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斷水君

這是一篇軍事文章,跟當下某件與顏色有關的娛樂對抗事件無關。

我們在軍事演習中,經常看到“紅藍對抗演習”這個概念,由部分兵力扮演假想敵,也就是藍軍,與任務部隊——也就是紅軍進行對抗過照,幫助紅軍提高戰鬥力。

任務部隊被稱爲“紅軍”好理解,紅色在中國是一種喜慶色彩,重大節日掛紅燈籠,鋪紅地毯,結婚的時候穿紅禮服,本命年的時候穿紅褲頭扎紅腰帶。把我方軍隊命名爲“紅軍”既是傳統也有先例。

但爲什麼假想敵的軍隊是藍軍,而不是黑軍、黃軍、綠軍、白軍呢?

從紅藍對抗的起源來看,起源於戰爭中的標圖作業。最早進行沙盤標圖作業的是古羅馬軍隊,他們率先在沙盤上使用了紅色和藍色來表示敵人和自己。不過他們認爲藍色代表勇敢和忠誠,紅色代表血腥和暴力,所以選擇用藍色代表自己。

美軍在二戰時期,參謀人員在司令部標繪地圖時,也用紅色和藍色來標識敵我雙方,後來逐步才演變成對抗演習中的雙方力量。美軍標圖也跟我軍不一樣,他們也認爲藍色代表聯合、自由,所以己方採用藍色,假象敵採用紅色。比如聯合國維和部隊的主色調就是藍色。

前蘇軍最開始使用的紅色和黑色進行標圖,逐步也改成了紅藍色,他們就跟我軍一樣了,紅色代表革命。準確地說是我們跟他們一樣。

由此也能看到,用紅藍兩色來標識敵我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容易辯識。紅色是暖色,藍色是冷色,兩者的光譜差別很大,既不容易混淆,也寓意着水火不相容。

即便是從觀感上來看,紅色和藍色很難在同一畫面內融洽搭配,總會讓人覺得辣眼睛。所以中國畫和世界名畫中,除了一些宗教色彩很濃的作品外,很難見到紅色和藍色的搭配使用。所以警車的警燈就選用了紅色和藍色搭配,一冷一熱,冰火兩重天,很醒目。

特別是在彩色沙盤上進行標圖作業時,綠色、黑色都很容易與地表植被和其它標誌物混淆,白色則很容易受光線和視角影響。至於各個軍隊根據自己的民族性格和傳統,選擇其中的某一個顏色來代表自己,那是另一回事情。巧合的是,西方和東方剛好各自選取了紅和藍,也從顏色學的角度能看出雙方價值觀的對立。

此外,紅、黃、藍三種顏色是我們認爲的三原色,這三種顏色不可調製,但卻能調製出其它任何顏色,變化莫測,三色相加,就是最恐怖的黑色。這剛好跟戰爭、軍隊的特性是契合的,既可以製造一切,也可以毀滅一切。

那爲什麼不用黃色作爲對抗方呢?很簡單,因爲有一部分色盲、色弱人士,是辯不清楚紅和黃的差別的,所以如果要從三原色裏來選,要麼選紅色和藍色,要麼選藍色和黃色。比如灣灣的兩支政治力量,一個選擇了藍色,一個選擇了綠色,這個綠色就約等於黃色。

說到國民黨選擇藍色作爲其政治色彩,大家也就難免想到了青天白日,剛好跟我軍在紅旗指引下鬧革命形成了鮮明的色彩反差,從這個角度說,我軍的對抗分成“紅軍”“藍軍”,也剛好符合其革命史和情感認同,也算是一種不謀而合。

還有一點必須要說,紅藍兩個顏色在礦物質中很容易找到原料,製作成用來標圖的紅藍鉛筆。紅軍時期我軍參謀人員就使用紅藍鉛筆標圖,其中的紅色鉛芯也經常用鐵礦石代替,藍色鉛芯則用銅礦代替。假如換成白色鉛筆,很難想象用白色鉛筆在白紙上比畫的場景。

我軍從上世紀60年代就有班排規模的分隊對抗演習,但那時候沒有叫成紅藍對抗。進入90年代後,對抗演習的規模越來越大,分量也越來越重,同時隨着模擬交戰器材的發展,對抗的逼真度也越來越高,已經成爲了最貼近實戰的綜合訓練模式,還由此派生出了軍兵種的紅藍對抗,指揮機構的紅藍對抗,多方對抗等等。

隨便說一句,不管參戰方包括幾個國家和力量,多數人還是習慣只用紅色和藍色來區分你我,用其它的符號來進行國別的輔助標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