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方始終視歐盟爲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將中歐關係置於對外關係的重要和優先方向。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上,歐盟及其周邊國家出席的領導人多達9位,歐盟以及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國也派出領導人委託的高級代表與會。對中國主辦的這場論壇活動,歐洲國家可謂反響熱烈。

實際上,在此之前的3月份,中國與歐盟的外交已經進入“高光時刻”。

3月21日至26日,自亞歐大陸東端,沿古絲綢之路方向一路往西,習近平主席2019年首次出訪就來到了歐洲。習近平主席在6天時間裏到訪意大利、摩納哥、法國,出席40多場雙多邊活動,同歐洲領導人共敘友好交往佳話,共譜全面合作新篇,共繪未來發展藍圖。

“我們期待,2019年春天成爲中歐關係的‘暖春’,中歐合作將爲2019年的世界注入‘暖流’。”習近平主席出訪歐洲前,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表示,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方始終視歐盟爲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將中歐關係置於對外關係的重要和優先方向。

今年中歐關係看點多

“歐洲是多極化世界的重要一極,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因此2019年首次出訪,我選擇了歐洲。”習近平主席說。

歐洲也對習近平主席的到訪表示了熱烈期待和歡迎。

3月22日上午,在意大利總統府,馬塔雷拉總統在這裏爲習近平主席舉行盛大歡迎儀式。這是近10年來意大利首次在歡迎外國元首的儀式中安排馬隊迎接。

3月24日,習近平主席專機從尼斯飛赴巴黎時,兩架法國空軍戰機全程護航。爲了體現不一樣的安排,馬克龍總統將歡迎儀式放在凱旋門舉行。

摩納哥阿爾貝二世親王夫婦特意用中國特色古董飾品裝飾王宮,爲習近平主席夫婦舉行宴會期間還安排摩青年背誦唐詩。

……

“習近平主席去年最後一次和今年第一次出訪都選擇了歐洲,向世界發出中歐加強戰略互信、深化戰略合作的鮮明信號。李克強總理時隔半年於本月初再次蒞臨布魯塞爾,與歐方領導人成功舉行第21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發表了一份內容豐富、具有實質意義的聯合聲明。”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大使說。

一年之計在於春。國際問題專家認爲,每年領導人首訪選擇哪些國家,往往都是經過仔細斟酌的。今年是中國和意大利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15週年,也是中國和法國建交55週年。分析人士認爲,此時出訪意、法,有助於推動中國同這兩個歐洲大國總結雙邊關係發展經驗,共同規劃好未來合作藍圖。去年年底,習近平主席先後到訪西班牙和葡萄牙,掀開了中國同相關國家雙邊關係新篇章。

此次習近平主席應邀對意大利、摩納哥、法國三國的訪問行程中,見證了多個“第一次”。從意大利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到796件文物迴歸,從訪問摩納哥到參加中歐領導人“四方會晤”,習近平主席此次歐洲之行見證的諸多“第一次”充分體現了中歐雙方正在積極構建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

CCG顧問、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蘇格表示,習近平主席接連出訪歐洲,展現出中國對歐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4月12日,李克強總理在克羅地亞出席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會晤通過的成果文件“杜布羅夫尼克綱要”,規劃了“16+1合作”發展藍圖,爲促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雙邊關係以及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發展提供新動能。

“‘16+1合作’這幾年讓參與國家獲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一步促進和深化了中歐關係,同時也有利於促進歐洲一體化進程。”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中歐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利華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

爲世界注入“暖流”

在中、法、德及歐盟領導人專門會晤中,習近平主席強調,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局勢,中歐關係應增強穩定性。他指出,中方重視歐洲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中歐都是維護多邊主義、維護自由貿易的重要力量,強調中歐關係應具備戰略性。歐方領導人則表示,中國已成爲全球性關鍵力量,歐盟願從戰略層面重視中國日益增強的影響,不斷深化歐中關係,鞏固彼此信任支持。加強歐中團結合作不僅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將使這個世界更加平衡。

中歐領導人一致同意加強在聯合國系統的協調合作,充分發揮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歐盟等全球和區域多邊機制的建設性作用,在推動政治解決國際爭端、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積極有所作爲。這些共識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爲充滿變數的世界注入了穩定性、確定性和可預期性。

“我們看到這兩年來,由於一些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做法,給世界國際關係帶來一些冷空氣,對世界經濟復甦、國際貿易發展,包括對國家之間的合作,都帶來負面影響。”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當前,全球化發展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和挑戰,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頭。崔洪建表示,中歐都希望獲得一個更好共同發展的環境,這個環境就需要有一個溫暖如春的感受。“這個‘暖’,一方面體現在中歐關係始終保持在一定的熱度,另一方面體現在中歐通過合作來給世界經濟、國際貿易提供更多的能量。”崔洪建說。

