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說普寧腸粉自有其獨特滋味,那麼蠔烙——這道廣東潮汕、福建閩南和臺灣地區皆有的經典小喫,又如何成爲鎮上代表性的味道。德安裏古鎮牌坊外的“洪陽豬腸脹糯米”,是一家經營了20多年的老字號,也是街坊鄰居認可的味道。

聊起廣東總少不了美食,其中,一句“味在潮汕”聽到耳朵都起繭,卻依舊是讓食客們心服口服的賞味指南。這句話傳頌範圍雖廣,恐怕有一小半的人會以爲真有一座“潮汕”城,另一些人會笑着糾正他們說,“潮汕”分別是潮州和汕頭!而真正熟悉這片土地的人,知道“潮汕三市”裏還有一個揭陽。

在潮州和汕頭的光環之下,許多人都會忘記揭陽同處於美食遍地的潮汕地區。或許你不知道這座城市的名字,但一定聽說過揭陽“普寧豆醬”的大名,作爲潮菜中最重要的一味佐料,普寧豆醬是潮汕的特色風味,更是潮汕忘不了的鄉愁記憶。

今天,旅行道帶你去普寧德安裏古鎮走走,阡陌縱橫交錯,深宅白牆灰瓦間,空氣裏飄散着炸粿捧的香氣。再往裏探,普寧特色的豆乾、粿汁面、炸韭菜粿、豬腸脹糯米、糖蔥薄餅都藏在深巷的食肆裏。一路品嚐着好滋味,撿拾舊時光鄰里間你儂我儂的味覺記憶。


文/圖:葉琳

有些地方,離高樓很遠,離古樸真誠的人情味卻很近。普寧德安裏古鎮便是如此。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和閩南人一樣,普寧人管房子也叫“厝”。踏進德安裏古鎮,時光慢了下來,窄道里矮矮的古厝,拱橋下潺潺的流水,串聯起流逝的時光,編織出一張細細密密的網,等待人們用穿透古今的視野去觸碰與感受。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這座迄今已有140多年曆史的古鎮,由清末廣東水師提督方耀與其兄弟於同治十年營建,是潮汕地區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巨型府第式建築。從空中俯瞰,古鎮裏屋檐鱗次櫛比,寫滿了歲月的痕跡。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在這裏,夏天不是游泳池消毒水的味道,不是時髦姑娘們的明豔短裙,而是在古巷深處居民區的煙火氣。小孩兒們伏在石板上打着撲克牌,門庭前懶懶地開着紫色的杜鵑,還有含在嘴裏的“糖蔥薄餅”和波板糖。紅色的德安裏石牌坊廊柱前,花白了頭髮的老爺爺,擺着攤位賣着粉色的老式棉花糖和蛋筒冰淇淋……每一縷陽光,每一個巷口,都是時光的褶皺。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豬腸脹糯米


乍聽這道菜名,實在有些提不起胃口,但它卻是古鎮裏的“人氣明星“。德安裏古鎮牌坊外的“洪陽豬腸脹糯米”,是一家經營了20多年的老字號,也是街坊鄰居認可的味道。雖然新店面搬到了德安里門外,老主顧還是願意多走幾步來食一碟熟悉老滋味。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透過人羣去看這道美食的“真面目”,不過是整條整條盤集的灰色豬腸,依舊看不出驚豔味道。此時,接了新的報單,老闆娘麻利地自滾水裏撈起豬腸脹糯米,整個豬腸用白麻繩扎着,沉甸甸的一長條。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一刀下去,隨着腸衣的迸裂,豬腸裏的食材像是初生的生命,晶瑩透亮的糯米、花生和大豆抱成一團,每片下一段,腸衣裹着豐富的餡料,幾乎能在案板上微微彈起。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老闆娘見到一旁拍照的我,熱情地將切開的豬腸脹糯米湊到鏡頭前配合,親切又自然,讓人想念起小時候鄰里間的感情也是這樣親密。那時候,大家共用一個竈臺,誰家缺鹽少糖,吼一聲,鄰居就紛紛來救場。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豬腸脹糯米雖然賣相樸實,味道卻不一般。夾出一片,學着店裏老主顧的樣子,蘸上落了黃豆粉的紅糖漿。放入口中,是意料之外的糯黏豐盈的口感,和成都的“紅糖餈粑”有異曲同工的好滋味,只是豬腸的香味早就沁入糯米里。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店裏同樣出名的還有“胡椒酸菜豬雜湯”,一腸一湯幾乎是每一桌的標配。胡椒和酸菜各不相同的激爽,除卻了豬雜的腥味,滿滿當當的一大碗,一如普寧人的性格,素面朝天、實實在在。

