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沒人可以否定,我們的一生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但也不要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原生家庭的起點。現在說起來,確實是已經習慣了,爸爸終究是爲了她好,她沒法去指責。

來源:鉛筆頭情商,ID:qianbitour

我們每個人都是原生家庭的起點,但都不應該成爲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我和爸媽沒事從來不聯繫。”

“獨立都是被逼的,因爲沒有人關心。”

在綜藝《女兒的男朋友們》裏,王子文紅着眼眶,講述童年創傷:

單親家庭,開始有記憶的時候,父母早已分開,做什麼都是單獨行動,很少顧及到她。

她安慰說:“這樣也好,那我就能收兩份壓歲錢了。”

可慢慢地,她發現自己不得不分外敏感、小心翼翼地去觀察父母,投其所好才能得到關愛。

看到另一位嘉賓的女兒,在節目裏元氣滿滿,愛笑愛鬧,經常和男友高調秀恩愛,她滿眼都是羨慕:

“您女兒一看就是沒有太多童年創傷的孩子,自信又有魅力。”

而她長期在冷漠的環境下成長,哪怕如今名利雙收,依然無法成爲那樣自信的人。

因父母而生的敏感、自卑和小心翼翼,已經成了性格里無法抹去的一部分:

“這個創傷,我這輩子都帶着。”

這段視頻,打破了王子文在大多數人心裏的形象。

如果形容王子文,我們會用“天生反骨”“鬼馬精靈”“剛”........

在《歡樂頌》裏那個太不怕地不怕地大小姐形象太過於深入人心,手撕渣男、有情有義,她的每一次出場,都是風風火火、開開心心的。

可說到這,劇中還真跟現實的她形成了影射。

父母感情破裂、離異,那個囂張跋扈的“小曲”實際上可憐又脆弱。

有人說,這一生,最終都要跟世界、跟他人和解。

可源自於至親之人的傷害,確實很難放下,那實在是太深刻。

“抱歉,我沒法放過我自己。”

很多父母總覺得,成年後的“心理問題”,可能是源於一些“大事”,例如疾病、刺激、意外......

但其實,有太多傷害,可能只源於父母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習慣。

前段時間和閨蜜聊天,她跟我說,她跟家裏打電話,從不說出去旅行和偶爾犒勞自己去喫大餐的事,甚至只要是她“不務正業”做的一些開心的事,她都不說。

爲什麼呢?

她的爸爸從小管她就很嚴厲,尤其是成績方面,而且奉老師的話爲至高無上。

跟老師聯合起來,從家裏到學校,360度無死角的監控她,是不是每時每刻都在幹“正事”。

週末同學找着出去玩,爸爸從來沒有同意過,偶爾媽媽做主放出去,晚上回來,爸爸也肯定是有一場暴風式的批評數落在等着。

造成學生時代的閨蜜心裏一直都有陰影,從不敢私自答應同學的邀約,哪怕是去圖書館,因爲爸爸覺得圖書館都是些課外書,跟考試無關的東西,不應該浪費時間。

在閨蜜的印象裏,在她因爲一些好玩的、好喫的而高興的時候,通常就是爸爸一頓臭罵的時候了。

以至於到現在,閨蜜跑到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往家裏打電話從來都只說工作上的人和事,自己工作遇到的困難和自己在工作上做的很好的地方。

她知道,說這些纔有可能得到爸爸一兩句的誇獎。

就算在旅行中收穫再多,什麼攝影啊,結交了很多朋友啊,懂了很多以前只在課本上看過的東西啊,這些她都不敢跟爸爸說,甚至在爸爸面前她都不敢表現每天的開心,最好耳提面命,時時刻刻不放鬆纔好呢。

現在說起來,確實是已經習慣了,爸爸終究是爲了她好,她沒法去指責。

父母關愛的缺席、過於強烈得控制、索取欲,都可能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憾。

如武志紅所言:“不得不承認,原生家庭就像宿命。”

你在根本上受的傷害,想在枝葉上彌補,很難。

好的原生家庭,沒有標準公式,只有一樣的愛和理解。

剛剛拿下全國游泳冠軍賽女子100米仰泳冠軍的傅園慧,給人的第一印象總是樂觀、開朗、大大咧咧。

她和父親一起參加的綜藝裏,看到了最讓人羨慕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子:

傅爸爸一直是女兒的“頭號粉絲”,無條件的信任、不遺餘力地支持鼓勵她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在節目中很認真的對大家說“我們傅園慧,真的就是天才”。

不同於大多數家庭那些有“權威”的爸爸,傅爸爸給與完全的平等尊重。

他從不要求傅園慧一定做到什麼事,有什麼麻煩兩個人會協商解決。允許傅園慧偶爾的小脾氣、長不大的依賴,甚至爲了更好的照顧傅園慧,幾乎她在哪裏訓練,傅爸爸就把家搬到哪裏去。

可是儘管這樣,傅園慧大半夜要喫又不健康又辣的不行的鴨脖的時候,傅爸爸也只是一直提醒少喫點,然後在喫完之後遞上一杯奶茶。

因爲傅爸爸知道孩子的辛苦,偶爾的放縱,傅爸爸可以在其他方面再彌補回來。

傅爸爸無條件給予相信:“相信她,大事上不會含糊。”

在這樣家庭下長大的傅園慧,可以有分寸的任性,可以有讓人理解的孩子氣,渾身都是讓人舒服的正能量。

什麼樣子的家庭,才能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真的是沒有標準答案。

只是,那些沒有創傷的孩子,成長中一定少不了愛、理解、尊重、溝通、信任……

沒人可以否定,我們的一生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父母的影響,但也不要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原生家庭的起點。

過去已成事實無法改變,但是未來還很長。

你可以把這段經歷當成是傷害,但也同樣可以讓它滋養成長,關鍵是,你要有勇氣面對現實,面對不那麼完美的自我。

有的傷害,無論過去多久都難以釋懷。但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應該成爲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小學生0分期中試卷曝光,看完笑出驢叫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簡介:阿嘞,鉛筆頭情商作者。本文由鉛筆頭情商(ID:qianbitour)首發,轉載請聯繫鉛筆頭情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