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年早春,漸漸回暖。皇后坐下來用早餐。今天來了一套全新的手工餐具,黃金、烏木和陶瓷在陽光照射下十分好看。王位繼承爭奪戰終於結束,第11個孩子也平安渡過滿月,這頓早餐終於可以慢慢享受了。

1758年隆冬,窗開着,僕人瑟瑟發抖,但皇后不想關窗。茶還在壺裏煮着,但她沒多少時間慢慢享受。爲收回上次割讓的富庶省份,戰爭必須打。又是那個「瘟神」!當年不嫁給他是對的!唉,國內的事也好多,稅收改革勢在必行,可貴族都不好對付呀,還有大學和教會改革。忙死了,這第二杯熱巧克力就不喝了吧。

1765年秋日,寒意已深。七年戰爭都打成世界大戰了,明明差點那個瘟神就要自殺,沒想到中途殺出個腦殘粉。結果某省沒收回來,還死了那麼多人。昨天,弗朗茨也走了。這餐具工藝真好,15年沒多少改變,可這金色太刺眼了,都換成黑色吧。不,這房間也不想呆了,還是去看看約瑟夫那有什麼可以幫忙的吧。

Frühstückservice der Kaiserin Maria Theresia

Anton Matthias Joseph Domanek (Wien 1713 - 1779)

1750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以上腦洞文是根據歷史,參考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最新官方導覽小冊子《New Insight》寫的文章,強推這本書,角度都非常有趣!

應該有人猜到這個皇后是誰了。猜到的可以拉到最下面的點個「好看」然後轉發啦~~而沒猜到的,高亮的部分我簡單解釋了一下,本人德奧歷史萌新,如有錯誤請指出。

皇后

瑪利亞·特蕾西亞·沃爾布加·阿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德語:Maria Theresi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1717年5月13日-1780年11月29日),哈布斯堡君主國史上唯一女性統治者,頭銜亦包括:

奧地利女大公

匈牙利女王

波希米亞女王

瓜斯塔拉女公爵

皮亞琴察女公爵

帕爾馬女公爵

神聖羅馬帝國皇后

洛林公爵夫人

托斯卡納大公夫人

她被稱爲奧地利國mother,甚至有人把她叫作女皇,乃至奧地利史上最傑出的君主。

Andreas Møller,1727,Erzherzogin Maria Theresia im Alter von elf Jahren, Kniestück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王位繼承爭奪戰

1740年10月2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六世逝世,並無遺下男性後嗣,而根據卡爾六世於1713年所頒佈的《國事遺詔》,其長女瑪麗亞·特蕾西亞有權承襲其奧地利大公之位,而她夫婿弗朗茨·斯蒂芬則可承襲其神聖羅馬帝國帝位。

可是歐洲諸強並不承認,而德意志的三大諸侯國--普魯士、巴伐利亞和薩克森更極力協助瑪麗婭·特蕾西婭的堂姐夫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登上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即卡爾七世。反奧陣營裏最積極的一方普魯士在1740年12月16日正式向奧地利宣戰。奧地利則聯合英國、波希米亞、匈牙利、荷蘭、西里西亞及俄國,抵抗反奧陣營的入侵。

以兩次西里西亞戰爭爲主,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持續了8年。雙反你來我往,瑪利亞·特蕾西亞第一次展示了她的軍事才華之餘,更顯示她作爲女性統治者的魅力,特別是在獲得匈牙利的支持上。

最終戰爭以割讓奧地利最富庶的省份西里西亞給普魯士等爲代價結束,瑪利亞·特蕾西亞坐穩奧地利女大公的寶座,其丈夫弗朗茨·斯蒂芬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Maria Theresia als Königin von Ungarn zu Pferde

孩子

在家庭生活上,瑪利亞·特蕾西亞無論扮相還是遭遇,都和英女王維多利亞蜜汁相似,她20年來生了16個孩子!其中活到成年的有11個,而維多利亞則有9個。而這20年裏有大半時間她還在位且沒有疏於社稷,這在經常有絕嗣隱憂的歐洲王室當中太難得了。

她的子女包括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和 利奧波德二世。雖然她本人是戀愛結婚,但卻把大部分女兒都當作政治聯姻的工具,其中最有名的是她的小女兒、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奈特。其他女兒中,瑪麗婭·阿瑪麗婭許配給了帕爾馬公爵,瑪麗婭·卡羅萊納則嫁給了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多一世。只有她最喜歡的女兒瑪麗婭·克里斯蒂安娜在破例的准許下嫁給了薩克森選帝侯的幼子阿爾貝特·卡西米爾(一位光蛋王子),並以泰斯辰公國(duchy of Teschen)爲嫁妝;在岳母的刻意提拔下,兩夫婦後來一起擔任過荷蘭和匈牙利總督。

Martin van Meytens,The Imperial Family,1754

你奧這麼偷懶的嗎?兩年後直接來一幅。

Martin van Meytens,The Imperial Family with Marie Antoinette,1756

七年戰爭

七年戰爭是一場主要發生在1756年至1763年之間的大規模軍事衝突,以英國及普魯士爲首的軍事集團和以奧地利、法國和俄羅斯爲代表的軍事同盟在歐洲及美洲等廣大地區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可以說是史上第一次有世界大戰意味的戰爭。

對於奧地利來說,這場戰爭主要是爲奪回西里西亞而對普魯士而戰。瑪利亞·特蕾西亞在王位繼承爭奪戰後數年一直以此爲目標,進行了軍隊改革,並且與王室一直以來的死對頭法國波旁王室和日益強大的俄國結盟,可以說是佔有優勢的。然而......

