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夏令營不斷有家長打電話諮詢夏令營活動,其中有一個家長留了手機號碼,暫時叫小華媽媽吧。這位媽媽我經過好幾天才聯繫上,是一位做服裝生意的媽媽,平日裏風風火火,忙裏忙外。雖然沒有見過面,卻能從語言中感受到這位媽媽在職場的雷厲風行。

和別的媽媽護犢情深的做法相比,小華媽媽對孩子的態度似乎有一些“狠”,小華媽媽一聽來意就打斷我的詢問,直接單刀直入:”聽說你們的課程能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是嗎?幫我改造一下我女兒!“

接下來就一直搶佔着語音”投訴“,我女兒12歲了,很自私的孩子,什麼都自我爲中心,都不會考慮 別人的想法。其實在我的認知經驗中,這個歲數的孩子或多或少會有點這樣的性格特點,特別是獨生子女。

另外小華媽媽說小華很懶惰、家裏的衣服隨便亂放,嚴厲批評了還是改不了習性,都不想管教這個孩子了。怎麼就跟別人家的孩子不一樣呢?言語中對孩子一點自信都沒有了。

但其實作爲夏令營老師,我接到的很多家長電話,有不小的一部分家長都是這麼評價自己孩子的,其中當然也有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但大多數原因都是有家長的很大責任,我並不是簡單的瞎評論,而是經過和孩子接觸、瞭解後才下定論的。

我說小華家長您別急,孩子這樣子肯定是有原因的,作爲家長,我們也要承認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完美的,如果您願意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纔會知道爲什麼孩子會這樣,不要把孩子一下子就定性那麼不好,想想如果您家孩子知道自己媽媽這麼說自己,那該有多傷心呀,這不是進一步把矛盾激化嗎?於是我向家長要了小華的電話號碼,聯繫上了小華。

沒有什麼意外,這就是一個聲音童稚的小女孩,很有禮貌,想法也很天真爛漫。我以打錯電話的方式解釋我是她媽媽聯繫的夏令營老師,順便問一下小華自己想參加什麼活動、小姑娘很有想法,也很有主見,進而我瞭解到小華是獨生子女,我還特意問了一下6-12歲是誰帶她生活的,她說一直生活在農村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很寶貝她,都沒有怎麼做家務活,並且很少見到爸爸媽媽。所以這裏不難對上媽媽口中:自私、邋遢、叛逆的形象。

孩子6-12歲是一段很重要的成長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大人的關乎和教育,而這個大人必須要是自己的爸爸媽媽,這個時間段孩子的性格和習慣養成往往決定了孩子日後的成長,老人家不肯讓孩子受苦,孩子自然沒有機會學會做家務,孩子是獨生長大的,沒有誰和孩子爭搶”資源“自然會有小自私的行爲,但其實都是很正常的現象,這些都需要在這個時期進行引導。

很明顯,小華爸爸媽媽在小華的成長過程中是缺席的,並且小華是最近一年纔回到爸爸媽媽身邊,突然發現孩子的形象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就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走,但其實一方面孩子已經長到12歲青少年時期了額,有一些行爲已經養成了,並不會輕易就能改掉。

另外一方面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缺少溫情,什麼溫情呢?就是一種互相依賴和牽絆的感覺,孩子會無條件相信父母,依賴父母,很明顯這裏還是沒有,當這個時候父母提出要求,孩子就會覺得莫名其妙爲什麼我要聽要按你的去做? 換個例子就是比如一個陌生人指使你去做事情,你第一反應是反感和抗拒,這個孩子現在就是這樣的情況。我和你不熟,所以我拒絕你的要求!

有些父母就是藉着爲人父母的名義對孩子堂而皇之的提出要求,殊不知這些要求是對這些孩子是不起作用的,本來就缺席孩子的童年了,還不知道如何好好溝通,言語中都是要求和批評,這樣孩子能以什麼方式回應你呢?一般有兩種:一是沉默、可怕的沉默,你怎麼說孩子都不理你,任你暴躁自找沒趣;二是叛逆,和你對着幹,你說左我偏往右,你說往西我就往東,這也是小華對媽媽的行爲的反抗方式。

其實我能理解作爲父母對孩子一些問題想要去改變卻無能爲力的無奈,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你對他好,他也對你好。在這種良好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願意聽從父母管教,就算哪天父母火氣大了些都不會因此怨恨父母,但童年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會!這種委屈感還會伴隨着孩子成長、成年、跟着走進孩子的生活、交往或者他們自己的家庭和他們自己的孩子。說的很嚴重的樣子,其實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如果能改變就不要停留原地,如果醒悟了就不要再循着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往下走,已經錯過了孩子的最佳成長時期已經沒辦法挽回了,但可以從現在開始陪伴孩子,多溝通,走進孩子內心深處,陪孩子一起改掉習慣,慢慢變好。

這裏是奧德曼夏令營,我是小曼老師,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