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揭露權健保健品帝國的稿子火了。

稿子說的是一個叫周洋的小女孩,四歲時(2012年)被診斷身患惡性生殖細胞瘤,在北京兒童醫院治療穩定後中斷了後續化療,而選擇了天津權健的保健品(2013年1月起)。據周洋爸爸稱,“抗癌保健品”一共包括三款,一款是沒有任何使用說明和配方說明的中藥湯劑,另外兩款分別叫“大棗藥食同源固體飲料”和“紫草體用精油”。

然而,小周洋服用兩個月後,病情惡化。之後,孩子又經歷了一系列治療,效果均很不好。2015年12月12日,孩子在痛苦中離世。周洋的父親憤然訴諸媒體。

其實早在十天前,保健品的話題就在資本市場風起雲湧。12月15日,政府出臺了一紙政策,對各大藥房刷醫保購買保健品、化妝品、生活用品的行爲予以重大打擊。

舉報違法行爲,可獲得最高10萬的獎勵。

醫保經費本該用於患者治病所用,被非必須的物品消耗,長此以往,醫保經費虧空,真正有需要的人將無法得到幫助。

事實上,在藥房刷醫保卡購買不予報銷的保健品,已經是一個普遍的潛規則。對藥房來說,可以增加銷售額,而對於廣大羣衆來說,不用掏自己的錢買東西,這騙保行爲自然日益猖狂。

縱觀藥房,最貴的莫過於保健品。醫保卡騙保正正催生了藥房渠道保健品的暢銷。

在這麼個重大打擊之下,藥房股、保健品股都紛紛崩潰,今年逆勢上漲的湯臣倍健,都忍不住來了兩個跌停。

垮不了的中國保健品:風險有多低 騙子就多囂張

目前許多的保健品企業,除了傳銷,其銷售渠道主要是各大藥房,當人們只能自己掏荷包時,禁刷醫保無疑會大大減少人們對保健品價格的承受力。

那麼問題來了,禁刷醫保會打垮中國的保健品嗎?

我們不妨從幾個故事說起。

一、中國保健品的歷史

中國保健品的起源可追溯到千年之前。魏晉時代,人們就已經有了五石散這一補品。

上世紀80年代,國民經濟有了起色,在滿足基本的溫飽問題以後,人們萌生了健康管理意識,各路保健品又開始高歌猛進。90年代到如今,湧現了一代又一代的保健品,最早的三株口服液,到腦白金,黃金搭檔這樣的電視屏霸,再到現在的無極限,安利。不同時代,有不一樣的翹楚。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社會穩定,經濟持續發展,人們保健的需求就會越來越高。

如美國,經濟增長已經維持了過百年,所以是保健品的最強輸出國。前不久,美國輸出的酸鹼平衡理論就上了新聞:

2018年11月2日,美國法庭判決一名叫羅伯特歐陽(Robert O.Young)的人,賠償一名癌症患者1.05億美元。

垮不了的中國保健品:風險有多低 騙子就多囂張

如今,社會財富繼續高速積累,對健康意識的繼續提高,再加上未來老年人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在這三個大前提下,中國保健品賽道長期還是一片坦途。

1.三株口服液

三十年前,內蒙古是中國保健品的發源地,每年,呼和浩特都會舉辦“內蒙古醫藥保健品招商會”。

蒙古形成了一條如同“莆田系”般完整的保健品營銷產業鏈,被叫做“蒙派”。據一名蒙派領袖統計,全國85%的醫藥保健品從業人員來自內蒙古,超過50萬人,年銷售額約在100億元左右。

1994年,在業內小有名氣的吳炳新開發了三株口服液,當年銷售額1.25億元,兩年後年銷售額已逾80億元,這個數目是當前湯臣倍健年營收的兩倍。

在同行們還在登報紙廣告的時候,吳炳新已經把三株的廣告刷到了農民的豬圈裏。他打造的營銷網點,覆蓋範圍甚至超過了無處不在的中國郵政。

吳炳新的學生烏力吉則推出一雙可以讓糖尿病自我痊癒的鞋 ——馳譽藥磁鞋。他的銷售主要在新疆和成都展開,一場活動賣四五千雙鞋是非常正常的。成都當時一篇報道記載,數萬人排隊購買藥磁鞋,讓交通都癱瘓了。