Maria Theresia und kleine Mozart

「瘟神」

她是奧地利史上最著名的君主,建了美泉宮,把小莫扎特(正版的!)捧在膝蓋上;他是普魯士史上最著名的君主,建了無憂宮,把小巴赫(正版巴赫的第三子)請到宮裏爲自己吹長笛伴奏鋼琴。

他是腓特烈大王。和瑪利亞·特蕾西亞同在1740年登基,小時候她拒絕過他的求婚,明明是著名基佬的他,從王位繼承戰開始就追着她打。終於,在七年戰爭中,他被自己蔑稱爲「三條裙子」奧地利女王、法國路易十五情婦蓬帕杜夫人和俄國女沙皇伊麗莎白聯合,逼到要自殺之際,女沙皇伊麗莎白去世,她的外甥彼得三世竟然是個出了名的德棍,宣佈倒戈支持普魯士。於是就有了腓特烈大王絕處逢生的「勃蘭登堡奇蹟」。奧地利永遠失去了西里西亞。

The Flute Concert of Sanssouci by Adolph Menzel, 1852, depicts Frederick playing theflute in his music room at Sanssouci as C. P. E. Bach accompanies him on a harpsichord-shaped piano by Gottfried Silbermann

改革

由於在七年戰爭中沒有收復西里西亞,瑪利亞·特蕾西亞爲了鞏固中央集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當然對比她兩個直接炸了般激進的兒子,還算溫和,這已經足夠讓她們仨被稱爲「開明專制」君主。

她推行的改革簡單來說包括:通過向貴族增稅來穩定國家財政;通過放鬆封建生產關係來解放農民生產力;維也納大學改由國家控制以俗世化、人性化,其他大學的神學主導課程也擴大爲科學及歷史各方面,後期更推行不論性別6-12歲兒童都將在學校接受教育的要求;通過國家控制宗教活動方式,對天主教進行改革。

關於弗朗茨一世的英文記載實在太少,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個2017年奧地利最紅電視劇《瑪利亞·特蕾西亞》,我只看過一些片段,裏面的弗朗茨挺好玩的。

弗朗茨

前面說到,瑪利亞·特蕾西亞跟維多利亞女王很像,最像的一點是,她們都是自由戀愛結婚,婚後都與丈夫非常恩愛——雖然坊間有傳弗朗茨喜愛尋花問柳。然後丈夫都是先他們而去,她們的餘生都只穿黑色的衣服

弗朗茨在1765年8月因爲胸膜炎猝死後,據說她總是在孤獨和祈禱中度過每年的8月,每隔一個月的18日都用來當作他的紀念日。她把頭髮剪短,她不去想兩人間的不愉快,只記住了他的溫暖和活力。

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當年親自策劃了第一屆世博會,還爲此興建了一個紀念博物館,維多利亞後來把博物館命名爲維多利亞及阿爾伯特博物館,即舉世聞名的 V&A 。弗朗茨一世雖然沒留下那麼文藝的遺產,但兩人在維也納皇家墓地的那個美輪美奐活靈活現的雕塑合棺,相比其他齊齊躺平的合棺,是非常值得一看了。

Heinrich Füger,1776,Empress Maria Theresawith Her Children,Belvedere

約瑟夫

1965年弗朗茨一世逝世,約瑟夫二世繼任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在母親瑪利亞·特蕾西亞於1780年去世前,兩人維持共治局面,謹慎虔誠的母親,常常約束管制約瑟夫過激的啓蒙思想與政策。

約瑟夫二世的改革可以說非常超前了:他在國內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廢除農奴制,剝奪帝國境內各天主教的主教特權等。在單獨治國的十年間他發佈了一萬一千條法律與六千項行政法令。在天主教的奧國史上,第一次加爾文教派、路德教派與天主教會能融洽地共處在一起;同時,他也結束猶太保留區的設治、廢止猶太人需繳交特別稅與穿着黃色補釘的歧視規定。

他不斷地走訪地方、考察民情,努力設計各種符合理性又有效率的行政改革與集權政策,譬如行政部門採用考績制,並使用專業人員;稅收不由等級議會管理,而由君主直接徵收;每年召開的等級議會被禁止,由君主決定是否開會議政;按照普魯士的體制建立一個密探網,以進行對官僚、貴族的監督調查;他規定德語爲唯一的官方語言,來強化行政效率與統合各民族,結果激怒了國內其他民族,最終使約瑟夫的理性政策大打折扣或被推翻禁止。

晚年的約瑟夫遭受接踵而來的叛亂與挫敗,當他臨終時,遺命在自己的墓碑上題字:“這裏躺着約瑟夫二世,一個很努力但全部失敗了的人”。

他的弟弟利奧波特二世繼位,約瑟夫只有兩個女兒,全數夭折,而利奧波特竟然和母親打個平手,生了16個,以至於約瑟夫還多次寫信祝賀他:太好了,你生了我就沒有壓力了!(所以真的是超前)。可惜利奧波特也是短命,只統治了兩年。後面的帝國,已經是沒眼看了。

最後,就是爲了這張圖,我才寫了那麼長的:)這纔是歐洲王子們該有的樣子啊!

Joseph II (right)with his brother Peter Leopold, then Grand Duke of Tuscany, later Emperor Leopold II, by Pompeo Batoni, 1769, Vienna,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