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它有可能超過五糧液?洋河股份2018年年報點評

​​作者:詩與星空

來源:雪球

洋河股份發佈預計發佈年報時間的時候,心裏沉了一下,爲什麼會選擇最後一天?

根據證監會的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在4月30日之前發佈上年年報。通常業績不錯的公司都會早早交作業,像同行的捨得酒業,在2月19日就發佈了2018年年報。

洋河股份會不會有什麼財務上的貓膩,才導致發佈年報這麼晚呢?

所以這次年報發佈後,表哥翻來覆去看了好多遍,卻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看到一季報同步發佈後,大致心裏有了答案:一般來說,上市公司1-3月底的財務賬是“敞口”的,什麼意思呢?由於上年還未審計結束,所以2018年的期末數也就是2019年的期初數尚未確定,通常不會進行2018年的年結。比如SAP在1-12期之外,還有13期到16期,專門用來進行歷次審計調整,國產財務軟件大多支持不年結出月報以及反年結功能。

所以當年報審計結束髮布後,2019年的期初數才能確定,而1-3月份的月報也才能確定。所以出年報稍晚一些的公司,不如等到最後一併把季報也做好了同步發佈了。

一、營收規模

作爲上市公司,從營收規模來看,誰是老大?

現在茅臺是毋庸置疑的帶頭大哥,但是在2012年以前,五糧液的營收一直在茅臺之上。2011年,袁仁國擔任茅臺集團董事長後,調度集團資源,重整財務政策,在2012年茅臺營收就超過了五糧液。甚至在2013年出臺八項規定後,依舊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一騎絕塵。

緊隨其後的,是洋河股份。


據說它有可能超過五糧液?洋河股份2018年年報點評


2004年,洋河股份的營收只有五糧液的7%,到了2011年,差不多相當於五糧液的60%左右。8年來,洋河股份一直維持着五糧液60-70%左右的營收比例。


據說它有可能超過五糧液?洋河股份2018年年報點評


五糧液作爲舉國聞名的名酒,目前雖然無力和貴州茅臺抗衡,但依舊有着廣泛的用戶基礎。也就是說,五糧液的銷量是遍佈全國的。

洋河股份呢?目前,洋河股份還是個“區域性”名酒,江蘇省內的銷量佔一半多。

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洋河股份在全國範圍內的銷售規模擴大後,有望接近甚至超過五糧液的營收規模。

當然,五糧液也不會坐以待斃,通過瘦身,縮減不必要的中低端酒生產線,做大做強核心品牌,2017年、2018年的營收增速都要強於洋河股份。

二、從投資收益看公司的理財團隊

表哥認爲,洋河股份有一支強大的財務團隊。這也是4月30日纔出具財務報告的擔心之一,因爲這支隊伍戰鬥力很強,所以一旦財務造假,也可能很難發現。

據2018年年報,公司賬面36.15億貨幣資金,167.86億理財產品。全年理財收益高達8.24億,公司的資金使用效率非常高。

8.24億是什麼概念?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在A股3600多家上市公司中,2018年淨利潤超過8.24億的,只有530多家。

公司光靠理財收益,就躺贏大部分上市公司了。


據說它有可能超過五糧液?洋河股份2018年年報點評


據公司年報披露,洋河的財務團隊堅持“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銀行理財、信託理財、券商理財多點開花,其中以銀行理財和信託理財爲主。並且利率都比較高,信託理財的年化利率高達9%左右。

有錢的公司和缺錢的公司,冰火兩重天,在白酒企業們頭疼如何理財的同時,安信信託賬面只有兩萬多塊,仰帆控股也只有60多萬。

那麼,如何看待上市公司投資理財呢?與其購買投資理財的上市公司,不如自己直接去買理財。

理財的問題要辯證的看。

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要求極高,一旦營收利潤增速下滑,會立馬被投資者拋棄,所以發展到天花板附近的公司是非常焦慮的。

連茅臺、五糧液爲了增加營收都嘗試過多元化發展。尤其是八項規定出臺以後,把各類酒企打回了原型。


據說它有可能超過五糧液?洋河股份2018年年報點評


茅臺嘗試過葡萄酒、啤酒,幾乎均已失敗而告終。最近幾年又開始嘗試投資公司和保險公司,小有成績。


據說它有可能超過五糧液?洋河股份2018年年報點評


五糧液則努力造車,收購了凱翼。什麼?你的車是五糧液牌的?我的是劍南春!


據說它有可能超過五糧液?洋河股份2018年年報點評


但是,隔行如隔山,許多行業不是有錢就可以做的,白酒企業的多元化轉型大多數以失敗告終。

幸運的是,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端白酒企業搭着消費升級的順風車迎來了新生,曾經嚴重依賴公款消費的白酒,如今的主力是家庭消費。

茅臺五糧液擦了擦汗,不用多元化發展了啊!

相反,洋河股份因爲規模限制,專心致志的發展主業。通過高息理財帶來的投資收益增厚利潤,也算另外一種形式的多元化發展。

三、一季報的交易性金融資產

同時公佈的2019年一季報中,除了2億多的理財收益外,還出現了3700萬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這是什麼情況?

根據交易所的規定,除保險公司外,上市公司在2019年1月1日起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該準則要求金融資產期末按照公允價值入賬,評估增值的部分就成爲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洋河股份的金融資產是什麼呢?通過對比一季報和年報的資產負債表,發現公司的理財產品被計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覈算。

四、職工身份置換補償金

據2018年年報,公司賬面出現了1.98億的長期應付款,年報附註裏標記是“職工身份置換補償金”。除此之外,年報未對這些款項做出任何解釋。

但是記性好的可能都還記得,2018年12月份洋河股份出現的員工罷工事件。其實這些款項和這次事件息息相關。

什麼叫做身份置換呢?

爲了降低人工成本,一些公司會和勞務公司簽署用工協議,通過僱傭“勞務工”來減少“合同工”的使用數量。

在實際操作中,這類公司會和員工簽署身份置換協議,員工繼續做原來的工作,但身份歸屬勞務公司,公司從勞務公司發。這種操作過程,叫做身份置換。

爲了鼓勵職工接受,往往會根據職工的工齡發放補貼。

在洋河酒廠工作了多年的老員工自然很難接受這種身份轉換,再加上對補償款不夠滿意,就導致了罷工事件。

後來公司很快平息了此事,從賬面數來看,代價數以億計。

五、總結

無論是2018年的年報還是2019年的一季報,公司都處在高速發展過程中。從年報對經營的分析來看,公司在省外的擴張開始提速,有望在2019年實現省外營收大於省內營收。

和茅臺五糧液主打高端酒不同,洋河的定位更多的是次高端酒,這是個適用場合更加廣泛、市場空間更加龐大的定位。

如果公司能夠緊緊跟隨五糧液,繼續保持60-70%的營收比例,在巨頭打盹的時候,一舉超過也不是沒有可能。

據說它有可能超過五糧液?洋河股份2018年年報點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