推薦店家:洪陽豬腸脹糯米

地址:洪陽鎮河邊水果街12、13號鋪

糖蔥薄餅

來德安裏古鎮走一遭,自然不能錯過名聲在外的“洪陽糖蔥薄餅”,當地人又管它叫做“春捲皮香脆”。

德安裏西門往外150米,一家名爲“正宗糖蔥薄餅”的推車仔麪前,圍着不少人:有閒暇散步的小夫妻、穿着校服的學生,還有個頭不足一米的小朋友,興奮地跑來,扎堆聚在攤位前,眼睛直勾勾地跟着春捲皮的兒的身影。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他們或許是循着巷子裏春捲皮兒的香氣,一路找尋至此;或許是寄宿在學校的中學生,心裏最掛念的家的味道;又或許,是三五玩伴計劃了一整天的放學獎勵,一路咬着薄餅,嬉笑打鬧至家門前。

老闆顯然是經驗老道的“街頭食神”,行雲流水搬,將搗好的麪糊麻溜地甩在熱鍋上,烙成薄薄的春捲皮兒,香氣彌散開來;趁着熱氣,老闆娘嫺熟地攤開春捲皮兒,撒上碎花生糖芝麻,從復古風情十足的綠色鐵製餅乾桶裏,掏出一片“糖蔥”鋪上。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糖蔥”,顧名思義,用白糖和麥芽糖經過特殊加工而成,長條狀、中間有許多通孔,像是多個蔥孔並排粘在一起。想來也是不少人兒時裏的美味小喫。

最後,老闆娘居然綴上一朵芫荽。對於這樣的搭配,第一反應是“鬧着玩的吧”?隨後,想象三種食材在口中交融的味道,內心是拒絕的。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抱着用於獵奇的心裏咬下一口,此前的疑慮盡數消散,嘴裏香甜酥脆的味道很平常,卻情不自已地被迷住,有小時候爸爸買的龍鬚糖的味道。餅皮、芝麻、糖蔥,像是三位默契十足的老友,共同醞釀出一份天衣無縫的美妙口感。

推薦店家:正宗糖蔥薄餅

地址:洪陽鎮德安裏大門前

普寧腸粉

在廣東,腸粉遍地可見,似乎帶不起什麼舌尖波瀾,但在廣東人“以食爲天”的心思下,腸粉每到一地,都會帶上當地的烙印,生出萬千變化。普寧的腸粉不像普寧豆醬和豆乾那樣出名,卻獨秀一方,想要喫一口正宗,非來本地不可。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當地一爿三十年的老字號腸粉店——烏弟石磨腸粉店,經營至今仍然人氣高漲,全靠一碗祕製的蔥油蘸料。烏黑的蘸料內有乾坤,炸過的蔥花在其中增加了層次感,香氣誘人。這家老字號,最早不過是街頭的推車仔,原先在河邊水果街推車搭棚叫賣,直到後來逐漸發展,便有了現在的門頭。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潮汕人講究“實在”,普寧人當之無愧成爲其中代表。普寧的腸粉以其皮厚、餡多、湯汁濃郁等特點獨樹一幟。烏弟石磨腸粉店裏,十元一份的蛋肉腸粉,滿滿當當一大份,蛋肉分明,面上撒着脆爽的蘿蔔仔、芫荽菜和炸蔥花,兩個人分享也管飽。

除了腸粉之外,店裏的粿汁湯,豬肉滑細膩得很驚豔,蘸上用心調製的蔥油醬汁,是歲月錘鍊的好滋味。

推薦店家:烏弟石磨腸粉

地址:洪陽鎮德安裏大門前

蠔烙

如果說普寧腸粉自有其獨特滋味,那麼蠔烙——這道廣東潮汕、福建閩南和臺灣地區皆有的經典小喫,又如何成爲鎮上代表性的味道?

實際上,發明蠔烙的先民並沒有思考太多食材口味的搭配,將地瓜粉和當地常見的海蠣組合在一起,是爲了填飽肚子發明的替代糧食。不曾想到了今天,卻是當地人的生活必需。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沿河走在馬路上,遠遠地就能望見紅色油漆筆寫的“阿彬蠔烙”的招牌。簡易的門店裏,老饕滿座,想必大家都是來慰藉胃裏的饞蟲。

窄窄的店門口,老闆在熱鍋前認真地翻炒着,在蛋汁和蔥花一齊入鍋時,顏色變得豐富。最後不忘在蠔烙面上撒些芫荽菜,是解膩的祕訣。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被烙成金黃色的蠔烙,外香內嫩,能夾出拇指大的蠔仔,顆顆飽滿鮮嫩,蘸上沙茶醬或魚露,入口焦香,薯粉軟糯,在脣齒間噴出汁來。一口蠔烙,嘗不盡鹹淡的海水鮮味,也是傍海生活的普寧人用智慧釀出的好味道。

潮汕菜好喫的祕訣都藏在這座粵東古鎮裏!你卻連名字都沒聽過


大約最好的生活方式,便是在這日復一日街頭巷尾的香氣裏,漫不經心卻有滋有味地享受着簡單卻用心的美食。沒有擁擠熱情的人潮,沒有熙熙攘攘的吆喝,更不需要別人發現它的美好,小城古鎮靜靜地躲藏在時光裏,把故事凝固在味覺裏,等着有緣人來尋覓邂逅,再牽腸掛肚。

推薦店家:阿彬蠔烙

地址:洪陽鎮德安裏往百里橋50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