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很長,不必慌張。

煞風景地問一句:如果餘生不是平淡風雪和熾熱目光,而是“無盡恐慌”,你會怎麼度過?

答案,或許能從今天影sir要介紹的這部美國老電影中找到些許靈感,這部電影名就叫---

《天劫餘生》

Alive

電影由一起真實事件改編,影片又名《我們要活着回去》

事件的起因,是南美一支業餘橄欖球隊,在烏拉圭飛往智利途中時,飛機遇上亂流,偏離航線撞山,意外墜毀。

嚴格來說,電影講述的並不是一起空難事件。而是飛機墜落之後,倖存者們艱難求生的故事。

墜機當晚,血上加霜。5位傷勢嚴重的倖存者,不敵極端惡劣的寒冷天氣,凍傷致死。

餘下28名倖存者,多人受傷。零下幾十度的惡劣天氣,殘破的機身成了他們唯一的避風港。

他們把飛機座椅套全部拆下來連在一起,包裹在身上取暖;再把所有能用上的東西,全都拿來堵在了飛機破洞處。

糟糕的是,白色殘破機身被半埋在剔透的積雪中,官方派出的搜救飛機,想要從天空上方清楚地看到失事飛機,幾乎不可能。

期間曾有一架飛機掠過天空,隨後也杳無音訊。

8天后, 倖存者們在收音機中得知官方搜救工作被取消,沒有比這更壞的消息了。

球隊中僅22歲的隊員Parrado,在昏迷了兩天後醒來,卻得知自己的母親和最好的朋友都不幸遇難,妹妹也已奄奄一息……

倖存者中,還有一名19歲的醫學院學生Roberto Canessa,災難發生後,一直在救治傷員。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災難纔剛剛開始。

沒有出路,又沒有了食物,只會死得更快。領頭人Parrado提出:想要活下去,只能喫屍體!!!

儘管最初存在爭議,但最終也都別無選擇。倖存者開始用碎玻璃片,割下凍僵的屍體果腹。

當晚,他們甚至立下一項口頭協議:“如果我死了,你可以喫掉我”。

食屍果腹,也讓之後迴歸正常生活的倖存者們,備受世人爭議,甚至背上“食人族”、“惡魔”的惡名。

Canessa說道“靠喫人肉活下來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經歷,我問自己這樣做是否值得,答案是值得。這樣做是爲了活着的人繼續生存。如果當時地上是我的屍體,我也希望你做同樣的事情。

Parrado也回憶:“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人類社會的規則不再屬於我們,山中的規則由大自然決定,我們爲了生存必須適應這一規則。”

影sir想說:倖存者們求生的本能是毋容置疑的,被理解也好,揹負上一世的罪名也罷,即便沒有外界的強烈指責,陰影也註定伴隨他們一生。

這也正是影片留下的最具探討與辯論的話題:換作是你,你是選擇喫人肉,還是等着死後被人喫?

回到電影劇情,食物危機雖然以這種恐怖方式得到緩解,但並不意味着他們擺脫了“死神”的威脅。

空難發生的第17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雪崩,奪走了8個倖存者的生命,唯一的容身之地——機艙殘骸也被徹底掩埋。

時間又過了一個月,又有3名倖存者因爲傷病去世。至此,倖存者僅剩16名。

雪崩過後,太陽出來了。Parrado和Roberto Canessa以及另外一名同夥,出發尋找機尾電池。

電池雖然被找到,也好不容易帶來了機械技師,卻因爲零件被燒壞,四人無功而返。

唯一慶幸的是,空難發生60多天後,天氣逐漸回暖,他們終於熬過了寒冬!

倖存者們最後商議決定,由Nando Parrado、Roberto Canessa等三名倖存者邁出艱難的第一步,打頭陣主動尋找救援。

經過多天的翻山越嶺,他們走出了高山雪線,登上一覽無疑的頂峯。

驚魂一幕又發生了,隊友一腳踩滑,懸在半崖,Nando Parrado和Roberto Canessa上演了驚魂大營救。

沒有畏懼死亡,沒有見死不救。Nando Parrado和Roberto Canessa在此刻表現出的集體主義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正如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所說,一切關於死的苦悶,對於強者無異是猛烈的鞭撻,把求生的力量刺激得更活潑了。

Nando Parrado和Roberto Canessa決意繼續前行,爲了能讓僅有的食物維持更遠的路,他們讓隊友折返原地。

像螞蟻一樣,他們在堅韌不拔地一步一步向前爬,即使那一步是那樣的小。

他們一直在前進,直到看見山谷,看見小河,看見綠樹,看見山丘……

兩人因此率先獲救,第二天下午(1972年12月22日), 兩架直升機抵達墜機現場,先接走一半的倖存者。

12月23日, 直升機第二次返回現場救援。至此,16名倖存者全部獲救!

在墜機事件過去72天,16名倖存者還能獲救,堪稱歷史“奇蹟”,也稱得上是“不幸中的萬幸”。

安第斯山脈的這場悲劇,在1993年被改編拍成電影,因爲真實還原了觸目驚人的災難經過,和人類對於生存渴望的本性,豆瓣評分高達8.0分。

別看它是一部老到掉牙的影片,卻絲毫沒有陳舊的年代感,就連拍攝手法也是相當有水準。

整部電影在高山上實景完成,每次鏡頭一拉開,高山的場景讓人不寒而慄,很多鏡頭也會讓影迷們深刻感受到:人類在威嚴的大自然面前,就像螞蟻一樣渺小。

拍攝雪崩襲來的那場戲,也是逼真到了極點,山坡上的積雪傾泄而下,隔着屏幕都能感覺到積雪帶着一股巨大的壓力,場面十分驚魂。

雪崩後的第二天,Parrado出來觀察外面的情況時,整個身體幾乎與積雪平齊的細節,足見昨晚雪崩的場面有多狂暴,也更讓人佩服那些倖存者。

93年的這部良心之作,也曾收穫MTV電影獎,以及最佳動作場面(提名),力求真實的拍攝場面,輕鬆碾壓現代不少影片5毛錢的特效。

執意推薦這部影片,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影sir最近也關注到了"馬航MH370終極報告"的新聞。

MH370飛機失聯至今,已有四年多的時間,不管官方報告有多“完整”,不管飛機飛到了哪裏,“我們要活着回去”,都會是MH370的終極心聲。

僅以此片,也想給等待MH370返航的人們,以一點迷途中的微光。

要相信,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