垮不了的中國保健品:風險有多低 騙子就多囂張

所有的電臺都在播藥磁鞋的專題知識講座,講座太吸引人了,以至於便攜式小收音機突然在當地熱賣。

“蒙派”的發家史,就是中國大衆媒介的變遷歷史。從發報紙、到刷牆、再到進社區宣講,最後,他們在三四線城市的電視屏幕上紮下了根。

2000年之前,中國的地方報紙,電視臺,廣播,1/3到1/2的廣告都來自蒙派;中國的二流影視明星,主要的廣告合同來自蒙派產品。

蒙派產品養活了中國的二流影視演員,也托起了地方媒體的飯碗。以致到了公司利益綁定當地經濟的地步。

隨後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一名老漢在喝下三株口服液後身亡,該情況引起了大家對產品的恐慌,至此三株口服液銷售開始斷崖下滑。

三株是委屈的,因爲產品啥都沒加,對人體沒有任何作用,怎麼可能致死?不服氣的三株集團毅然打起了官司,證明自家產品成分清白。官司最後贏了,三株集團沉冤得雪,致死是謠言,但也無法挽回品牌的死亡了。

這是中國保健品最初的莽荒時代。

2.腦白金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2011年前後,創造性地洗了幾代人腦的保健品教父 —— 史玉柱作出了保健品行業已是夕陽產業的判斷,認爲該產業已經難有作爲。

在這個時點,政府對保健品行業的監管趨嚴,競爭加劇,產品越來越難賣,都使得保健品的前景蒙上陰影,至此,史玉柱不在把重心駛離了這個他最熟悉的領域。

垮不了的中國保健品:風險有多低 騙子就多囂張

事實上,在腦白金的成功之後,史玉柱再造了黃金搭檔、五糧液黃金酒等幾個保健品品牌,都是越做越差,無法取得更大的成功。

打臉的是,過去8年保健品市場非但沒有萎縮,年均增速依舊在25%以上。

比起蠻荒時代,保健品行業進步了不少——不敢再像以前那般添加各種無效成分。而是添加西藥化學成分,確定有治療的作用,基本無害,過得了藥監局那一關。

史玉柱是沒跟上時代:老搞沒效的保健品,始終是不行的,得正規化,效果得立竿見影,雖然不是賺快錢,同樣也可以賣幾十億,毛利率照樣很高。而這,也是目前國外GNC、康寶萊、Amway,國內湯臣倍健們的玩法。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歷經那麼多的政策打壓,渠道變更,無效保健品喫死人,中國保健品業依然長盛不衰。醫保禁刷實在不算什麼,中國的保健品行業生命力絕對遠超大家想象。

二、撇脂戰略

但在這裏,我想引出保健品行業永恆的撇脂策略。

撇脂顧名思義,就是快速拿掉最肥的那一塊,在產品剛上市時,利用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利用鋪天蓋地的營銷,獲取遠高於成本的收入。然後降價換量,或者退出市場。

每個保健品,不是被證僞,就是在被證僞的路上。當使用的人一多,效果就徹底被暴露了,模仿也會蜂擁而至,商人們要做的,就是儘快銷售,在山寨大軍與證僞大軍之前,把錢都賺了,然後迭代搞新品牌新產品,或者拿着錢去風流快活。

回首過去,每款保健品都會因爲兩個點消亡:被山寨,或者被證僞。這也是保健品行業一直在變革的原因。

撇脂玩法的壞處是,保健品需要一直迭代,很難有老品牌,老產品,老公司。不信大家可以看看,全球到底有多少保健品巨頭?

三、保健品的不變套路

保健爲營銷學提供了太多案例。

廣泛運用媒體,並且充分調動人性。

如在《反對黨八股》這篇文章裏,領袖說的策略:

“說理的首先一個方法,就是重重地給患者一個刺激,向他們大喝一聲,說,你有病呀!使患者爲之一驚,出一身汗,然後叫他們好好治療。”

本身有20年的餘壽的人,被引導成只有3年命,隨後喫下產品,只活了10年,對賣家感恩戴德。

而另一個方法是,講一個歷史悠久的故事,請大咖站臺。

某保健品官網記錄了已故領導人與企業的淵源,其中一個故事是這麼說的。

1973年9月,法國總統蓬皮杜訪華,期間對周總理說起,父親50年前在山西和綏遠一帶傳教,曾經患上關節炎,雙膝疼痛難行,後來服用該公司的保健品後,立收奇效。來華之前,總統的父親特地囑咐,希望能給他帶回這款保健品。總理聞聽後欣然應諾,指示層層下達,公司馬上特製了一批產品,作爲特殊國禮送給了蓬皮杜總統。只不過蓬皮杜總統的父親里昂·蓬皮杜,在1969年2月4日就去世了。

