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組織第十七屆高級學銜班全體學員赴承德進行現場教學。來自雲南的吉春榮布學員說:“人生最高的價值不是擁有了什麼,而是留下了什麼,歷代帝王與上師間信任和互益的關係,爲民族團結和國家利益至上作出了無比貢獻,爲後世留下了千古受益的精神財富,學院安排我們在承德現場教學,我很有收穫,我們發願以歷代祖師爲護國利民之楷模,努力爲人師表,貢獻此生。

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組織第十七屆高級學銜班全體學員赴承德進行現場教學。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學員走進承德:以目鑑實 感知歷史

圖爲第十七屆高級學銜班全體學員合影留念。

學員們首先參觀了普寧寺。普寧寺前半部具有漢族傳統佛教寺廟的特徵,後半部仿西藏桑耶寺而建,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築融爲一體,充分展示了民族宗教和文化的有機融合。

普寧寺內有御製《普寧寺碑文》《平定準葛爾勒銘伊梨之碑》《平定準葛爾後勒銘伊梨之碑》三通。分別記述了興建普寧寺的淵源、清政府平定達瓦齊、阿睦爾撒納叛亂的始末,均用滿、蒙、漢、藏四種文字鐫刻,記錄了民族分裂則生靈塗炭,民族團結則國家富強的深刻史實。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學員走進承德:以目鑑實 感知歷史

圖爲普寧寺大乘之閣。圖片來源:承德普寧寺官網

學員們隨後來到避暑山莊的澹泊敬誠殿認真聆聽了六世班禪朝覲的歷史。據瞭解,澹泊敬誠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種隆重的大典也都在這裏舉行。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值乾隆七十大壽,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從西藏自治區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啓程,長途跋涉2萬餘里歷經13個月來到承德爲乾隆祝壽。

乾隆帝爲隆重迎接六世班禪的到來,仿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特建須彌福壽之廟供六世班禪講經和居住,所以,此廟又稱“班禪行宮”。“須彌山”,藏語名“扎什”,是居住的吉祥之地;“福壽”,藏語名“倫布”。須彌福壽意思是像吉祥的須彌山那樣多福多壽。在須彌福壽之廟,學員們深切緬懷六世班禪大師,誦經祝福併發願繼承六世班禪大師愛國愛教的傳統。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學員走進承德:以目鑑實 感知歷史

圖爲學員們認真聆聽講解。

避暑山莊周圍依照西藏、新疆、蒙古寺廟風格的形式修建藏傳佛教寺廟羣,供蒙、藏等民族朝覲皇帝時禮佛之用。俗稱“外八廟”,其按照建築風格分爲藏式寺廟、漢式寺廟和漢藏結合式寺廟三種。這些寺廟融和了漢、藏等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衆星拱月般環避暑山莊而建,象徵着邊疆各族人民和清中央政權的關係,表現了中國多民族國家統一的現狀。

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學員走進承德:以目鑑實 感知歷史

圖爲學員們認真聆聽講解。

據悉,第十七屆高級學銜班此次現場教學課程共計三天。學員們在閱讀現場教學輔導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實地觀摩,聆聽講解,更好地瞭解歷史。

來自雲南的吉春榮布學員說:“人生最高的價值不是擁有了什麼,而是留下了什麼,歷代帝王與上師間信任和互益的關係,爲民族團結和國家利益至上作出了無比貢獻,爲後世留下了千古受益的精神財富,學院安排我們在承德現場教學,我很有收穫,我們發願以歷代祖師爲護國利民之楷模,努力爲人師表,貢獻此生。” (中國西藏網 記者/周晶 宋筱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