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檔案

Lisa

青島九中12年級學生

Lean In 山東聯合創始人

Girls Who Love STEM創始人

青島高中生商業計劃書大賽創始人

AP特別榮譽學者

2019年申請季已獲得里士滿大學、布林茅爾學院、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佐治亞理工學院、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悉尼大學等9所全美或世界TOP30大學錄取。

大家好,我是Lisa,來自青島九中。去年這時候我也曾焦慮過,現在已經塵埃落定,儘管我在ED也被夢校拒絕也曾懷疑過人生,但拿到里士滿大學和布林茅爾學院的offer之後,看到他們發給我的錄取郵件,我才知道什麼叫做合適。今天作爲過來人,我想分享自己在申請季的一些心得,幫學弟學妹們避過一些沒有必要的坑。

美國和專業

1. 結緣美國

我是在初中升高中的暑假決定要出國,因爲中考沒有考到自己理想的學校。父母問想不想出國,當時並沒有什麼意識,報了一個遊學團去美國,參觀了一圈,去大學插班上課,當時對美國的認識比較淺顯,只是知道了還有另外一種文化。回來之後就開始更多瞭解美國學術和職業,我也開始夢想自己在華爾街能有一席之地。今年寒假我去澳洲旅遊,參觀了悉尼大學同時也申請了悉尼大學,這是我唯一申請的一所非美國學校,我當時有考慮過去悉尼讀本科,有這個想法也是因爲我想去世界不同角落,感受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綜合各種考慮,特別是收到美國offer之後,我發現美國的本科教育是精華,我可以在研究生的時候去別的國家。這裏給大家一個建議,如果美國不是你唯一選擇,可以同時申請英國,加拿大,澳洲或者其他國家,申請結果出來之後可以和美國比對一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2. 如何選擇和發展專業興趣

我的專業是數理統計,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之後我還想double一個經濟,我未來的職業會是商業方向,我喜歡跟數字打交道做一些商業分析方面的工作。從小到大通過做建模參加數學競賽,我發現了我的數字能力,同時我也瞭解在職業規劃方面數字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我生長在一個商業的家庭,從小跟着爸爸去辦公室聽一些會議或者去工廠看產品加工流程,以後也想在這方面有更深遠的發展。

選校和文書

1

關於選校

1. 排名之於我

最開始提到選校我的第一反應是排名,甚至排名是我選校的唯一標準。現在看來顯然不是這樣的,那排名有什麼用呢?現在大家見到你的第一反應是錄到的這個學校排名是多少,這很現實沒有什麼錯,但是不要太過於注重排名,排名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申請難度但也有例外。申請季我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查結果的日子,每出一個offer,一個waitlist,一個rejection,我都會有不同的心理變化。我也曾經想過TOP30的學校拒絕了我,是不是代表之前的學校都不會要我,TOP20學校錄我那TOP30也沒問題,大U錄我那文理學院也沒問題,現在看來這些想法非常可笑,但當時卻是一直困擾着我。排名真的只是一個方面,很多時候看的是你跟這個學校是不是真的匹配。我的選校list裏,有TOP30之前的offer,也有TOP30之後的waitlist甚至rejection,所以說有時候排名真的不代表什麼。

2. 大U和文理學院

我也是在去年這個時候剛接觸文理學院。當時我非常排斥文理學院,看文理學院的排名,每個學校我都非常不熟悉,覺得他們是不好的學校,甚至覺得是技校或者不正規的大學。但後來發現不是這樣的,文理學院在美國可以說是一種精英教育,後來我的選校list是文理學院佔了大部分,我現在要去的學校也是在兩個文理學院中糾結。我之前排斥文理學院是因爲有些特點讓我很不喜歡,文理學院大多在村裏,我就很不喜歡去偏僻的地方學習。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文理學院都有相同特點,比如說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雖然學校自己的size不是很大,但屬於五校聯盟裏可以和其他四個學校共享資源,幾個學校的size聯合起來也就相當於university,聯盟之間可以互相選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文理學院的一些劣勢,同時可以享受在文理學院的小班教育,跟教授跟同學的近距離接觸。再比如我visit過Barnard,Barnard本身很小,但是是Columbia University的一部分,你可以去Columbia上課,活動。里士滿大學聽名字是大學但他卻是文理學院,size比較適中,並且有商學院,一般文理學院是沒有商學院的,他有商學院和法學院並且提供研究生教育,所以說不能把所有的文理學院都否定掉,要針對各個學校不同情況去看。大U裏邊也有很多偏liberal arts的,比如南加大,布朗,大家在選校的時候一定要保持open minded,可能你之前考慮不到的學校就是你將會去到的也是真的適合你的學校。

