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公佈的甘孜州2019年第一季度“甘孜好人”名單中,我校老師沈慶恆光榮上榜。

5月10日,記者有幸採訪到了沈慶恆老師,深入瞭解到了沈老師於甘孜州扶貧期間的工作情況。

沈慶恆系我校對口幫扶甘孜州稻城縣巨龍鄉瓦龍村脫貧攻堅的駐村幹部,現任我校採購與招投標管理中心副主任,稻城縣巨龍鄉黨委副書記(掛職)、稻城縣巨龍鄉瓦龍村駐村幹部。

(沈慶恆在農民夜校爲村傳達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在記者對沈慶恆老師取得“甘孜好人”這一榮譽稱號表示祝賀時,沈老師很謙虛地回應道,獲得這項榮譽是很意外的,只是把學校所安排的扶貧攻堅任務落到了實處罷了,但同時作爲甘孜州十位“甘孜好人”中唯一的扶貧幹部也是深感欣喜與榮譽。在談及扶貧工作時,沈慶恆也坦言在工作開展中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首先便是氣候適應的問題。稻城亞丁處於高海拔地區,空氣稀薄,天氣寒冷,而沈老師被委派的時間又恰好是冬季,一進入甘孜州的地界,便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憑着堅強的意志力,沈慶恆克服了身體上的不適,在瓦龍村“安了新家”。

勉強適應自然環境後,新的問題卻又出現了。瓦龍村屬於藏區,除了少數年輕人和村幹部能說一些簡單的漢語,其他村民都以藏語交流。這給調查村民們的生活居住情況帶來了巨大的難度,但沈慶恆不放棄,帶着幾名村幹部,連比帶劃,硬是挨家挨戶把村民情況調查了個遍。準備具體開展扶貧工作時,村長和村幹部卻不知該怎麼辦了。當地交通閉塞,教育落後,所以村長和村幹部的教育水平都不高,幫扶政策安排在那兒了,卻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

(沈慶恆在農民夜校爲村民傳遞脫貧知識)

此時沈慶恆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及人文風貌,在教育及醫療衛生方面提出並實施以下幾點舉措:

1、修建幼兒園。沈慶恆基於當地學校數量少且距離村民居住地較遠,兒童入學年齡晚等問題,提出在當地修建一個幼兒園,一來提前了幼兒的入學年紀,二來提高了當地的基礎教育建設。

2、新建鄉衛生院,公共廁所澡堂等基礎醫療衛生設施。在新鄉衛生院建立起來以前,當地居民想要看病都需前往距離居住地十五公里的鄉鎮衛生院,或是同樣要花上十幾公里路程的鄰近村衛生室。並且在衛生院任職的醫生大多不是專業水平,所以在修建基礎設施的同時,沈慶恆也在村子中選拔有一定教育基礎,能承擔責任有上進心的青年前往南充衛校就“農村醫學”專業進行學習。

3、擴展農村產業。給瓦龍村貧困戶購買藏香豬並運來發放,從稻城縣東義購買藏香雞苗給村民發放,到巨龍鄉西沙村購買紅杉木蜂桶並運來給貧困戶發放,這些皆爲村民養殖業奠定基礎並以促進其增收。結合貧困戶實際情況,爲崩呷家修建蔬菜大棚,爲阿濱家修建摩托維修鋪併購買相應配套設備,爲中擁家修建磨麪坊鋪併購買磨面機。

4、組織修建瓦龍村“和合廣場”以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搭建平臺。

(組織修建瓦龍村崩呷蔬菜大棚

在採訪中沈老師表示,參與脫貧攻堅任務是一種勇於擔當,是爲了實現2020年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全國脫貧奔康目標的不懈努力。脫貧攻堅工作是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當沈慶恆在甘孜州的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果時,對於家庭他卻表示有所愧疚。沈慶恆育有一子一女,目前兒子10歲,女兒現在將近兩歲半,在處於陪伴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卻毅然決然投身到駐村幹部的隊伍中去,舍小家而爲大家,爲瓦龍村村民生活條件的改善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調查貧困戶情況)

在採訪的最後,沈慶恆表達了對我校大學生的期望。希他望我校大學生有機會的話,多到藏區走一走,去看看那裏的地域風貌,體會當地淳樸的民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爲當地傳播正確的醫療衛生知識以及先進的思想觀念,踐行作爲一名醫生對社會應有的貢獻,爲實現健康中國、健康四川計劃添磚加瓦。

文字:張芳瑞

攝影:劉曼媛

編輯/排版:圈圈

責任編輯:檸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