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毕业季,作为农业工程本科1401班的班主任,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讲师叶尊忠也陪伴孩子们走到了人生的一个岔路口。

在他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这是他带的第三个班级,但却是他第一个从行政班开始带到专业班,相伴了完整四年的班级。

回忆起曾经带过的班级,叶尊忠说:“我第二次插班当班主任时,那个班最初有49人,但最后由于转专业等各种原因,只剩下了18个同学。可能和我临时带班经验不足有关系吧……”这一直是他心中的遗憾,因此再一次当班主任的时候,叶尊忠就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班级带得不一样。

以下是一大波幸福的班级照

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期待长大的种子

“大家知道耳机可以发出声音,但你知道耳机也能够变成话筒吗?”

“其实有的耳机真的能当话筒使用。我在国外时,有一个朋友的笔记本电脑话筒坏了,我让他试试把耳机插到话筒的接口,朝着耳塞说话,结果居然音质效果还不错。”

“大家小时候有没有玩过头戴式的小电风扇,有谁知道怎么利用它来发电吗?”

“其实这种简单的小电动机本身就可以直接转变为发电机,大家只要用手转动扇叶,就已经是一个发电的过程了,如果我们在电路中加入一个发光二极管,那么发出的电流就可以让它发光了。”

……

叶尊忠在课堂上时常会提出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与大家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的则来自我们难以察觉的知识盲点,这便是他在课堂上安排的头脑风暴。

“教授换能器时,我为了让大家更能理解,就提出了以上的两个耳塞变话筒,风扇来发电的问题,让同学们把思维打开,让同学们能充分理解这些能量转换器件。”

学到知识怎么用,如何发现问题,遇到问题如何用学科知识解决,这些东西在叶尊忠看来是比教授知识点更加重要的东西,是一个优秀的课堂必须要具备的东西。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叶尊忠绝不会自己从头讲到尾,而是利用“头脑风暴”和实验演示等方法来丰富自己的课堂。

“现在的教育很多都在追求快,追求知识的灌输,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来不及消化、来不及理解的问题。我想让同学们发现在知识之外,还有许多看似简单却很有意思的东西,如果我的课堂能让他们获得方法上的启发,就很满意了。”

叶尊忠主要教授《生物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和《生物生产机器人课程综合设计》两门课程,他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课堂。浙大生工食品学院生物系统工程2010级本科生张润华这样评价:“老师的讲课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调动起同学的积极性,另外老师还会穿插一些对于当前该领域的热点,比如免疫磁分离技术有很详细的介绍,很多同学都是听了叶老师的介绍,对这个方面产生了兴趣,最后从事的也是这方面的研究。”

根据自己执教数十年的经验,叶尊忠认为学生对于专业的正确认知十分重要。“许多孩子在大学中时常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如果对专业没有感情,就会失去发挥实力的平台与自我能力的落脚点。”

因此,叶尊忠做了一次勇敢的尝试——让大一新生就进入实验室,接触专业领域的知识。他坚信,“只要把学生带入门,他们凭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一定会有不错的发展。”

学生的专业认知着重培养很快收获了成效。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农业工程14级本科生黄恩待就是大一在实验室中接触到了软件、电路等相关知识,并产生了兴趣。学院连续三年的晚会抽奖程序都是他编写出来的。在2016年的第十届ASABE国际农业机器人大赛上,也活跃着这个班级同学的身影。浙江大学的队伍取得了该届国际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的第一名,团队的三名成员黄恩待、金洛熠、徐潇越当时都还只是农业工程大二的本科生,而他们和两名师兄师姐一起有幸成为了首支赢得该赛事冠军的非美国本土团队。

谈起这些同学,叶尊忠总是动情,他不仅见证了同学们心中梦想的种子渐渐发芽成长,也在他们遇见困难和疑惑时给予指导与帮助。“从14年接触训练到16年出国比赛,这三个同学在实验室的累计时间有近5000个小时,平均下来每天每个人要在实验室花上近三个小时。”

不仅仅是这三位同学,班级里的许多同学都在这里找到了未来方向,种下对农业工程的热爱。今年留在学院攻读研究生的同学一共有11位,其中10位来自叶尊忠的班级。他直言,“更多的人才留在学院,我作为老师的压力也更大了。因为我们要让这些同学们在这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发挥更大的潜能。”