3. 其他考慮因素

首先我認爲學校專業排名要好,我學統計那數理一定是強勢的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東西,同時我也希望課餘能有豐富的課外活動,我從初中到高中在活動上都小有成就,所以想在大學繼續我的優勢。我會走商科路線,所以我希望大學的環境也是professional能給我職業上的一些幫助,而不是整天學習生活在一個bubble裏邊,同時我也希望大學是一個supportive的氣氛,老師同學之間的關係比較近,這樣我孤身一人在異國他鄉學習也會感到幸福。第二是學校size問題,我不想學校太大,人太多教授可能也記不住我的名字,後面推薦信都會受限;我也不希望太小,我以後進入商科領域可能會需要一些資源,根據這些條件我先排除了大部分公立學校和一些size比較小的文理學院,最後會在私立大U和中型文理學院中進行選擇。第三是地理位置,不要太偏因爲涉及到後邊的實習和工作機會。我在NYU讀的夏校,課餘時間有很多陶冶情操的方法,但是如果在非常閉塞的一個環境裏是很難有的,但這也因人而異,有些同學喜歡看自然風光那就可以去村的地方。第四是天氣問題,美國很多很好的大學位置很靠北,冬天可能會因爲太冷停課。之前我的初始選校名單裏有一所TOP20的科爾蓋特學院,但冬天大約零下40度這是我完全接受不了的。第五是食堂宿舍其他硬件,這都不是主要考慮的因素。第六是其他因素比如宗教,聖母大學會有宗教活動;學校是不是分控 ;還有階級方面,有些學校提供的financial aid 很少,大部分學生都是upper class,跟一羣富人家的孩子在一起會不會有壓力;再就是眼緣,有的學校一打開官網就覺得我很喜歡他。

2

關於女校

1. 真假女校

女校是我之前特別排斥的一個概念但現在我是完全接受的甚至想去的,我其中一個offer布林茅爾就是女子學院。我原來的偏見跟大家一樣,覺得女校就是學文的,就像文科班那樣一羣女生天天學英文學歷史,其實並不是,女校是全面發展的,有些女校理科是非常強的。比如史密斯有自己的工程學院,Bryn Mawr有些理科專業也是非常強的,並且跟Harveford 有聯姻關係,你自己學校的理科專業滿足不了你,完全可以去理科強校選課。第二點是女校全是女生,是是非非會不會比較多,我現在還沒法定論因爲我沒長時間在女校生活過,就現在而言我覺得跟女生交流會更方便大家更容易互相理解,遇到一些困難女生也可以互相幫助,我特別希望我大學裏能有這樣一個環境。我之前找女校學姐問過,她們的反饋都挺好的。第三點女校是不是很多同性戀。第四點會不會找不到男朋友,女校裏並不是碰不到男生,甚至會多到讓你懷疑是不是在女校,因爲聯盟學校的學生會過來上課,課堂上會有很多男生。

女校的特點我總結了下邊幾點。一:大家對平權話題特別感興趣,可以在一起很開放的討論這些問題。我加了一些女校微信羣,大家每天都在討論平權,社會經濟問題。線下討論男生說的比較多,女生有想法也不會說出來,但在女校環境裏大家都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尊重別人的意見,學會defense自己的觀點。二:女生都很上進支持彼此,最後在各個領域都變成leader。三:價值觀問題,大家對女性對平權問題都會有不同看法,女校想培養的是可以改變世界的女性。四:女校會給予很多support,很多女校都有傳統節日,會給兩個sister配對,會有學姐幫你解決很多問題。

