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這纔是真正的古代銀子,銀兩,指中國舊時以銀錠爲主要形式的一種秤量貨幣。開始於漢 代,盛行於明清兩代。

image.png

清末有實銀兩和虛銀兩之分。實銀兩指實際流通的白銀,如銀錠。其重量和成色各地不同。虛銀兩是一種記帳貨幣,有一定的含銀量,並無實物。

image.png

有一句話叫做“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也就是說的這些銀兩。

這些銀兩和影視劇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

image.png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image.png

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爲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我國一般家庭喫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image.png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爲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爲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image.png

最大的問題出在宋朝,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

image.png

看着這些坑窪,不知道被咬了多少次,據說古代的一些銀庫庫管監守自盜,把銀錠塞肛門裏然後帶出去,只能說這樣的形狀,他們也是夠痛苦的。

注:圖片來源於網絡  網友們,你怎麼看? 談談你的看法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