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到1935年间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socialist realism)」成为唯一的审美标准之前,众多璀璨如群星的艺术家曾在苏联掀起过第一波长达十几年的先锋前卫艺术浪潮,20世纪的文艺风景也因为这次革命性的运动而陡然不同。

当然,这股浪潮不仅仅是绘画流派上的一次颠覆与革新,它更是创造了一种深远影响后世的新思维——世界范围内的文学、雕塑、设计、电影、摄影、音乐、建筑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可能性。

经过1950年代的解冻,1960年代的停滞,伴随着文化管制的逐渐松动,在1970年代末期,苏联第二次文艺浪潮再度兴起。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新爵士乐(New Jazz)的爆发。

1970年代后期,整个苏联社会的气氛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西方的文化与消费,已经透过铁幕层层渗透进了年轻人的生活中。曾经被禁止的东西,早就化作潜流,成为触手可及的享受。

爵士乐的再度兴盛就是青年文化复兴的重要标志(1922年爵士乐就已经在苏联流行,只不过1930年代后期就被禁了)。借助1950年-1960年代刻录在X光片上的「骨碟(Bone Disc)」的传播,曾经属于权贵或者专业人士才能享用的资本主义「靡靡之音」,已经成为了大众日常取用的精神消费品。

1960年代末期开始,爵士乐开始了苏联式本土化进程——官方虽没有正式引进西方流行音乐,但歌词和表演风格符合意识形态要求的本土爵士乐队,已经可以通过国营唱片公司 Melodiya 发表自己的唱片。唯一的限制就是,他们不能叫「乐队(Band)」,得叫「人声器乐合唱团(VIA)」才行。

透过广播电视等主流渠道,赞颂美好生活的轻松愉快的爵士,走近了千家万户。而在主流之外的音乐世界里,一些更具探索精神的小众音乐人正在忘情地投入「新音乐」的世界。

他们逐渐脱离了传统爵士乐的束缚,不论是在音调、和弦、音律上,还是在音乐的抽象意义上,都过渡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就像20世纪初那些开创流派的苏俄艺术家一样,他们不再重复已有的经典作品,也不想去模仿欧美的同期作品。他们想要的,是创作一种属于苏俄土壤的新音乐。

在这万花筒般的声音世界里,他们找到了后世被称为自由爵士/前卫音乐的东西来表达自己。其中一位被封为「苏维埃新音乐之父」的人,就是来自维尔纽斯的斯拉瓦·加涅林(Slava Ganelin)。

他和自己的乐队 The Ganelin Trio 创造了一种无法被复制的音乐(后世的乐评人这么评价道)。

伴随着苏联新爵士黄金时代的来临,除了乐队和器乐演奏之外,一位另类的少数民族女歌手脱颖而出,刚刚20岁出头的她,就以自己非凡的声音条件(当时唯一一个女性呼麦歌手),和无可比拟的现场即兴功力,在俄国前卫爵士圈声名鹊起,参与多个乐队的人声演唱。

她就是来自图瓦共和国的珊蔻·娜赤娅克(Sainkho Namtchylak)。

1986年,珊蔻凭借自己的出色表现在克拉斯诺达尔的「全苏民歌大赛」中夺得了第二名,并进入到国家级歌手行列,开始在欧洲、美国、大洋洲巡回演出。不过,在「民歌歌手」和「爵士歌手」身份之外,她正酝酿着更加猛烈的一次尝试,她将把世界音乐与新爵士再一次颠覆,创造属于自己的声音。

戈尔巴乔夫的社会改革创造了一个空前自由和开放的创作氛围,曾经地下/半地下的音乐人们,纷纷登上了更大的舞台,并逐渐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于是,苏维埃新爵士的元老们,表现出了更大的叛逆力量。他们自豪地称自己是「第二文化」,按照自己的标准和原则运作,打造自己的审美体系和作品风格。