2. 我與女校

我一開始非常排斥女校最後爲什麼會選擇女校呢。第一:我的偶像是 Hillary Clinton,排除政治因素非常欣賞她的精神特別是在敗選之後她堅韌的精神更讓我佩服。當我知道Hillary Clinton的母校是Wellesley之後就對這個學校產生了興趣ED了它。第二:我自身經歷也是我做這個決定的因素,小學上數學建模選修課時,我是班裏兩個女生之一其他全是男生,在這種課上老師對女生關注並不大,討論話題時女生也插不進去,所以我就想找一個女校在課堂上大膽的發表我的建議。第三:我在活動中也有很多感悟,最初如果我的partner是男生的話,他們在發表自己意見的時候我可能不會說出自己的觀點,我覺得一個成熟的leader不應該是這樣的。但女校培養的是如果你跟別人有不同意見時應該怎樣去交流,特別是在男士占主導地位的領域。

3. 讀書推薦

Sheryl Sandberg的《向前一步》鼓勵女性爭取自己的權利,女性得不到自己權利只是因爲自己不敢爭取源於自己內在的不自信;Hillary Clinton的《What Happened》,這兩本書都是Jeffery張老師特別推薦給我的,很認真看過; Michelle Obama寫的《Becoming》。這三本女性自傳讓我對女性領導力有了不同的認識,從一開始我認爲Hillary那樣用自己的知識通過改變國家政策給全國人民一些福利,通過Sheryl Sandberg我發現女性可以在公司,在NGO方面推動女性運動發展,像Michelle這種通過家庭讓自己丈夫變的更好從而讓大家生活變的更好也是一種女性領導力。

3

選校建議

1. 夢校的力量

夢校還是要有的,它可以在整個申請季最難熬的時候給我力量,讓我有一個目標可以堅持我想做的事情,但是被夢校錄取的機會不是很大,大家最後都去了option B 甚至option C,所以我們應該有一個心理準備不至於收到拒信的時候整個人崩潰。

2. 自己的節奏

保持理智和冷靜,選校就是選是適合你的地方,首先你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身邊同學選什麼你就選什麼,現在非常有大衆眼緣的學校比如Emory, NYU等大家都會去申的學校,但是你究竟想不想去適不適合你,是你需要再考察的。另外可以向父母,顧問尋求一下意見,但是要帶着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去聽別人意見,最後是你自己做出這個決定需要自己承擔責任,你是最瞭解自己的人。

3. 選合適的

申請季經歷了各種事情自我認識也一直在變化。我曾經也特別自信,去年這時候想着夢校肯定沒有問題,但是有段時間特別低落也是因爲標化沒有達到預期,所以在選校上壓低了自己的目標。後來我發現很多學校也不是特別的分控。當時覺得我申TOP10文理學院肯定沒戲因爲分不是很高,最後發現我申請的學校並沒有拒我還給了我waitlist。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以大衆的標準來衡量每一個人或是一個學校,每個人或是學校都是不一樣的,適合每個人的學校也是不一樣的,你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去選學校而不是看到學校什麼好來改變你自己。自己一定要掌握主動權選擇適合的學校,如果真的跟學校匹配錄取率就會很高。

瞭解學校的途徑

1. 菲斯克選校指南

涵蓋學校非常多,可以從學術,生活,活動各個方面瞭解學校。還沒有這本書的同學可以向自己的升學指導顧問要一本費斯克選校指南綠寶書。

2. 相關網站

知乎上看的比較多,TOP30學校我都看過,但這個比較主觀,大家應該帶着批判性思維去看;Quora是美版知乎需要VPN登陸,也是看在校生就讀體驗, 通過看Quora,我發現中美學生思維存在很大差別,比如我之前搜韋爾斯利的時候,出來一個問題:我同時拿到韋爾斯利和哈佛錄取我該去哪個?中國人回答肯定是哈佛,韋爾斯利可能都沒聽說過,但是最後的答案是各種各樣的,有的人說去哈佛,有的人說去韋爾斯利並且給出很多理由;官網這是第一手材料,一定要看特別是你非常想去的學校,我之前沒有看過學校官網對學校的瞭解都是從別人那裏聽來的,會帶來很多謬論,學校官網給的都是官方解釋,如果你想得到主觀解釋還是要到知乎或者Quora上找,比如,我當時覺得文理學院出來都要考研,就考慮NYU 的Stern商學院和CMC,我上官網找了一下,反而CMC給出的畢業生就業數據會比Stern好,錄取難度也會更高,在官網上看到什麼問題都可以發郵件給招生官,上邊都有他們郵箱這也是跟學校建立聯繫的一種方式,讓學校看到一開始你就對他們感興趣;公衆號-文理人,大家如果對文理學院感興趣這裏邊的資源非常寶貴,國內一說到美國大學大家都在提大U,對文理學院的介紹比較少,這個公衆號就是把所有文理學院資源整合,輸入你想了解的學校名字就會出現很多學校相關信息,你也可以找到學校校友在線上問問題。

