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徽商留下的遍及長三角及全國的徽派建築,徽商助力徽州文化與藝術的勃興,徽駱駝的精神等閃爍絢麗的光芒,成爲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徽州鹽商衰落的直接原因是陶澍推行的鹽法改革,廢除綱鹽法,推行票鹽制。

《天下徽商》精彩內容搶鮮看

明清徽商縱橫商界400年,其時間跨度、成就、影響等達到中國商幫的頂峯。

單就積累的財富來說,許多徽商大賈富可敵國。比如,兩淮鹽商首總江春鼎盛時財富達2000萬兩銀以上,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不過6000-7000萬兩銀。而後來者胡雪巖的財富達到驚人的3000萬兩銀以上,土地超萬畝。

當時普通百姓一年收入是多少呢?有學者研究18世紀中後期,江南的市鎮農戶戶均收入在60兩銀左右,當時經濟十分發達的蘇州城市一棟中等規模房屋的售價在60、70兩銀之間。

那麼,19世紀中葉後,爲什麼徽州商幫不可遏制地走向衰落?爲什麼像江春、鮑淑芳、胡雪巖等富商大賈在一夜之間垮臺?而且垮的轟轟烈烈呢?

就徽商的四大支柱行業鹽典茶木來說,鹽商衰落在先,接着是典商、木商,最後是茶商的衰落,時間持續近百年,衰落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徽州鹽商衰落的直接原因是陶澍推行的鹽法改革,廢除綱鹽法,推行票鹽制。陶澍爲什麼推行鹽法改革呢?因爲鹽是封建王朝的第一大財源,但是清中期後,官鹽腐敗叢生,鹽價飛漲,農民“以稻一石易鹽一包(七斤四兩)而猶不足”。市面上官鹽滯銷,私鹽橫行。嚴重的財政危機威脅清王朝的生存。

鹽法改革,導致徽州鹽商重金購買的壟斷食鹽經營憑證:鹽引,成爲廢紙一張。不僅如此,陶澍還對徽州鹽商曆年積欠的鹽稅算總賬,抄沒家產,所以江春、鮑志道家族一夜之間破產。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徽州商人歷來以契約意識、健訟而出名,但是在封建王朝視商人爲微末的時代,他們不能與清王朝、皇帝等講契約,更是無處訴訟,維護自身的財產權。

就像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中說的一句話,“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徽州茶商必然一敗塗地不足爲奇。

徽商留下的遍及長三角及全國的徽派建築,徽商助力徽州文化與藝術的勃興,徽駱駝的精神等閃爍絢麗的光芒,成爲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

當然,反思徽商的衰落,至今仍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天下徽商》今日收官!

第五集《往事如煙》

將帶您領略徽商的興衰沉浮

沒看過癮?

不用慌!

2019年5月17日起

每晚9:20

安徽衛視將連續播出

《天下徽商》9集版

帶您繼續遨遊於徽州商人的世界

大型人文紀錄片《天下徽商》

已於

每晚8:00

登陸央視紀錄頻道

即將於

2019年5月17日晚9:20

登錄安徽衛視

海豚視界、愛奇藝

騰訊視頻、優酷視頻、

Bilibili視頻同步播出

敬請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