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樣地,即使我們心裏有多麼熱切的一份關心,對於他人的糾結、爲難,更有力的支持,不是幫助甚至說服對方按照我們認爲是“對”的答案去選擇,而是支持對方有力量爲自己做出生命的選擇。先安靜下來等一等,任頭腦裏的種種想法自然流過,不去理會,而是專心等待,看看自己心裏會有什麼樣的答案浮現——。

01

常常,在生活的一地雞毛裏,似乎總有一些事情需要我們做出選擇,然而,往往這時候糾結的思緒裏,左選爲難,右選也難,不選不行,卻怎麼選都覺得不太好......

其實,生命的設置遠比我們習慣的,認識到的要更豐富、更廣闊的多。大約是因爲我有一個很擅長“借題發揮”的特長吧,每每遇見煩惱時,總忍不住就像一個“解題控”一樣,想出無數種解題的思路與辦法,於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我發現面對這種特別糾結的狀況時,可以換一種頻道試試,效果反而是出奇地棒呢!

課堂上,有個媽媽問,高二的孩子提出要休息一段時間,不去上課要出門旅行,我該選擇支持他還是阻止他?

我給這位左右爲難又有些不安的媽媽建議的是:

試着安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你覺得怎麼做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這個答案藏在你心裏,當你等到這個答案,再做出的任何選擇,都會更有力量,也會滋養到孩子。

對於每件事,自然不同的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然而,其實比起選擇,更重要的是有一份力量,去面對選擇後的種種順逆。這世上很多事情,常常並沒有絕對是“正確”的答案,卻因爲有力量去承擔、面對選擇後的道路,讓一切選擇都變成了“正確答案”。

因此,很多時候,即使我們自己覺得再難,仍然不可能把自己生命的選擇權交給別人,因爲最終要面對、承擔這份選擇後果的,只有自己,無人能代替。同樣地,即使我們心裏有多麼熱切的一份關心,對於他人的糾結、爲難,更有力的支持,不是幫助甚至說服對方按照我們認爲是“對”的答案去選擇,而是支持對方有力量爲自己做出生命的選擇。

因此,面對這位媽媽的糾結,我給她一個很特別的建議,其實就是上面我想分給大家的:換一種頻道去面對糾結。

具體的操作方式是:

煩惱的時候,頭腦中種種糾結,左右爲難不知取捨時,試着換一種方式:

先安靜下來等一等,任頭腦裏的種種想法自然流過,不去理會,而是專心等待,看看自己心裏會有什麼樣的答案浮現——

腦的想法,是大腦裏;

心裏的感覺,類似在胸口;

頭腦的想法是邏輯推理;

心裏的答案,是等來的,帶着問題,然後只是等,等待答案浮現......

就是跟隨的另一種選擇方式。

每個人最恰當的道路,都只在自己這裏。

每個人最“對”的選擇,也都只藏在自己心裏,但是路徑卻並不是從頭腦的邏輯分析中,而是更類似於感性的心裏直接呈現的,所以我用了一個很特別的詞:浮現。帶着問題,安靜地等,等那個答案浮現,然後跟隨。

生命是個大寶藏,只不過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慢慢找到每個人自己的解鎖密碼

02

朋友聊天,談到有的人似乎活得特別輕鬆,讀書時代就已經特別清楚自己喜歡什麼,幹什麼,大學畢業就一直做着自己喜歡的工作,狀態超好。

而另一些人卻似乎總是很迷茫,讀書的時候糊里糊塗,大學畢業一直換了幾個工作,又參加考研,而後還是在繼續尋覓......

朋友問,爲什麼會有這種不同,要如何才能幫這些迷茫不停的朋友找到方向呢?

其實每個人的成長,就像是登臺階,而且這臺階每隔一段還會有一個平地的小亭臺,可以看看風景,可以喝喝茶,歇一歇;然後再繼續......

一個人狀態特別好的時候,只能代表着他現階段恰好到了小亭臺了,但並不代表一定是最高的;而另一個人狀態腳步不穩,氣喘吁吁,恰好正是處在爬臺階的過程中,也許還先於亭臺上休息的朋友呢,並不一定就說明什麼.....都只是成長的過程。

因此,其實對於“狀態好,或者很容易就找到自己的事情”,或者“狀態不安、一直在糾結、彷徨”,並不一定就是通常人們在現實中認定的那樣了。就像單從現象上看,幼兒園小朋友要比高三學生開心、快樂,安心多了,然而,卻並不能以此就代表幼兒園孩子就是更棒的。

如此,無論自己恰好身處什麼樣的狀態,其實都是正常的,如實且安心,慢慢努力......真正到達生命的智慧彼岸時,也許才真的是可以歇一歇的狀態吧,只不過,那是聖人的境界,也非我們可以想象了。

對待自己,對待我們大人的成長,其實也是一樣的態度:

萬物生長自有時,也要如實努力,也要靜等花開。

另外,萬事有道,方有術。有前面那份從容的心態後,其實尋找自己的愛好也是有一些方法的,祕訣還是四個字:

觀察、跟隨。

觀察自己,在接觸哪些事的時候,感覺特別似的,全身的細胞都異常活躍;或者跟哪些人在一起時,就覺得被滋養,很欣喜......這些都是那件屬於你的事情在跟你打招呼的過程。

跟隨就是,或者是這些事,或者是這些人,儘量多接觸就好,讓內在的這些元素更多地呈現、激活、呈現.....

每個人最擅長的,最恰當的那件事,也一定是藏在自己生命深處的。這份觀察、捕捉、跟隨、關注,本身就是長養,並讓這件事的因緣更具足的過程。

一開始,可能只是片斷,生活的一小部分,隨着這份關注並投入的增加,業餘的、間斷的這些夢想,慢慢就會在現實中有一條道路出現,一切就會自然而然了.....

當然,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其實仍然是能去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並能有耐心在平凡的日子裏一點一滴累積、努力,等待。

世界暄囂,別忘記了,最需要聽到的聲音,從來不是來自外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