3. 過來人百科

這是我選校過程中比較好用的一個手機APP,這裏邊有各個學校介紹H和在校生採訪獲得的經驗,弊端就是比較老版,很多學校信息和對學校認識都沒有更新。

4. 升學指導顧問

一定要多跟顧問多溝通多聊,顧問們瞭解學校,讓顧問們更多的瞭解你,推薦最適合的學校給你,這樣可以減少信息上的 gap,才能做出明智決定。

5. 訪校,學校展會等其他的途徑

今年暑假有時間的話大家可以訪校,訪校之前大家要做足調查,如果你去的學校是你之後不會申請的學校那也沒什麼意義,或者你對他對根本不感興趣只是大衆情人的學校,去了也沒什麼用。college fair,學校展會,各個學校在校生會擺出自己的宣傳冊,你對哪個學校感興趣就可以找他們聊跟在校生建立聯繫。

4

文書概括和建議

一開始我也很迷茫文書到底是什麼,其實文書就是講你自己的故事並且是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故事纔是最動人的故事才最能反映你的特質。文書寫完之後要進行一定的美化,美化並不是造假而是在語法結構上改動讓你的文章變的更好。文書和活動是密切相關的,有活動不一定寫出好的文書,文書需要一定的寫作技巧,活動做得好但是不一定會把故事講出來。沒有活動文書就缺少很多素材,我文書很大部分都是講活動特別是做brain storming 的時候我也會把簡歷放到旁邊看着自己做的活動來想;文書不完全來源於活動,可能是你從小到大的經歷,一直堅持的passion或者是你的家庭背景,我就是從這方面入手,也可能是影響你的某個小瞬間。

1. 找到自己真正的passion

寫你真正熟悉的事情,否則就是在湊字數也是浪費時間,文書也不會感人。

2. 展現精華的你

我們在申請時不管提交文書,簡歷,標化,面試,視頻都是在向招生官展示一個完整的你,有些方面已經展示過了就沒必要在文書裏邊再寫。不要只mention一個競賽的名字,有時候你只寫名字招生官get不到你的點,但你已經佔用字數講你有用東西的空間就會變少,並且招生官看到這個也不明白你在說什麼,文書更多是你的感悟。

3. 文書修改策略

一定要提前寫,因爲要改很多遍!也不要怕推翻重新。我有一個策略,改到改不下去覺得很完美了可以放下一段時間,沉澱一下過兩三天或一個周你再去看可能會有新的靈感。不要有拖延症,如果學校明天截止今晚寫的話肯定是不行的。

標化和活動

(一)關於活動

整個申請季結束,我在想我是靠什麼脫穎而出的,最後得出結論是我的活動。做活動的初衷不要是爲了做活動而做活動,之前在大一羣裏看到,比如韋爾斯利是個女校,多做一些平權的活動跟學校匹配他會錄你,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學校想要的沒有一個特定類型,做真正的自己學校纔會看上你,所以你對什麼有passion就去做什麼。

在升學指導中心顧問老師們的指導下,我主要做的幾個類型的活動:

商賽

我從一開始參加了各種商賽,今年暑假我自己也將舉辦A-circle的商賽,我對商科有興趣這也是我過申請季後依然願意繼續做的一個活動,我不僅學到了商科知識還學到了一些軟性能力包括領導力和溝通能力。

