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中國金融學院的最早的建設者之一,作爲中國金融學科的開拓者之一,羅興老師生於 1940 年,20 歲時進入“華北人民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那個年代的教育資源比較有限,許多專業也沒有系統的教科書,學生們除了上有限的課程外,剩餘時間都紮根於圖書館,啃馬列的原著,讀天南地北的書,在這種貧乏的學習條件下,卻反倒磨練出了他們那一代人的刻苦鑽研的精神,沒有現成的經驗學習,就努力摸索去開拓一條新的道路。直到 2000 年貿大與金融學院合併以後,羅老師才又與黑老師在一個大學共同任教。

“薪火”專題:羅興老師

教師簡介

羅興老師,中國金融學院的最早的建設之一,擁有55年黨齡的中共黨員,見證了貿大金融學科的發展歷程。

如果時光倒流 60 年,你於 1960 年考入大學,你的大學生活會是怎麼樣的?今天,我們有幸採訪到了原中國金融學院(貿大金融學院的前身)的羅興老師,讓我們一起走進六十年前大學生的激情歲月。

1

回顧歷史,寄語青年

作爲中國金融學院的最早的建設者之一,作爲中國金融學科的開拓者之一,羅興老師生於 1940 年,20 歲時進入“華北人民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那個年代的教育資源比較有限,許多專業也沒有系統的教科書,學生們除了上有限的課程外,剩餘時間都紮根於圖書館,啃馬列的原著,讀天南地北的書,在這種貧乏的學習條件下,卻反倒磨練出了他們那一代人的刻苦鑽研的精神,沒有現成的經驗學習,就努力摸索去開拓一條新的道路;廣泛涉獵,也讓學生們對世界有了超出於自己專業領域的更廣泛的認識,這也是那一代人的一筆巨大的財富。

1964 年,年少的羅老師就成爲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有着 55 年黨齡的他在今天和我們談論起長征的歷史、根據地的建立等不朽的故事時仍激情澎湃。曾經歷史書上的那一幕幕歷史在他的勾勒下鮮活了起來。羅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他的父母——父親參加了賀龍將軍帶領的紅二方面軍,母親在北京大學的一二九運動中十分活躍,由此羅興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關於紅軍長征的詳細歷史,包括三路紅軍途中的艱難困苦和最後勝利的不易。除此之外,他也談到自己的家人和黨的故事,不僅羅老師自己的思想覺悟很高,羅老師一家人的青春都是奉獻給了祖國,祖父、父親到叔父都是紅軍,母親一生爲祖國而奔走,愛人黑老師也是在 1966 年入黨並在畢業後志願到新疆去支援祖國的建設……在他們身上,我們彷彿聽到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時代號角,和他們內心肺腑的揮灑熱血的渴望。雖然他們那幾代人也因爲時代的動盪也經歷過一些波折,但老師仍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越是這樣不易,才越是珍惜這些經歷。這些經歷給了我們這一代人更堅毅的品格和更全面的認識世界的視野。我們要做的,既不是像某些人一樣一味的空喊口號,也不是把西方的那一套都搬過來,稀罕人家樣樣都好。我們要認識自己的不足,在反思中追求進步。”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時代印記,他們這幾代人的擔當感和使命感確實讓人敬佩。

當我們問及與愛人的艱難曲折時,他也毫不諱言。二人都在 1960 年就讀於華北人民大學,在大學期間經歷的院校調整,又被分配到北京師範學院。在畢業時二人都懷着對祖國的滿腔熱情而奉獻——羅老師留在北京五中任教,而黑老師遠赴新疆支教。兩人分隔遙遠,卻也彼此間感情不減,也無悔於當初的選擇。不過不久後,羅老師工作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不得已回到老家。改革開放後,羅老師到了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學習,黑老師前往湖南大學學習,隨後二人在安徽大學任教。後來,羅老師才輾轉來到中國金融學院,黑老師前往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直到 2000 年貿大與金融學院合併以後,羅老師才又與黑老師在一個大學共同任教。在經過曲折的人生之後,羅老師認爲我們在懷有對祖國自豪感的同時,也應該居安思危,懂得思考祖國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對當今的複雜形勢有謹慎而樂觀地思考和判斷。

2

艱苦奮鬥,參與金融學科建設

我們不免要問起羅老師教授的專業和中國金融學院的成立,於是羅老師談起了建國以來財經類專業的狀況。羅老師教授的是政治經濟學,他坦言由於建國初期的計劃經濟模式,大學中對財會類經濟類專業不夠重視,學生們也不願意學習。唯一能選擇的有關專業就是政治經濟學,這也正是羅老師學習的方向。而改革開放之後,隨着市場經濟的推行,國家越來越感受到金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特別是在1980年價格闖關失敗以後,這一要求日益緊迫,於是不久後就有了中國金融學院的創立。而在初創之時,學院也遭遇了很多的不理解和反對。有了陳雲和鄧小平支持後,學院發展才漸漸走上正軌。而羅老師也作爲第一批教師,走在了中國大學金融教育的前沿

3

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隨後我們的話題走向現在同學們的大學生活。有一位同學提出了關於本科期間如何進行科研的問題,並具體就研究選題和研究方法選擇做出提問。而羅老師則強調本科期間仍然以通識教育爲主,不力求做出有價值的科研成就,只求追隨自己的興趣,真正弄明白並且瞭解一個問題。此外更爲重要的是開闊的眼界——不應該特別限制自己的鑽研方向,還有獨立思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思考,從而得出自己的問題,有自己的數據,自己的結論。並且,羅老師還舉了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的文章:“大學階段不該學金融?”內容爲例來向我們說明,引發了我們的思考。這一話題引發了志願者們和羅老師的大討論,話題甚至涉及到了高中的分科制度,高考的選拔制度,房地產分城施策方法,廣西邊民問題,以及最近的清華取消博士畢業硬性要求的新聞。

而對於我們提到的大學生較迷茫,無法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羅老師的一句話像是給我們喫了一劑定心丸“從我這麼多年的經驗看,不變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能在中學就發現自己的興趣,並堅持一生那自然是極好的,但這種情況確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是在不斷尋找和修正中才找到自己喜愛的事業。也沒有必要過早的把自己侷限在較小的範圍,禁錮了自己的視野,要打開思路”。

結語

退休後的羅老師仍堅持每日讀各類報紙,瞭解時事信息,已經79歲的他談話中條理清晰,思路開闊,舉止矯健,我們在他身上了看到了“終身學習”的魅力,希望我們都能爲建設偉大的祖國奉獻一份自己的小小力量。共勉。

UIBE志願服務中心

文案:郭華玉 黃澤遠

排版: 曾宇君

2019年5月11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