学生给他的是4960个甜蜜的回忆

IBE(智能生物产业装备创新团队)会议室墙壁上有这样一行标语:“宁静致远,追求有灵魂的卓越”。作为团队的成员,叶尊忠一直将此作为自身秉承的育人理念。他说:“学业成绩固然是一方面,个性中的正能量、对他人和社会的善意更是非常重要。”四年来,他不仅用关怀与爱护温暖着学生,也鼓励学生们付出真心、付出爱与善意。

在四年前新生刚刚入学的时候,叶尊忠就策划好了班级的“新生三个一”工程——一封家书,一封写给未来自己的信和一场演出。“在这个信息时代,已经很少有人会写信了。我希望他们能在这两封信中收获感动,收获真情。”

在收集了学生们的家书之后,叶尊忠发现很多同学甚至不会写信,家庭地址都没能写清楚。于是,叶尊忠花了很多时间来仔细检查每位同学的信件,按照新生个人资料中的地址帮他们补齐、寄出,确保信件能够到达学生的家中。

而同学们写给未来自己的信件,已经在叶尊忠那里保存了四年。今年他参加了浙江大学“求是筑梦新时代”2018年本科生班主任主题班课展示大赛,并取得一等奖。他本想让同学在班课上打开自己四年前的信,但思虑再三还是作罢。“我想最好的那份情感一定在第一时间打开那封信的瞬间,所以之后会选择一个只属于我们班的场合把信发给大家,在我们的小圈子里分享感动与收获。”

“一场演出”则是叶尊忠想到的让大家迅速熟识起来的好办法,他鼓励同学们自己分组,自己选题,自己写作剧本并演出,展示自己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想象。“刚开学,班级同学一定都有些陌生,这个编排演出的过程可以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走近、认识彼此。”四年前,当同学们初入校园时,这场青涩的演出或许就已经奠定了四年后的亲如一家。

2016年的班级爱心支教活动是叶尊忠最珍贵的回忆之一,他希望看到同学们在公益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爱心与责任感。尽管条件艰苦,但叶尊忠和同学们苦中作乐。晚上山区里没有电灯照明,同学们就一个个地打开了手机的手电筒,照亮餐桌。黑夜中,这一盏盏小灯恰如满天繁星,也恰如同学们投身公益、奉献社会的善良心灵,熠熠发光。这是叶尊忠印象最深的场景,他还打趣道,“我在支教的山区还睡到过人生中最‘豪华’的床铺呢!”

叶尊忠的电脑里有个24GB的特殊位置,里面存储着属于1401班的珍贵回忆。“1117排练”“1118娱乐”“1204寝室”“1229排练”……类似这样的文件一共有4960个,里面都是关于班级的点点滴滴与同学们的美好瞬间。一个镜头中,四年时光白驹过隙,但其间的温暖与情感却依托着这些相片,长长久久地留存了下来。按下快门的是班主任的手,更是他爱班级、爱同学的真心。

从日常的课堂活动、丰富的集体生活,再到一起的爱心支教,演出前的共同排练,镜头下的同学们充满朝气。“这些照片也许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价值,但如果是在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的同学聚会上,大家聚在一起重温这些回忆,看看当年的自己,一定会是非常动人的场景。”叶尊忠想象着这些还未到来的画面,情不自禁地感慨道。

除却电脑中的照片,叶尊忠还珍藏着不少与同学相关的小物件。在叶尊忠心里,感情可以赋予一个寻常物件难以衡量的价值。他指着一张拍立得照片说:“这是在云峰的一次离园礼上,同学说要用拍立得给我拍照,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照片一直没出来,但后来她不知用什么办法洗出了照片,还细心地标注了日期和姓名送给我。”照片背后,同学的真心让叶尊忠感动。

叶尊忠感慨:“我们班的同学们非常贴心,有位女生看我眼睛不太舒服,又了解到我没空去医院就诊,就默默地准备了眼药水给我,生活委员还在节日的时候给我准备了靠枕作为礼物。”这个充满爱的靠枕,他一直使用至今,“每回坐着的时候,看到这个同学们送给我的礼物,总会觉得背后都暖暖的。”

毕业之际,农业工程1401的金洛熠想到班主任,心中满满是不舍与感激,“感恩叶老师,别人常说大学里一般不会常常见到自己的班主任,但是我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叶老师。他是我从幼儿园以来遇到的最好、最亲切、最棒的老师,他更像是我人生的导师和榜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祝福叶老师可以青春常驻,幸福快乐。”

作者:陆理宁

图片:由叶尊忠老师提供

本文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施维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