3月25日下午,習近平主席同馬克龍總統共同會見記者。兩位元首不約而同提到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的深刻變化以及中法兩國的責任和擔當。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法作爲全面戰略伙伴和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要繼續探索獨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遠矚、互利共贏的大國相處之道,爲世界和平穩定發展貢獻更多正能量。

“從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來說,中國和歐盟的共同利益很大,也有很多方面。雙方以前有一些小摩擦,比如反傾銷問題,通過談判協商差不多都能解決。現在隨着世界格局和國際環境的變化,中歐雙方的共同訴求和願望越來越多。”張利華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中國作爲第二大經濟體,在全球治理、國際合作、國際安全等方面做出越來越多的貢獻,歐盟也希望中國承擔越來越多的大國責任。

崔洪建進一步分析說,中歐關係歷來是中國對外關係的一個優先方向,從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大局出發,中歐合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一個長期的、穩定的方向。隨着國際形勢和地區形勢的變化,中歐關係進一步發展的緊迫性凸顯。

“這個緊迫性,一方面是中歐要共同應對一些挑戰,因爲國際社會、國際秩序出現的變化,與中歐的發展、命運都是息息相關的。另一方面,歐洲這些年來因爲面對很多內外問題,對與中國某些方面的合作和開放出現了一些猶豫,這時候進一步加強與歐洲的合作,有助於堅定和鞏固雙邊關係的信心。”崔洪建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合作

3月23日中午,在習近平主席和意大利總理孔特共同見證下,中意雙方代表正式簽署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代表意方簽字的意大利副總理兼經濟發展部部長迪馬約隨後發表講話說:“這份文件對意大利非常重要,意大利是七國集團中第一個簽署這一合作文件的國家!”

隨後在3月27日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在李克強總理和盧森堡首相貝泰爾共同見證下,盧森堡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至此,共有26個歐洲國家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從“一帶一路”倡議同意大利“北方港口建設”“投資意大利計劃”進行對接,到中意、中法第三方市場合作穩步推進;從法國參議院呼籲法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到意大利政府成立“中國事務工作組”……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正在歐洲獲得更多支持響應。

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和最大進口來源國,2018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達6039億歐元,同比增長5.3%,其中歐盟對中國出口2099億歐元,同比增長6.2%,自中國進口3940億歐元,同比增長5%。

崔洪建向《中國報道》記者分析說,早期歐洲各國在對待“一帶一路”倡議上,有各自不同的認識,和中國在“一帶一路”合作上有的國家走得快一些,有的國家還在觀望,這本身也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如今歐洲各國逐漸理解和認識到“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性,能夠帶來合作的利益,積極性繼續上升,所以在加強進一步的密切合作。

“隨着‘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實踐,成果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共商共建共享’則深入人心,我相信會有更多的歐洲國家會參與進來。但是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歐洲國家不同考慮以及對待‘一帶一路’合作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崔洪建表示,實際上“一帶一路”發展到今天,除了總的原則、基本合作領域和方向以外,還要因地制宜,因國施策,畫好“工筆畫”。

在全球治理中承擔更重要角色

“歐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區域性國家聯合組織,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具有獨特作用和影響。作爲當今世界的‘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和兩大文明’,中歐關係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點方向之一。中歐建交40多年來,建立起60多個對話磋商機制,涵蓋了中歐合作的各個領域。”國際問題研究專家、中聯部原副部長於洪君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

此次訪法期間,習近平主席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並發表重要講話,結合當前國際形勢,闡明中國對全球治理的看法和主張。習近平主席指出,國際社會正面臨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四大挑戰,提出破解這“四大赤字”需要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諒、同舟共濟、互利共贏四大理念。強調要把互尊互信挺在前頭,把對話協商利用起來,求同存異,聚同化異,增進戰略互信,減少相互猜疑。

習近平主席重申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以義爲先、義利兼顧的正確義利觀,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世界長久和平和共同發展。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協同聯動、公平包容,在此基礎上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讓各國人民共享經濟全球化發展成果。

“我們之前和歐洲的合作可以說是‘利在前面’,因爲雙方主要是經濟合作,以利益共同體爲主。接下來,按照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義利觀,我們更多要和歐洲共擔責任,照顧彼此的核心關切,除了繼續發展經貿合作以外,我們在政治、安全、戰略、文化等方面,要進行更加密切和平衡的合作。”崔洪建說。

“維護多邊主義跟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方面,中歐有更多的一致的立場和訴求,也有更多的責任和擔當,在全球治理中承擔更重要角色和加強合作。”張利華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文章選自中國報道,2019年5月5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