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交部曾在中日邦交、半岛局势、朝美对话等话题上多次使用相向而行这个词。朋友们,以后看到和听到“相向而行”这个词,就不再感到陌生了吧。

5月10日,美方2500亿美元的关税加征消息落地,我国政府和市场反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外交部、商务部发言人均表示,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正在进行中,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通过合作和协商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

不少人觉得"相向而行"的用词似乎不妥,认为相向而行指的是各走各的——擦肩而过——背道而驰。。。

是不是觉得倒吸一口凉气?

再去老祖宗的辞海查查,居然没有这个词!这个词!词!

难道,市场已经消化了2500亿美元关税利空,但是我们的政府还没消化完毕?这不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的套路啊!

本着对祖国高度的信任,网友又进行了多番的查证之后发现:

原来这里的“相向而行”实际上是外交界的一个沿用了很久的词语。指的是:双方的立场和利益诉求不同,要求大家同一个方向一致行动是不现实的,那么一个折衷的方案,就是大家都向前迈步,大家在中途相遇。这个相遇点,既不是你当初的要求,也不是我当初的要求,但是大家都可以接受。因此,相向而行的意思就是,双方都作出一些让步,坐下来谈谈。

那么为什么要用这个怪词呢?网友考证了一下,中国古籍有“相向而泣”、“相向而笑”,唯独没有相向而行,至少在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这一网站中,没有检索到。

通过检索了英文,网友发现“相向而行”是从一个英文短语“meet (somebody) halfway”来的,字面直译是:(与某人)在半途相遇。

剑桥词典对它的解释是:

to agree to do part of what someone wants if that person will do part of what you want:

同意对方提出的部分要求,如果对方也能接受你所提的部分需求。

例句:The buyers wanted to bring the price down from 15,000to15 , 000 t o 10,000, so I offered to meet them halfway at $12,500.

翻译:买方希望把价格从15000美元降到1万美元,所以我与他们相向而行,报价12500美元。很明显,无论是 meet halfway,还是“相向而行”,听起来都比compromise、“互相妥协”好听。

而外交,本身就是一门玩弄语言的艺术,明明是让步了,妥协了,但字面上不能这么说,而应该更积极,更正能量一些。

在那首著名的绕口令中,道出了“相向而行”的本质:

提着獭犸的喇嘛要拿獭犸换别着喇叭的哑巴的喇叭;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愿拿喇叭换提着獭犸的喇嘛的獭犸。不知是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提着獭犸的喇嘛一喇叭;还是提着獭犸的喇嘛打了别着喇叭的哑巴一獭犸。喇嘛回家炖獭犸,哑巴嘀嘀哒哒吹喇叭。

朋友们,以后看到和听到“相向而行”这个词,就不再感到陌生了吧?

外交部曾在中日邦交、半岛局势、朝美对话等话题上多次使用相向而行这个词。

商务部也曾在2017年10月、2018年11月、2018年5月、2019年3月多次使用相向而行。

网友们纷纷表示,读了这么多年书,昨天才明白“相向而行”的真实意思。是啊,谁说中美是两条耿直耿直的相交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他们明明是两条时而相交时而相离的波浪线啊!

伴随着这样一个假乌龙,我们迎来了一个真周末。即使是世界第一大强国,即使是2500亿美元的关税,我们也不会自乱阵脚,我们仍然在认真地咬文嚼字。

也借着这个假乌龙和这个真周末,所有中国人都要坐下来,好好想一想,该为祖国做点什么,该怎样让这艘巨轮既始终坚守自己的航向,驶向伟大复兴的彼岸。至于途中遇上谁,那都是冥冥之中,要上的课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