科研項目和夏校

參加過CTB哈佛大智匯課題項目,研究的是噪音污染。我的夏校是NYU的Stern商學院,有點偏統計會教你用Excel去分析數據,爲決策提供依據。缺點就是6個周時間太長,暑假一大半時間過去了,特別是高二暑假時間很寶貴,所以大家要考慮自己是不是有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

英文辯論

我從初中就開始做辯論當時是中文辯論,高中開始了英文辯論,建立了自己的辯論社團。

Lean In Shandong和理工科女孩

Lean In是一個NGO組織,我也是對女性發展感興趣建立的這樣一個組織,這也相當於我自己第一個initial term,爲我後邊提供了很多素材,我現在也一直在做這件事情。Girls Who Love STEM這個理念跟Lean In有點重合, 試圖通過各種活動減少理工科方面的gender gap。

數學競賽建模

去年這時候參加了CAT。建模方面,我從初中研究數學建模,希望用自己的數字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建模正好給我這樣一個工具provide service for others。申請季的過程中我又參加了全美高中生數學建模大賽。

另外我在學校學生會學校社團擔任領導position並組織一些活動。

(二)關於標化

如果說這個申請季什麼是我遺憾的,我想說是標化,並不只是標化本身,而是一次次衝刺失利給我帶來的負面影響,申請季我託福頻繁刷分都沒刷到自己的理想分數,不得不說對我的心態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所以我想提醒學弟學妹們一定要儘早開始準備標化。如果目標是美國TOP30大學,不要晚於9年級夏天開始準備託福,10年級夏天開始準備SAT。

給學弟學妹們的其他意見

1.不提高自身能力

美本名校申請競爭越來越激烈,儘量早準備標化,早刷分,同時軟性技能也很重要,所有人分都很高,標化飽和的情況下學校會更看重軟實力。

2.注重個性發展

注重個體:一種是發現自己的不一樣,另一種是自己明明不一樣卻不敢表現出來,覺得跟別人不一樣是很沒有安全感的事情。我高中發現自己是班裏唯一出國的就有一種很不安的感覺,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道路,你只是跟他們不一樣而已,每個人在自己道路上的規劃也是不一樣的,儘量把自己的個性發展到最大,如果大家都一樣再申請裏真的就沒辦法脫穎而出。

3.調整心態

適當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不要過高,也不要讓外界對自己的壓力太大,有些事情我們盡力就好,結果怎樣真的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

4.好好生活

大家會覺得自己很忙,但申請和文書都來源於生活。如果每天只是埋頭刷分反而會沒有生活,最後寫文書真的沒有素材。關於文書也要早做準備,現在有一個寫日記的習,把靈感,剛剛做過的活動和感觸寫下來對後邊的Brain Storming非常有利,不會說寫文書的時候沒有題材,明明自己做了很多活動卻想不到細節。我申請季時候壓力也很大但我會適當的給自己減輕一些壓力,我會彈鋼琴,輔導弟弟妹妹學習,偶爾跟朋友約個飯,這些對我有新的啓發,也是我一個人埋頭苦幹得不到的收穫。同時我們要打破美國人對我們的印象,他們覺得中國學生只是刷題機器,到了大學只會學習,所以他們也會擔心我們是不是不夠social。現在這些方面有一些突破的話在適應美國大學方面會有一些幫助。

5.表現真實的自己

我曾經覺得自己跟某個學校很匹配,他肯定會要我,但我最後被拒。現在我靜下心來再去看當時提交的材料,會發現她跟真實的我還是有一段差距的。

6.處理好父母關係

我跟父母的關係比較獨立,他們給我很多空間,包括升學這件事他們只是大方面上給我建議,是否採納最終做怎樣的決定他們也會告訴我自己做的決定自己要承擔責任。

7.學會利用各種資源

青島本來資源有限所以更應該抓住能夠利用的資源,我原來覺得我跟很多人思維觀點不一樣,是不是就不用和他們打交道。後來發現其實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我新的啓發幫助到我的。

最後祝大家都能被夢校錄取!有問題可以繼續聯繫我哦。

以上文字整理自哥大引領升學指導中心內部分享講座。

諮詢美國TOP30/TOP50大學申請,

獲得學長學姐聯繫方式,

2018-2019申請季錄取情況更新

END

CONNECT INSPIRE IMPAC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