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者瞭解到,在鞍山市,傳統墓穴都在萬元以上,樹葬價格多在3000元左右,花葬則是500元起,而在“擁軍墓園”,抗美援朝老軍人、鄉鎮的復員軍人、烈士等特殊羣體不僅享受免費樹葬禮遇,墓園還不設使用年限、不收管理費用。據瞭解,在幫助本地已故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的同時,“擁軍墓園”還致力於幫助那些骨灰流落於外地的鞍山籍老兵回家安葬。

清明節前夕,53歲的遼寧省鞍山市軍屬唐斌來到弘蓮“擁軍墓園”,爲參加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父親唐會林挑選一棵2米高的松樹,將父親的骨灰盒埋於樹下。

斯人雖逝,那山、那樹、那枝頭綻放的花朵,卻都是逝者生命的另一種延續。唐斌告訴記者,之所以爲父親選擇樹葬,是因爲這裏生態環境好,而且還享受軍烈屬購買墓穴減免費用的禮遇。

不修墓穴、不立碑,將逝者骨灰葬於綠樹紅花之下——位於鞍山市大孤山鎮的弘蓮墓園,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環保型樹葬場所。這裏不保留骨灰盒,而是直接將骨灰埋到土裏,在上面栽種樹木、花草,樹枝上掛有逝者的名字牌和墓誌銘。

據墓園管理者葛繼紅回憶,小時候她家就住在現在墓園山腳下的村子裏,那個年代這裏鳥語花香。然而,1996年,當她從外地返回村裏時,驚訝地發現樹全都被砍光了,變成陰森森的“墳圈子”,到處是枯黃的雜草、裸露的岩石;聽不到小鳥的歡快叫聲,只有颯颯山風和風起時捲起的滾滾沙塵;林蔭地裏再也不見山花、野果,只能偶爾遇見拾荒老人沿着荒坡鏤耙荊棘雜草。

山林的凋敝令葛繼紅震驚,更引起了她對大山未來的深深思考。看着眼前的墳冢,她突然想到,何不倡導生態殯葬——樹葬。移風易俗,還綠色於大山。

爲了實現這個願望,葛繼紅把工作辭了,把房子賣了籌措資金,聯繫樹苗,上山搭建了窩棚,開始了植樹和基礎設施建設。風風雨雨20多年,她終於將原本一片荒蕪的山區,打造成遼寧省民政廳唯一批准註冊的環保型樹葬公墓。

隨着墓園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樹葬,來到墓園參觀和選購墓地的人也越來越多,這其中不乏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然而通過深入瞭解,葛繼紅得知,有一些退役老兵經濟條件不好,購買墓地對他們來說困難不小。

“樹葬不是‘搖錢樹’!送老兵最後一程,不能只算經濟賬!”經多方努力,葛繼紅從墓園內拿出山地40多畝,栽種樹苗4000餘棵,修建了擁有4000多個墓穴、價值1500萬元的“擁軍墓園”,並於2014年清明節期間正式對外開放。

記者瞭解到,在鞍山市,傳統墓穴都在萬元以上,樹葬價格多在3000元左右,花葬則是500元起,而在“擁軍墓園”,抗美援朝老軍人、鄉鎮的復員軍人、烈士等特殊羣體不僅享受免費樹葬禮遇,墓園還不設使用年限、不收管理費用。不僅如此,“擁軍墓園”還規定:對其他已故優撫對象優惠50%,每出售一個墓穴,就將其中百分之五的收益提取出來作爲擁軍優撫基金,用來幫助更多有困難的軍人或退役軍人家庭。

據瞭解,在幫助本地已故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的同時,“擁軍墓園”還致力於幫助那些骨灰流落於外地的鞍山籍老兵回家安葬。2016年3月,鞍山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啓動了一項公益項目,在全國烈士陵園尋找鞍山籍的抗美援朝烈士,最後分別在丹東、吉林、佳木斯等地找到了原籍海城、臺安、岫巖、大孤山的11位烈士,“擁軍墓園”主動將其中的3位烈士免費安葬在墓園內。

截至目前,弘蓮“擁軍墓園”已安葬了83位退役軍人和軍屬。(記者 宋子洵 通訊員 趙雷 鮑明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