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客家围屋外景

提及广西的民居建筑,“干栏式”房屋和客家围屋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广西的客家围屋主要分布在贺州市、贵港市、玉林市、北海市等地,其中又以北海合浦客家围屋最为出名。

这源于一个传奇故事。

民国初年的某一天,北海市合浦县曲樟乡突然闯进了300多名土匪。

坚固的城墙

客家人闻讯,老少全副武装,依仗7米高的“城堡”围墙和足够的水、粮,愣是与土匪对峙了3个月,最终使土匪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故事里所说的“城堡”,就是客家围屋。

城墙由特殊材质砌成

围屋,以其主房四周外围筑以高墙炮楼而得名,融家、祠、堡于一体,建筑形式独特而丰富,是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也是客家先祖留下的宝贵文化遣产。

城墙上的枪眼

合浦县曲樟乡的客家围屋,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其围墙高7.1米、宽0.86米。城垣的四大转角处及城门上均设有碉楼,内墙的半腰上筑有骑马道,负责将城墙、炮楼及门楼紧密相连。门有板门、闸门、便门、栅栏门等3道5层式的连环防卫门。堂与堂间以天井相隔。上厅堂为祖公堂,堂中金匾高挂,横雕有双龙戏珠。下厅堂为门厅,以正厅堂为中轴,以祖公堂为核心,向前延伸,左右对称发展。正屋正厅的规模和装饰档次,是各横屋和次厅不能超越的。

客家围屋的房门朝正厅方向洞开,这反映了客家人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围屋墙体一般为自制的三合土,是用黄泥加进石灰,再掺以砂糖、鹅卵石、碎砖块、糯米、红酒、红糖、蛋清等搅拌制成。因配方独特、讲究,夯实后历经百年风雨,仍坚固如初。

客家围屋内景

客家围屋的设计与建造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故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干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被中外建筑学界誉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