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諮詢機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稱,新興國家今年遭遇挫折,其經濟規模要超越發達國家的時間會晚於此前預期。

  該研究中心發佈了2019年世界經濟排行榜,對全球經濟的看法相比去年更悲觀一些。

  “中期而言,我們的樂觀程度與一年前差不多,但擔心增長路徑會比12個月前我們的預期更坎坷,”報告稱。該報告預估了193個國家到2033年的經濟規模。

  報告稱,中國可能到2032年會超過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受益於較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匯率偏低;這一時間比此前預估晚兩年。

  Cebr預計巴西將在2020年超過意大利,而非2018年。

  印度可能在2019或2020年超過英國和法國,而非其一年前預期的2018年。

  而鑑於英國退歐相關的干擾,英國明年可能將其第六大經濟體的地位拱手讓給法國,不過2023年前應可重新奪回這個名次。

  Cebr還預測愛爾蘭明年將是歐元區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但稱英退對這個預測構成很大的下行風險。

  Cebr預計今年全球貿易量或增長2.99%,不到去年增幅的三分之二。

  該報告的預測也呼應出一股日漸瀰漫的氛圍,那就是對全球同步增長的樂觀情緒過了頭,市場預期有些超前了。

  10月底一項路透調查中,分析師首次下調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

  應對衰退的彈藥

  今年市場接二連三遭遇考驗,投資者逃離風險資產,擔心在貿易紛爭拖累增長之際,全球主要央行收緊貨幣會撤掉太多經濟支撐。

  “鑑於債務高企以及許多導致經濟大衰退的問題猶在,決策者要解決全球衰退問題可能比起以往更加困難,”Cebr稱。

  不過根據Cebr副董事長Douglas McWilliams,政策制定者與各國政府仍有足夠的彈藥來渡過下一次全球衰退,但他認爲會從貨幣舉措轉爲財政行動。

  “我們目前的處境感覺就是必須要採取一定程度的財政行動,方能避免全球遭受重創,”McWilliams表示。

  他也表示,財政寬鬆及自由裁量支出可能導致政府支出增加。他還認爲政府提供的支持將多於央行。

  在許多經濟體面臨基礎建設項目的積壓以及像中國一帶一路這類大型項目持續推進的情況下,Cebr預估全球建築支出到2033年將由115億美元增至274億美元,或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5.5%。

  McWilliams預期2020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地區的平均財政赤字與GDP之比將爲5%,高於OECD預估的3.2%。

  “5%的水平令支出有點風險,但與新興經濟體相比,發達經濟體可以更好地承受這一風險,”他表示。(路透中文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