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作爲傳播思想文化和社會信息的工具,在近代中國的文明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五四時期,報刊的數量與質量都得到空前發展,政治評論、學術辯答、思想自由傳播都在報刊上蔚然成風,這些,都爲五四運動的發生、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礎和輿論動力。五四運動中的健將們正是以報刊爲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 的大旗,向着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發起猛烈的衝擊,並開始了探求振興中華的根本道路。

下面,就由小團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五四時期以《新青年》爲首的幾個代表性的報刊吧!

《新青年》

創刊時間:1915年9月15日

主編:陳獨秀

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新青年》刊行於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末尾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重要歷史轉折時期。它以激進的態度,投入了五四運動前後反對封建文化思想和傳統的革命潮流,成爲“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學革命的重要陣地,其創刊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誌。

《新青年》創刊號發表具有發刊詞性質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了“自由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象的”六項希望,並指出:“國人而欲脫矇昧時代,羞爲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包含了以“民主”和“科學”兩大思想爲武器反對封建思想主張的萌芽。

在“五四”運動前後,以鼓吹民主、科學,提倡新文學爲主要內容,曾刊載魯迅的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孔乙己》、《藥》,李大釗的論文《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主義的勝利》,陳獨秀的論文《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等。在宣傳馬克思主義、反對封建倫理道德、呼喚人性的覺醒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新青年》堅持“世界的而非鎖國的”的原則,對於外國文學的各種流派和作家採取了開閎的態度,它先後譯介了俄國的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安特萊夫、索洛古勃、庫普林、阿爾志跋綏夫,波蘭的顯克維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國的莫泊桑,英國的王爾德、格里高裏夫人,印度的泰戈爾,日本的武者小路實篤等人的創作。第4卷第6期(1918年6月15日)辦了“易卜生號”。該刊還譯介了蘇聯高爾基、盧那察爾斯基的文學論文。

《每週評論》

創刊時間:1918年12月22日

主編:陳獨秀

1918年12月22日,陳獨秀、李大釗在北京創辦《每週評論》週刊。陳獨秀撰寫的《發刊詞》說:“《每週評論》的宗旨,也就是‘主張公理,反對強權’八個大字”。其內容以及時反映當前迫切的政治問題爲主,與《新青年》側重理論的特點互補充,支持《新青年》的文學革命,重點報道五四運動,更重要的是,它重點報道了五四運動,堅持正確和輿論導向。在當時具有很大的影響。

《每週評論》前25期由陳獨秀主編,一直堅持反對軍閥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政治鼓動,宣傳反封建的文化思想,初步介紹社會主義思想,爲"五四"運動作了重要的思想準備。自第26期起由胡適任主編。

《新潮》

創刊時間:1919年1月1日

主編:傅斯年

《新潮》是在《新青年》的直接影響之下出版的,在五四運動前後,舉起倫理革命和文學革命的旗幟,表現了鮮明的反對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學的戰鬥色彩。

《晨報副刊》

創刊時間:1916年

編者:先後爲孫伏園、劉勉己、丘景尼、江紹原、瞿菊農、徐志摩

五四運動前後,《晨報副刊》是《新青年》之外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介紹俄國革命的主要陣地。李大釗參與工作,並撰寫文章。所出的“勞動節紀念”專號、“俄國革命紀念”專號,所闢的“馬克思研究”專欄,均爲中國報刊之首舉。同時,也兼容幷包地介紹過各種社會改良主義、修正主義的學說,表現出初期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複雜狀況。隨著馬克思主義宣傳中心逐漸轉向上海,《晨報副刊》遂在魯迅支持下,把主要篇幅用來推進新文學了。

《湘江評論》

創刊時間:1919年7月14日

主編:毛澤東

《湘江評論》“以宣傳最新思潮爲宗旨”。在創刊宣言中,毛澤東指出:“世界什麼問題最大?喫飯問題最大。什麼力量最強?民衆聯合的力量最強。”

《湘江評論》闢有“東方大事述評”、“西方大事述評”、“湘江雜評”、“世界雜評”、“放言”、“新文藝”等欄目,以引導民衆放眼世界、改造中國爲宗旨,以宣傳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統治的思想和歌頌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爲內容。毛澤東在該刊上發表的《民衆的大聯合》等文章號召人民大衆聯合起來,敢於鬥爭,爭取勝利,深刻揭示了民衆的強大革命力量,引起反動統治者的恐慌。

《天津學生聯合會報》

創刊時間:1919年7月21日

主編:周恩來

《天津學生聯合會報》闢有主張、要聞、時評、新思潮、來件、文藝、演說、翻譯等十多個欄目。其宗旨是:宣傳新思潮,報道與評論國內外時事和全國學生運動,指導革命青年學生 的反帝反軍閥的鬥爭。該刊物積極介紹和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引起的新思潮,並創造性地提出了"革心"與"革新"的口號,提倡改造舊社會和改造自己思想相結合。

編輯:李鑫

美工:李鑫

責編:臧瀟

編審:石橋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