過往被打掉的重大傳銷團伙裏,半數以上是搞保健品的,每個保健品推銷員,都能說得大爺大媽們六親不認,只聽自己的話。

保健品行業進化多年,事實上這些核心套路,經營策略,並沒有變化很多。

渠道一直在換,從大街到各大藥房,漫天橫幅換成了網絡廣告,電視廣告升級成了保健頻道,傳銷變成了微商,手段跟上了時代,只是概念變得更加難以證僞,如是而已。

但人性是始終不變的。

當下廣告模式,銷售渠道失效了,那就再開拓新的。這一款保健品被證僞,那就再造一個,往藥品的方向靠,使得其效果更明確,消費者難以分辨其價值。

對消費者來說,誰又知道是自身免疫和安慰劑機制還是保健品在起作用呢?人們總是需要爲健康而支出,自用也好,送禮也罷。

四、新一輪的進化

新一代的保健品龍頭們,最近各自面臨的困局不小。

阿膠據說已有近3000年曆史,歷來都是王室進貢送禮的佳品,與人蔘鹿茸並稱中藥三寶。東漢期間,《深農本草經》有了阿膠的記載,梁朝《名醫別錄》中有阿膠:“生東平郡,出東阿”。

東阿阿膠無疑是一個金字品牌。

有趣的是,阿膠不過是近十幾年開始流行,稍往前的近現代,反而找不到如古代那般詳細的阿膠史料。而阿膠宣稱其功效爲補血,現代醫學指明,補血補鐵元素就好,阿膠的原料爲驢皮,即氨基酸,不含鐵元素。

垮不了的中國保健品:風險有多低 騙子就多囂張

這兩點真相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憑藉厚重的歷史故事,東阿阿膠過去實現了輝煌的業績,阿膠補血的概念,也深入人心。

但這個老字號如今業績不太妙,增長停滯,衍生的阿膠糕,飲料都乏力,繼續提價,怕是已經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承受範圍。

仔細想想,以老字號爲賣點,這一點不正是違背了撇脂戰略嗎?東阿阿膠有可能囿於品牌反而阻礙了迭代了。

最近質疑驢皮功效的聲音越來越多,而福牌阿膠,其他衆多的山寨大軍都在進發。這兩點,都是毀掉一個保健品的招數。

另一邊,安利、湯臣倍健們也不妙,他們的核心產品 —— 維生素保健品常在各個平臺被吊起來打。

有人科普:效果更好的維生素藥品,只要花幾塊,而保健品維生素賣到過百元。

每一個學醫的人都知道,療效和安全性應是幾塊的國藥準字維生素更好。然而對大衆來說,他們所接觸到的渠道廣告、推銷員,每一個都在說百元的更好。

湯臣倍健們即使有鴻茅那樣的權利,讓各大平臺把這些貼刪了,把科普者教育了,也改變不了質疑的種子生根發芽,該過程是不可逆的。

而在這些風險之上,現在又後院起火,醫保禁止報銷,藥房渠道被徹底堵住。可想而知,這些中國保健品龍頭又要準備新一輪的進化了。

五、結語

綜上,即使政府已在藥房渠道上有所打擊,但是對中國保健品產業來說,仍然不至於傷筋動骨。

就個體而言,確實會有部分保健品公司,在證僞風險,山寨風險以及渠道受阻三重作用下,跟不上趨勢,逐漸掉隊被淘汰。

但是,這個行業總歸是長青行業,中國人越來越老,越來越多錢,越來越長壽,最好越來越蠢,這些都是保健品行業的安全邊際。

最後,引用鴻茅藥酒董事長在微博上的一段令人心寒語錄:

“中國難於產生世界民族品牌,重要的是不良媒體,利慾薰心的記者,不顧民族利益,不求事實真相,胡編亂造,斷章取義,把艱難前行的民族品牌、本土企業扼殺在搖籃之中,這是民族的悲哀,媒體的恥辱。”

當騙局如此簡單,風險如此低,利潤如此豐厚,騙子們不囂張,不瘋狂纔怪呢。

本文源自王雅媛港股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