葵花的海洋,这就有了一种美丽袭人的气势。美丽的葵花总让人感到精神振奋,于是人们相互间传递信息,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向皖南徽州一个叫蜀源的村庄,因此当地的政府不得不解决道路堵塞问题,每天派交警在路边执勤,倒也给秋日的蜀源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人们站在葵花的田地中与葵花媲美、比高低,摆出这样那样的造型,纷纷跟文静的葵花合影留念。葵花不语,知道这些人喜欢它更喜欢臭美,沉静的葵花默默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葵花站在田地中又像一个个守卫村庄的哨兵,更像村庄里那些勤劳朴实的农民。因此,开放的葵花始终低着沉重的头颅,像思想家,又像沉默寡言的哲人。

热烈奔放的葵花世界仅仅只是蜀源的外景,它不是真正的蜀源。要了解蜀源,需要沿着通向村庄的那条石板路。石板路的每块石板都是排列齐整的艺术品,一块挨着一块,丝丝相扣,纹丝不乱,像蜀源古祠堂里的村规民约。石板路一色的青石铺成,由于年代久远,历经风雨侵蚀,又因表面走过无数的蜀源人和经过蜀源的人们的踩踏,石板已经被踩磨得泛着黝黝的白光,给人一种肃穆庄严的感觉。石板路像一个村庄的导游,将你带到蜀源的白墙黑瓦老房子中间。

蜀源整个村庄背靠大山,前景开阔,一条小溪从村庄周围流过,那些用脚踩上去硿硿作响的石板路下面有很好的排水系统。沿着一条叫桃花巷的街道往前,一眼古井出现在我的眼前,让人感到亲切,像慈祥和蔼的老祖母。这是一眼在徽州农村里常见的水井,圆圆的井圈由于经过村庄里多少代人取水的磨压,已经变得光滑无比,表面泛着青光。一只用来提水的长竹钩放在井边,地上还残留着人们早上取水留下的痕迹。每天早晨,人们起床后掀开水缸的第一件事便是挑着水桶去井里担水,可以想见井在村人中的作用。据说蜀源的水质好,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的矿物质,人吃了聪明。因此蜀源的人思维敏捷,考取功名的也多,在外面有出息的人更多,村中鲍氏祠堂里的人物介绍向人们见证了这一历史奇迹。这也是蜀源吸引人的神秘所在。

由于年深月久,小溪里积淀了许多沙子,我看见一个蜀源人站在溪水中用铁锨掏沙子,将溪水中的沙子一锨一锨地倒在岸边。他劳动时边上还放着一架小小的收音机,收音机里正在放着黄梅戏段子,一个年轻女子的唱腔如怨如诉,掏沙的男子四十岁的样子,脸上却布满了沧桑。或许是这段曲子听得厌烦了,也或许是曲子里的唱腔勾起了他的伤心往事,我看见他不停地跑到收音机前对着收音机叫骂,有意思得很。直骂到一个男子的唱腔响起,他才跑回来继续掏沙,如此反复不已。我说她唱得很好听啊,你干吗要骂她呢?他用当地土话说,这女人烦得很,欠揍!有趣。听了我的话,他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嘱咐我骑车注意安全,跟刚才对着收音机里的女子叫骂发火,简直判若两人。

在村庄里走动,你只要看见人家的屋门开着,随便走进哪一家,人都客气地欢迎你参观拍照,而且你做你的事,他干他的活,互不干涉,这真是一种少有的宽容和大度。因此有许多上海等外地退休的老人们都选择在蜀源这个地方租房子,然后在这些老房子里住上一段时间,体验和享受蜀源人桃花源般的清静生活,村庄里的农家乐便应运而生。

有趣的是,那些站立在村庄前面的古树、古牌坊、古桥,掩映在葵花形成的花潮中,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像一位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簇拥在美丽少女的身旁,向过往的人们述说着村庄里的往事。而村庄里的人们都拥聚在道路边叫卖着当地的土特产品:甘蔗、桔子、山芋、柿子、板栗、芋头——应有尽有,无论你买与不买,蜀源人都显得淡定沉着,不急不躁,就连那些依偎在父母身边的小孩,也显得乖巧听话,叫人喜欢。

这就是蜀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