在这个混杂了摇滚乐手、先锋爵士乐手、诗人、画家、舞蹈演员、雕塑家、作家的圈子里,每个人都在试图颠覆的,不止是苏维埃的文艺传统,他们甚至期望颠覆俄国沉重的传统文化枷锁。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横跨众多艺术门类的天才型人物,就是谢尔盖·古廖金(Sergey Kuryokhin)。

古廖金是「流行力学(Popular Mechanics)」的演出指挥,或者说这个庞杂项目的经理人。他所邀请参与表演的成员并不一定是当红的摇滚乐手,也可以是艺术家、画家等等。

他开始把这个演出项目搬上舞台,每一场演出都无法被复制,因为每一次参与的人都不同。到后来,他开始接收到不少来自西方国家的邀请,而他也为这个组合加入了更丰富的元素。比如各种动物……在很多场演出上有诸如马、牛、鹅。它们就那样在舞台上飞来飞去……还有坦克,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次演出中他还搞来了一台坦克。

毫不意外,能在古廖金的豪华阵容中拿起麦克风站在舞台中央,领衔人声演出的,必须是珊蔻(当时苏联最火的摇滚乐队KINO的主唱维克多·崔,也不过是阵容中的吉他手)。

在这场影响深远的音乐新潮流中, 珊蔻始终是活跃而抢眼的一份子。经过多年的她已经对人声有了超过少数民族、异域等标签化风格的理解,「呼麦」只是众多声音表现技法中的一部分。声音与感情,身体与意识,在她的掌控拿捏之下,有了更为实验的表现。

1989年,珊蔻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机遇,她参加了「阿巴坎国际爵士音乐节」。这曾经被世界遗忘的西伯利亚小城在那年夏天,迎来了无数国际客人——瑞士、德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北欧等地的音乐人、唱片公司经理人、乐评人纷纷前来观看隐藏在铁幕之后几十年的音乐瑰宝。

两年后,1991年,34岁的珊蔻早已彻底跻身国际行列,并于同年发行了人首张专辑《Lost Rivers》,凭借这张充满了争议的先锋作品,成为与小野洋子(Yoko Ono)齐名的女性音乐创作者。

纵观苏联后期激进前卫的文艺尝试, 珊蔻在音乐上的成就绝对是独一无二的。BBC电台主持人,新音乐历史学者 Alex Khan 就曾在文章中盛赞:「她过去十年(1990-2000)在喉音演唱上的表现,要大过苏联时期的任何国际成就。」

随着苏联的解体,铁幕岁月里疯狂而爆炸式的浪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有些财富,甚至还没来得及被更多人知晓,就已经遗忘于21世纪的快速信息交换中。

苏联爵士的新浪潮年代虽已褪去,62岁的珊蔻依然活跃在音乐舞台之上。除了依然旺盛地与各路前卫音乐人合作之外,她开始再次用独特的嗓音诠释融合了界音乐的,温和而内敛的爵士乐。

比如这首2019年珊蔻最新专辑中的一曲《工人之歌》:

2018年,珊蔻与囊括世界各地优异音乐人的组合——珊蔻与乐队Sainkho Kosmos于战马音乐节首次登台演出,有别于昔日以个人的形式演出,此次演出珊蔻与认识多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音乐家——包括二重奏合作伙伴、现任职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Ned Rothenberg;认识超过25年的鼓手/主唱Samm Bennett;即兴吉他手Kazuhisa Uchihashi以及贝斯手Peter Scherr,将爵士、世界音乐、实验声响、即兴与图瓦传统民谣等各种元素融合再造,创造出前所未见的音乐现场,深深震撼北京、上海,许多观众直言珊蔻的演出是一生必看的现场。

2019年5月25日

珊蔻与乐队Sainkho Kosmos

@坚果NUTS LIVE HOUSE

预售|Presale

早鸟

Early bird

¥230

预售

Presale

¥260

双人套票

Double

¥468

现场

Door

¥300

5月11日 20:30|indie/folk|方拾贰

5月12日 20:30|punk|贺兽

暴青|反手一刀|TR|伤心病团

5月16日 20:30|folk|土地测量员

5月17日 20:30|rap rock|CMCB

坚果

INSTAGRAM|nutslivehouse_20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