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菌科植物,生长在赤松或马尾松的根上,可食也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茯苓性平、味甘淡,功能是益脾安神、利水渗湿,主治脾虚泄泻、心悸失眠、水肿等整。如果用牛奶等乳制品调和后食用,能增添它的美味与营养。

茯苓淡而能渗,甘而能补,能泻能补,称得上是两全其美。茯苓利水湿,可以治小便不利,又可以化痰止咳,同时又健脾胃,有宁心安神之功。而且它药性平和,不伤正气,所以既能扶正,又能祛邪。用茯苓做成的食物都很美味,以下介绍两款:

《本草纲目》说茯苓能补脾利湿,而栗子补卜脾止泻,大枣益脾胃。这三者同煮,就可以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1.茯等果子粥

材料:茯苓15克,栗子25克,大枣10个,粳米100克。

做法: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粟子熟透。可加糖调味后食用。

功效:茯苓可以宁心安神,《本草纲目》记载麦冬养阴清心,粳米除烦热。这三者同煮就可以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2.茯苓麦冬粥

材料:茯苓、麦冬各15克,粟米100克。

做法: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