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民畫體現出創作者對鄉間生活強烈的執着和熱愛,畫面造型幹練又很生動,他們擅長用符號剪影式的手法來表現人物動態的神情意趣,這種平面性繪畫,猶如中國剪紙、蠟染、皮影,明顯的增強了農民畫的裝飾效果,造型淳樸,稚拙而又天真。農民畫植根於悠久的民間藝術沃土,傾注着勞動人民純真質樸的情感,其創作題材源於鄉間,形式新穎大膽,洋溢着奔放的激情,表現了民風,民俗,民情,反映了社會現實生活,煥發出中國民間藝術的獨特光彩。

農民畫植根於悠久的民間藝術沃土,傾注着勞動人民純真質樸的情感,其創作題材源於鄉間,形式新穎大膽,洋溢着奔放的激情,表現了民風,民俗,民情,反映了社會現實生活,煥發出中國民間藝術的獨特光彩。

一、鄉間生活的題材選取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創作是創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和提煉。農民畫創作所反映出來情感就是鄉村生活中最自然、最樸素的、生活情感。農民畫創作者本身是土生土長的鄉間人,他們在熱火朝天的耕作中勞動、生活,在辛勤耕耘的同時也享受着勤勞生活的樂趣,鄉間的生活顯得健康、豐實、充滿生機。他們筆下描繪的都是自己所體驗到、看到的民俗生活場景,有着濃郁的鄉土氣息,也有着明晰的中國民間特色,這就是農民畫更具有“農民”個性的魅力所在。

農民畫多是描繪勞動的場景,豐收的景象,節日的歡騰,幸福的家庭等,使每一個觀賞者都能夠感受到激昂熱烈的激情,富足甜蜜的幸福。農民畫植根於鄉間,是帶有泥土芬芳的藝術,泥裏來土裏去,雞鴨成羣,牛羊滿山是農民畫的顯著特徵。鄉間的“土氣”更使農民畫藝術別具風味,一片生機,田間水裏、花鳥魚蟲、豐收嫁娶、廟會集市、歌舞狂歡盡爲農民畫創作所用。在農民畫裏描繪的是人與物的和諧、人與自然的交融,是鄉村生活的充實美滿,是百業興旺的洋洋喜氣。如圖1,從畫面上看,幾乎每一個畫面都表現一個完整的場景。農民畫對民俗生活場景寫實,所以窈窕女子和老黃牛同時出現;對造型的誇張,所以玉米串能懸掛在高空,門前的溪水顏色湛藍,水中游着大紅鯉魚。畫面既寫實又妙趣橫生,這就是農民畫的鄉土藝術情結。

二、淳樸誇張的造型設計

農民畫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即興發揮,主觀表現製造一種隨即的無定式的美,與梵高、畢加索的畫有驚人的相通。

克萊夫.貝爾就說過,沒有簡化,藝術不能存在……而只有簡化才能把有意味的東西從大量無意味的東西中提取出來。農民畫圖形的造型特點是主觀性誇張。畫中圖形多用簡潔概括的手法,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在這概括的“神似”中,有着裝飾性較強的形式美,這樣的造型能把事物多方位全部特徵都表現出來,即是生活中具體事物的具象描繪,更是作者主觀意念的充分表現。

農民畫中滿是鄉間生活的情趣,對物象樸實而又大膽的誇張變形、體現自然、稚拙、積極明快的風格,具有獨具魅力的裝飾美感。農民畫體現出創作者對鄉間生活強烈的執着和熱愛,畫面造型幹練又很生動,他們擅長用符號剪影式的手法來表現人物動態的神情意趣,這種平面性繪畫,猶如中國剪紙、蠟染、皮影,明顯的增強了農民畫的裝飾效果,造型淳樸,稚拙而又天真。其原因就在於他們不採取寫生的作畫方法,而是以目識心記來表現對象,因此他們對某個物體的觀察,不可能只停留在一個特定的視點上,而是移動的,多側面的觀察,甚至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推理,得出那個無理的特徵概念。農民畫創作有着兒童般天真的想象力,也具有成年人的成熟、知性與幽默,顯得嚴密而工緻。造型往往讓觀者感到眼花繚亂,表現形式既是情理之中,卻又在意料之外,畫面中一個物體的多個側面可以同時出現:畫中的橋,兩頭的石階都完整地畫出來,新娘子在花轎外面;農婦有七八隻手腳同時在勞動;牛有兩三個腦袋在喫草……農民畫中飽含着對生活的感悟,反映了農民畫家眼中魅力神奇的世界,洋溢着充滿幸福的洋洋喜氣。

