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国栋

1886年8月,中国北洋水师在李鸿章的指示下,由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四艘铁甲舰,对日本进行一次颇具争议的访问。同年8月13日,当中国军舰停靠在日本长崎港时,中国水兵与日本民众发生争执,最后演变为一场有预谋的血腥的屠杀。虽然在英国和德国驻日本公使的调停下,日本政府对中国给予了经济赔偿,但是中国海军却由此暴露了电报密码,为8年后的甲午战争失败埋下了伏笔。

长崎事件,北洋海军泄露了电报秘密,为甲午战争失败埋下伏笔

01、颇具争议的访问行为

1886年7月,满清政府的藩属国朝鲜发生内乱。日本、俄国、英国都想在朝鲜发展自己的势力,企图推翻亲中国的朝鲜王朝。在这样复杂的政治环境下,李鸿章认为必须出兵支持朝鲜政府,于是除了从陆路派遣清军入朝,还命令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主力赴朝鲜展示势力,以帮助当时参加中俄关于吉林东界勘定谈判的清政府官员吴大澄和俄国谈判。丁汝昌、琅威理接到命令后立即率“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等6艘军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操演。任务完成后,丁汝昌又奉李鸿章的命令率率镇远、定远、威远、济远四舰前往位于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进行检修,并展开对日本的“亲善访问”。而留下了“超勇”、“扬威”两舰在海参崴待命。当时日本和中国关系已经非常紧张,开战已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只是迟早的问题。李鸿章让亚洲最强大的海军访问日本,本来就是一种武力威慑而已。

长崎事件,北洋海军泄露了电报秘密,为甲午战争失败埋下伏笔

02、军纪涣散造成重大流血事件

1886年8月1日,中国北洋舰队到达长崎港,对日本进行访问。8月13日,一些中国水兵上岸寻花问柳(注:威海海战中,威远号管带林颖启和来远号管带邱宝仁在战争最紧要的关头上岸嫖妓,导致两艘军舰被日军鱼雷艇偷袭炸毁,可见北洋舰队的军纪之差),并酗酒斗殴,随后被日本警察平息。多名情绪激动的清兵前往警署继续闹事,并以军刀将一名日本警察刺成重伤,肇事水兵也受了轻伤并被逮捕。中国水兵在长官的鼓动下,聚众400多人,直扑警察局而去,而舰上的12寸巨炮则调转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这下日本可没脾气了,面对坚船利炮,只能乖乖的放人,还要道歉赔偿。《长崎快报》对此作了报道,英国驻长崎领事也将事件写进报告。李鸿章承认:“争杀肇自妓楼,约束之疏,万无可辞”,但又说:“弁兵登岸为狭邪游生事,亦系恒情。即为统将约束不严,尚非不可当之重咎,自不必过为急饰也。”在李鸿章看来因嫖妓引起的冲突只能算是小事,但事态被扩大,终酿“长崎事件 ”。

8月15日,李鸿章授意全舰队放假一天,并允许450名水兵自由观光。为了防止这些骄兵悍将惹是生非,水师提督丁汝昌下令不得携带武器上岸。丁汝昌原本是好意,却不想这一命令最终酿成了悲剧。

长崎事件,北洋海军泄露了电报秘密,为甲午战争失败埋下伏笔

​前几天日本警察被中国水兵刺伤,而且中国军舰还将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逼得日本当局道歉赔偿。很多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浪人早已安奈不住怒火,要找中国水兵报复。现在中国水兵不带武器上岸游玩,这就给了这些日本人报复的机会。在一条巷子内,数百名手持武士刀的日本警察将手无寸铁的中国水兵两头包围,肆意砍杀,中国水兵也奋起还击。群殴的结果是日本警察死5人,伤30余人,而中国水军死10人,重伤6人,轻伤44人,失踪6人。斗殴事件波及很多无辜市民,受伤者也有数十人。

事件传到水师指挥部,副提督琅威理认为这是战争行为,立刻命令四艘军舰退去炮衣,准备战斗。按他的说法:“即日行动,置日本海军于不振之地。”当时日本海军才刚刚起步,绝非中国海军的对手。而提督丁汝昌不敢向日本人开战,请示李鸿章如何处置。李鸿章得知“长崎事件”后很生气,召见了日本驻天津领事波多野,语带威胁地说:“开启战端,并非难事。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话虽然这样说,却在日本人的巧言令色之下同意和平处置长崎事件。

1887年2月,在英国、德国驻日本大使的调停下,中日双方签订协议,对各自的死伤者互给抚恤,日本赔付中国52500元,中国赔付日本15500元,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2700元由日方支付。至此,长崎事件算是处理完毕了。

长崎事件,北洋海军泄露了电报秘密,为甲午战争失败埋下伏笔

03、不慎泄露了电报密码

长崎事件发生后,日本人在军事实力上不如中国海军,于是采取委曲求全的策略,由政府官员亲自上军舰向中国水兵赔率道歉。对面日本人的怀柔政策,任何人都不会拒绝。但是日本人上了中国军舰后,却盗取了中国海军的电报密码。

一个名叫吴大五郎的日本人在登上中国军舰后,在指挥室窃取(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北洋海军军纪是多么的糟糕)了一本清军的小字典(一说是截获了清军的电报)。小字典内的汉字纵横两侧,标注了0、1、2、3、4、5、6、7、8、9的小数字。日本的电信专家立刻判定这是中国人电报用汉字译电本,从译电本中数字的组合方法,明白了中国人制造密码的方法。 到1894年6月22日,日本外相陆奥宗光设圈套,故意将所谓“第一次绝交书”译成汉文,递交给中国驻日公使汪凤藻。次日,汪凤藻向清政府发了一封很长的电文,时任电信课长的佐藤爱麿凭以往的破译经验,结合在长崎事件中获知的制造密电码的方法,仔细对照研究清国密电的内容构造,成功破译了中国公使馆的电信密码。由此日本在甲午战争前夕的外交战以及后来《马关条约》谈判期间顺利掌握清廷决策者的意图,从而使其应付清朝得心应手。

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虽然从表面军事实力来看日本并不对中国占有多少优势,却可以将中国军队(包括北洋海军和陆军)打得一败涂地,大输特输。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军队的一举一动都被日军提前获悉,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秘密可言,这仗要能打赢才怪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