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區域資源環境,產業發展基礎,結合文化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統籌區域發展,確定鄉村規劃總體定位,發展重點,提出建設性規劃內容,確定農業產業發展重點,明確休閒旅遊農業發展路徑,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充分挖掘地域風貌,構建村鎮產業支撐體系。美麗鄉村規劃應統籌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立足區域發展、城鄉統籌的視角,統籌產業、村莊、生態、文化、景觀等多要素,促進農村三產融合。

節約型園林&低碳型園林

NO1 節約型園林

指按照資源的合理與循環利用的原則,在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等各個環節中,最大限度節約各種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

節約型園林綠化就是生態化的城市綠化,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綠化。要在綠化建設中以“闡釋自然觀”爲文化主體,營造適宜的“自然”空間和場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NO2 低碳型園林

低碳型園林是指在景觀規劃設計、景觀材料與設備生產、施工建造和景觀維護使用的整個生命週期內,減少石化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防災避險綠地

防災避險綠地是指在各種城市災害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發生前、發生時和發生後,爲了保護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生命和物質財產、強化城市防災構造、建立並完善城市及周邊地區的防災體系與能力而建設的起到減災的防禦工程、廣域防災據點、避難場地,避難道路和災後恢復據點作用的城市各類綠地。

綠道&生態廊道

NO1 綠道

概念

綠道理論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是在城市中的綠色漫步,騎車,跑步的休閒遊憩慢行交通系統。主張通過走廊的形式把若干個保護區和野生動物連接起來,減少不利的“孤島”效應,並逐漸成爲傳統瀕危物種保護模式的重要補充。(結合奧姆斯特德理論)

NO2 生態廊道

是具有一定寬度的條帶狀區域,除具有廊道的一般特點和功能外,還具有很多生態服務功能,能促進廊道內動植物沿廊道遷徙,達到連接破碎生境、防止種羣隔離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我國林業行業標準《自然保護區名詞術語》中將生態廊道定義爲連接破碎化生境並適宜生物生活、移動或擴散的通道。

生態廊道的五大功能:棲息地、通道、過濾、源、匯。

生態廊道的重要結構特徵:廊道的數目、寬度、連通性、曲度、內部環境及廊道與周圍斑塊或基質的相互關係。

生態廊道寬度特徵對於廊道的生態功能有重要意義,它直接影響着物種沿廊道和穿越廊道的遷移效率。

一般認爲廊道越寬越好,窄帶廊道易對敏感生物種的遷徙產生影響,並影響廊道對有害物種和污染物的過濾。隨寬度增加,多數物種可沿廊道遷移,並且寬度越大,環境異質性也會增加,邊緣種和內部種都會隨之增加。

數字景觀&開放式社區&康復景觀設計

NO1 數字景觀:

數字景觀是藉助計算機技術,綜合運用GIS、遙感、遙測、多媒體、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仿真和多傳感應等數字技術,對景觀信息進行採集、監測、分析、模擬、創造、再現的過程、方法和技術。

NO2 開放式社區:

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

NO3 康復景觀設計:

概念

是指建立在自然環境基礎上、並將戶外景觀作爲重要的醫療資源的景觀環境,目的是幫助有需要的人能最大限度地恢復其生理、心理、職業和社會生活上的功能,提高其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促使其重返社會。

特徵

1)明晰:康復景觀設計應該是明確和鼓舞人心的,而不是模棱兩可或是難以理解的抽象藝術。

2)通達:設計應簡單、方便,直接尋路到位,內有環形園路系統和全園無障礙設計的考慮。

3)聚會場所:設計規劃中必須有開放的活動空間,創造交流機會,鼓勵與他人的互動和社交。

4)私密空間:除了公共集合的空間,也需要適宜幹獨處的親密空間,以放鬆、冥想或進行私下交談。

5)啓示:花園給予它的使用者不同的回應。除了減輕抑鬱感,人們需要靈感和鼓勵來完成康復的目標,運用雕塑、繪畫和音樂等可以重振精神並使之更爲強大。

6)與自然相連:能夠帶來絕佳治療的花園必須有茂盛的植物,還應欣賞到天光雲影、水液激灩,能夠傾聽自然裏的各種聲音,這些和諧的自然景現提示患者生命不息'。

設計方法

環境參與醫療大體有3個途徑,因此我們可以從中發據醫療環境的設計方法。

1)環境因子(如新鮮空氣、陽光、流水、植物香氣等)直接參與人體生理生化過程;

2)通過人的感覺器官給人以良好的生理、心理刺激;

3)通過參與某些適合的遊園或園藝活動強健人的體格

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

指統籌城鄉,村鎮、村莊發展,以產業爲支撐,提升公共服務設施、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村莊生態環境品質,構建產村一體的綜合性規劃。美麗鄉村規劃應統籌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立足區域發展、城鄉統籌的視角,統籌產業、村莊、生態、文化、景觀等多要素,促進農村三產融合。

應用新發展路徑,落實供給側改革,引領消費新需求,探索示範帶發展的新思維、新理念、新模式,示範引領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技術層面:

分析區域資源環境,產業發展基礎,結合文化旅遊,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統籌區域發展,確定鄉村規劃總體定位,發展重點,提出建設性規劃內容,確定農業產業發展重點,明確休閒旅遊農業發展路徑,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充分挖掘地域風貌,構建村鎮產業支撐體系。

總之,在保護生態環境,文化傳承,挖掘村莊特色,統籌村莊居民點與農業發展佈局,合理選擇重點發展項目,打造以產業發展爲支撐,以休閒、旅遊爲主線,以大地景觀格局的生態環境爲脈絡的總體發展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