三、飽滿平和的構圖形式

構圖飽滿、場景全面、人物完整、畫面豐滿熱烈是農民畫構圖的特點。中國農民崇尚豐實、飽滿,所以農民畫裏蘊藏着強大的生命力,突出地表現在繪畫求全求實,不講究虛藏、含蓄的畫外之音,他們追求飽滿完整有生氣。畫面中沒有以一當十的觀念,更沒有計白當黑的形式,有的只是鋪滿畫面的各種造型。這樣的構圖形式具有飽滿的視覺效果和很強的視覺張力。

農民畫在構圖上不受任何法則的約束,憑着一種自我愉悅,自我表現的意願,根據主觀需要,常常把主體形象誇張地放在顯眼的地方,其餘以主觀意願、視覺和諧爲原則,將陪襯物自由穿插,隨意填補,使畫面飽滿而有膨脹感。在畫面的填充過程中,以畫者的主觀意願爲主,時空可以隨意轉換,空間感用疏密來處理,即沒有西方的焦點透視、平行透視,也沒有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法。以自己爲中心,把周圍一些感興趣的東西都描繪在一幅畫中,超越焦點透視、散點透視的表現限度,同一幅畫裏面出現了仰視、俯視、平視、側視、反視等角度——這些都是農民畫的特殊構圖形式。這種構圖法,打破了物理上的空間概念,呈現爲一種全景式的畫面。

四、單純感性的色彩選擇

單純明快與誇張刺激的色彩表現是農民畫色彩的顯著特徵。農民畫家繪畫時對色彩選擇受到民間傳統用色的影響,總是以鮮豔奪目的亮麗色彩先聲奪人。在中國民間傳統的用色習慣中,高飽和度的顏色是創作者的首選。紅、黃、藍、白、紫等鮮亮的色彩,使人感受到豁朗的情感,正是民間藝術單純明快的裝飾性色彩的充分體現。“色要少,還要好,看你使得巧不巧”,“紅紅綠綠,圖個吉利”,“紅要紅得鮮,綠要綠得嬌,白要白得淨”,“紫式骨頭綠是筋,配上紅黃色更新”……這是戶縣農民畫用色的簡要口訣,體現了農民畫用色簡練、色彩純度高、對比強烈的特徵。這種純粹的色彩運用,使農民畫色彩亮麗醒目,濃縮了最質樸、最真誠、最炙熱的生命意識,從中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畫者情感的釋放、生命的衝動,能感受到最質樸、最直接的美。“農民畫在用色上是不同於西方由大自然光所決定的條件色的色彩觀念;也不同於中國畫意物的固有色的色彩組合爲基礎的色彩體系,而是根據氣氛和感情的需要進行選擇搭配,是以陰陽觀、五行觀與八卦觀爲基礎的觀念色彩體系”。(靳之林.中國民間美[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4:73.)農民畫畫必賦彩,色必豔麗,在色彩關係的表現上,用色單純、明亮,對比強烈,沒有光線的明暗,沒有質感的表現,隨意敷色,將色塊與造型相結合,在平塗中加以退暈,強調主觀色彩;在色彩運用上,打破了自然物體固有色的侷限,講求配色的主觀感情性,形成了繪畫藝術的另類語言。因此,它充滿了中國民間藝術魅力,具有不可比擬性,其強烈的色彩與誇張的造型正是農民滿腔熱血滿腔激情的釋放。

中國農民畫作爲民間鄉土藝術,源於中國千百年的文化積澱,來源於中國農村特定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結構所形成的集體審美意識。農民羣體的特殊意識直接引導着民間美術的創作,農民畫的內容直接反映了各種民俗文化現象。

農民畫運用樸素的藝術語言來釋放畫者心中真摯的情感,用獨特的繪畫手法體現出畫者對事物圖特的見解,用巧妙的藝術思維讓創作更具濃郁的鄉土氣息……農民畫煥發出中國民間藝術的獨特光彩,農民畫藝術用純樸的藝術語言開啓了觀衆的心扉,印證了那句“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

來源:藝家黨建微平臺

編輯:中國青州農民畫網(微信號:zgqznmhw)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