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

你知道嗎?上海正在逐步建立溼垃圾就地、就近、集中相結合的分類處理體系。之前我們有講過集中處理設施所採用的工藝,主要是厭氧發酵和好氧堆肥兩種;這次我們來講講就地就近的小型溼垃圾處理設施所採用的工藝。

目前,上海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理設施工藝主要有:微生物發酵制肥、微生物分解(消滅型)、物理粉碎擠壓脫水、粉碎後自然發酵等。

01

微生物發酵制肥

「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

工藝描述:運用添加微生物菌種好氧發酵,過程中排放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產出的殘渣爲有機肥或有機質。通過添加碳、氮、鉀等元素,可用於綠地林地的土壤覆面,改善土壤肥力,實現資源化利用。

應用案例:在嘉定區江橋鎮人民政府,有一臺鐵盒子,它能把鎮政府食堂的溼垃圾給喫了。說是喫,一點不爲過,因爲其原理類似於人體腸道。

「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

如圖中看似泥土的東西里,其實培養着多種細菌(微生物配方具有國際專利)。將溼垃圾倒進投入口,與裏面的細菌進行攪拌、混合,在人工智能調控的合適的溫度、溼度條件下,24小時內溼垃圾就能被細菌分解得乾乾淨淨,最終轉化成水、二氧化碳以及濃縮有機肥料。

其處理過程無需任何物理、化學輔助處理,無污水排放,也無難聞氣味的產生。目前,這種微生物有機垃圾處理機有商用和家用兩種機型。

「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

02

微生物分解(消滅型)

工藝描述:運用複合微生物菌進行好氧發酵使溼垃圾完全降解,產出物爲微生物代謝出的含有有機質的水、生物熱能和少量二氧化碳氣體,基本消滅有機溼垃圾。

應用案例:在嘉定區南翔鎮的永翔佳苑小區,一間40平米左右的垃圾房內擺放着一臺方方正正金屬質地的生化處理機,這裏是整個小區的“社區溼垃圾生化處理站”。

垃圾車到達垃圾房後,工作人員首先把溼垃圾倒在分揀筐中挑出居民分類投放時忽略掉的金屬、塑料製品,然後把挑揀過的溼垃圾倒入處理機前的垃圾桶,啓動按鈕,垃圾桶上升,自動將溼垃圾倒入處理設備。小區每天產生的溼垃圾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處理掉的。

「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

這套設備的奧祕就在於投放在機器內的菌種。通過機器充分攪拌,垃圾與菌種親密接觸後發生化學反應,最後垃圾被菌種全部“喫掉”化身流水。

03

物理粉碎擠壓脫水

工藝描述:對分揀後的溼垃圾來料進行粉碎、清洗,用油水分離機將溼垃圾脫水,並進行油水分離。產出物爲有機質殘渣、污水。污水處理機對分離出的污水進行處理後排放;臭氣處理機對整個處理過程進行除臭處理;殘渣是有機垃圾經脫水處理後轉化的,經後續加工可成爲有機肥料。

「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

應用案例:在奉賢區西渡街道溼垃圾處理站,有一臺溼垃圾處理機,其設計處理能力爲5000kg/日。經過處理的溼垃圾成爲有機渣,可以做有機肥的原料、農村堆肥、土壤改良劑等。減量率達到70%。

「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

溼垃圾進料預處理溼垃圾處理後的有機質殘渣

04

粉碎後自然發酵

工藝描述:將有機垃圾經粉碎後,自然堆放,通過一段時間的漚制發酵後,可產生有機肥料就地還田。

「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

應用案例:粉碎後自然發酵常應用在奉賢、松江、崇明等農村地區。比如,松江區在總結葉榭鎮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已在農村地區全面推廣溼垃圾積肥還田模式,在田頭建設小型積肥池448個,村民日常產生的溼垃圾直接由保潔員收集至積肥池,經過數月自然發酵後施入農田,溼垃圾處置實現微循環就地消納不出村。

「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

堆肥基地 農村積肥池

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理,不僅能降低大型生活垃圾處置設施末端的處理量,降低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處理成本,減少溼垃圾污染可能造成的危害,還可以實現溼垃圾資源化利用!所以,請大家平時做好垃圾分類,別再讓溼垃圾變成放錯的資源啦!

素材來源於@垃圾去哪兒了

「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垃圾分類科普知識」溼垃圾就地就近處置工藝介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