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回應媒體關於中安民生“套路貸”報道中,北京市公證協會發布通報稱,北京市公證機構從未辦理過中安民生公司的所謂“以房養老項目”公證。

據媒體報道,2017年起,中安民生公司以提供免費養老服務、高額利息回報爲誘餌,吸引老年人抵押房產,借出大額資金。然而,但今年1月,中安民生資金鍊斷裂後,金融機構等借款人將老人們的房產變賣,致使老人無家可歸。

近年來,北京地區已經出現多起“套路貸”案件,許多受害老人稱,他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民間借貸機構在各家公證處辦理了強制執行房產、代理房產過戶等公證手續,在短短几個月內就失去了住所。

否認公證處涉詐騙案

5月9日,北京市公證協會發布通報稱,北京市公證機構從未辦理過中安民生公司的所謂“以房養老項目”,以及其他集資、理財項目的公證,以回應媒體關於中安民生“套路貸”報道。

“以房養老”詐騙案頻發,北京公證協會否認涉“套路貸”

今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在中安民生涉嫌非法集資案件中,刑事拘留了涉事公司實際控制人李佳豪等88名犯罪嫌疑人。目前,該案正在調查處理之中。

據媒體報道,2017年起,自稱與民政部老齡委有合作關係的中安民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安民生養老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統稱“中安民生公司”)以提供免費養老服務、高額利息回報爲誘餌,吸引老年人抵押房產,借出大額資金,用於購買公司的養老產品。

但今年1月,中安民生資金鍊斷裂,停止向老人客戶兌付收益,也不再爲老人支付抵押房產的借款利息。於是,銀行、小額貸款公司、P2P等借款人將老人們的房產變賣,致使老人失去房產。

據報道,中安民生共有600多名客戶,涉及抵押房產600餘套,金額十多億元。

有媒體質疑,北京市公證機構涉嫌爲受害人違規辦理公證,允許借款人強制執行老人房產,卻未能及時提示風險,甚至爲陌生人代理賣房等不合常理的事項也進行公證,導致老人被騙、利益遭受嚴重損失。

根據北京市公正協會通報,“據一些借款人反映,2017、2018年間,他們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了抵押貸款合同,並向公證處申請辦理了賦予該抵押貸款合同強制執行效力公證。”

通報稱,北京市公證機構從未辦理過中安民生公司所謂“以房養老項目”公證,也不曾爲中安民生公司的其他集資、理財項目辦理過公證。

經北京市公正協會覈查,北京市各公證機構在受理中安民生客戶的貸款公證時,已經依法審查了雙方提交的材料,詢問了辦公證的目的,告知了公證的法律意義和法律後果,並進行了風險提示。

北京市公正協會認爲,中安民生客戶在辦理公證時,並沒有說貸款是用於購買理財,而說是用於買房、擴大經營、資金週轉等,而他們向金融機構借款時也是這麼說的。

公證處是公益性、非營利性的事業法人,受當地司法行政部門批准設立。根據我國《公證法》,公證機構、公證員不得爲不真實、不合法的事項出具公證書。當事人虛構、隱瞞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的,公證機構應不予辦理公證。

“套路貸”一再發生

在中安民生案件之前,北京地區的“套路貸”案件就曾多次發生,如媒體廣泛報道的2016年的廣豔彬集資詐騙案和2017年的新元酵素案,均打着“以房養老”的旗號坑害老年人。

據中國法院網,近日裁判文書網公佈了廣豔彬集資詐騙一審刑事判決書。被告人廣豔彬犯集資詐騙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法院還責令其退賠被害人的經濟損失,發還各被害人。

法院查明,2014年至2016年,廣豔彬向48名被害者虛構澳大利亞悉尼國際娛樂城投資項目、投資理財等事實,以支付高額利息爲誘餌,騙取上述被害人的集資款。

廣豔彬還唆使被害人抵押自己的房屋進行民間借貸,將所借款項交給廣豔彬“投資”。廣豔彬採用上述手段,先後騙取上述被害人集資款共計人民幣7500餘萬元,並用於賭博、揮霍及歸還個人債務等。

廣豔彬資金鍊斷裂後,不再爲受害者償還民間借款利息,導致社會人員開始佔據老人房產,並低價拋售,或採取暴力催收的方式要求老人還錢。

另一起新元酵素案件與此十分類似,只是投資項目改成了昂貴的酵素保健品,被新元公司實際控制人王淑芳鼓吹爲“返老還童的仙丹”,同樣是以老年人爲主要目標羣體。

“以房養老”詐騙案頻發,北京公證協會否認涉“套路貸”

一旦老人有意購買,新元公司就把老人們對接給民間借貸人員。合同顯示,只要老人抵押房產給金融機構就可以免費使用產品,不僅不用自己還利息,還能每月獲得額外收益。一年到期後,老人拿回了房產,喫不完的酵素還會被新元公司以24%溢價回購。

聽上去很美好,但是2017年年中,新元公司資金鍊斷裂,王淑芳以非法吸收公衆存款被警方逮捕。

和廣豔彬案類似,新元酵素案中的借款老人們從此陷入災難。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瞭解,不少老人遭遇暴力催收,房產被社會人員霸佔,家中物品被洗劫一空,老人無家可歸,居無定所。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新元酵素案中,抵押房產的老人116戶,涉及總金額2.9億元,這還不包括200多戶抵押保單、退休證等資產的受害老人。

涉及房貸的老人中至少有6戶的房產已經被小貸公司、擔保公司、互聯網金融平臺等轉讓過戶。

“以房養老”詐騙案頻發,北京公證協會否認涉“套路貸”

在這些“以房養老”的套路貸案件中,老人的房產爲什麼會被低價過戶?

多位受害老人都告訴記者,他們事後才知道在公證處辦理了強制執行房產和代理過戶的公證文件,但是在辦理過程中,他們並沒有見到公證人員,只是被借款人催促儘快簽字。當他們事後索要公證文件時,也遭到拒絕。

2017年8月,因涉嫌違規辦理“以房養老”公證等問題,北京市方正公證處被停業整頓,公證處主任被免。

北京市司法局稱,將加強監督檢查和行業指導,堅決防止犯罪分子利用公證騙取信任將當事人拉入“高息理財”的騙局陷阱。市司法局將配合公安部門堅決打擊騙取公證書和利用公證書欺詐等違法犯罪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