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性乳腺炎(浆乳)这个病是1923年Bloodgood首次发现,曾经有过很多种名称,1925年Adir命名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因为浆细胞侵润仅仅是这个病的后期阶段,有时浆细胞数量很少,叫浆细胞性乳腺炎不能反应疾病的本质,所以1951年,Haagenson改称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缩写成MDE, 这位已故的美国乳腺病大专家,1986年在第二版的《Diseases of The Breast》第21章中总结1940—1982的42年中 110例MDE,平均每年只有2.62例,说明发病率很低,与同期乳癌相比是1:25,。而且明确指出MDE是老年妇女的病,最小年龄33岁,最大79岁,平均54岁,发病的年龄高峰是50-55岁,占18、3%。90%的肿块发于乳晕中心区,多伴有乳头溢液,乳头回缩。为什么我要引用老外的原始文献,那是因为内地的浆乳文章包括了很多乳腺瘘管,拉低了发病的年龄,数据不准确。

我们再看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1972年Kessler首先报告5例,都误诊为乳癌,其中2例还做了化疗,最后证实是GLM,文章中指出GLM是一个很好界定的独立疾病,有别于以往所见的任何炎症,特别着重指出应当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鉴别,这就告诫我们GLM不是浆乳。后来国外陆续有大量GLM文献报道,只可惜欧美白种人很少发病,总病例数与我国相比就差远去了。

现在国内肉芽肿GLM病人急剧增多,我平均每天就做一例肉芽肿手术,这种现象已经被大家感受到了,但是很遗憾,我国各地很多三甲医院的临床和病理医生还以为是浆乳病人在增多,错误的把GLM称为浆乳,这种学术的滞后和某些专家的误导,必然带来严重的危害。

首先,既然叫浆乳,就至少91岁了,可谓是个历史悠久的老病。既然如此,就用以前的老办法治吧,遇到治不好的,就叫“难治性浆乳”或“顽固性浆乳”,用以解脱医生自己。有谁还会当成新课题去研究?因此把肉芽肿GLM 称为浆乳,那就是研究方向上的误导,就是医生进取心的禁锢,就是学术研究上的停滞。著名乳腺病理专家丁华野教授,各地讲学和会诊,就发现和惊叹全国乳腺炎症病理水平相当滞后。在什么都讲与世界接轨的时代,为什么偏偏GLM不接轨?难道我们就只有乳癌一种疾病?炎性疾病就可以落后于世界水平?从国外回来的患者为什么都明白的报告GLM,为什么国内切片上明明是肉芽肿,却还诊断为浆乳?为什么GLM久治不愈,错误的切开引流,不到千疮百孔的地步不会上网查询。为什么某些医生的知识面还不如病人?反要病人提醒是不是肉芽肿?显然与当前医疗的趋利性有关。如果不管什么病,只要是炎症就都叫浆乳,就不会有人重视和了解GLM,就更不会研究怎么预防?还有谁去寻找病因?谁来制止环境、饮食污染的源头? 那就只有一种结果——GLM病人在不断增多,继续受着疾病的煎熬。所以,医学上任何一点点学术的误导或滞后,受害者永远是无辜的患者。(作者:杜玉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