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個稅法規定,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至5000元/月,並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舉例來說,月入5000元的人原來每月繳稅45元,如今全省下了,一年可省540元;月入10000元的人一年能省下超過5000元;月入20000元的人一年下來省下大約18000元;月入30000元的人現在每月繳稅少了2000多元,一年可省大約24000元。

省下來的錢怎麼用?消費是個大方向,你可以選擇購買喜歡的商品給自己或家人朋友,也可以選擇旅遊、美容等服務型消費,也或許目前你對這筆錢還沒有任何感知。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發起“個稅調整與消費意願”調研,並結合近一個月的消費數據,帶大家看看新個稅調整後究竟哪些人受到的影響最鮮明,他們又把錢花到了哪裏。

萬元以上、四萬元以下收入人羣深受個稅調整影響

調研數據顯示,有將近70%的受調查者關注到了個稅調整信息。扣除基本減除費用後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及40000以上的消費者較少關注個稅調整信息,不關心個稅調整信息的比例達41%。相對地,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40000元以下的消費者中關注個稅調整信息的比例都超過80%。

個稅調整拉動消費現象初顯 消費者爲生活品質和形象升級掏錢

從家庭婚姻狀況來看,最關注個稅調整信息的人羣爲已婚有孩家庭,關注比例達74%,其次爲已婚無孩(關注比例達71%),最後爲未婚人羣,顯然家庭責任和個稅調整信息關注度有着明確的關聯。

個稅調整拉動消費現象初顯 消費者爲生活品質和形象升級掏錢

已婚家庭消費者實物類消費意願相對更高

調研數據顯示,有將近70%的消費者會立即使用增多的工資進行消費,其中有近40%的消費者會增加實物類消費,購買自己或家人朋友喜歡的商品,有接近20%的消費者會做些理財投資等消費,有11%的消費者會選擇服務類消費。同時也有22%的消費者表示“無感知,沒有特別想法”,接近10%的消費者選擇積少成多後再消費。

個稅調整拉動消費現象初顯 消費者爲生活品質和形象升級掏錢

其中,扣除基本減除費用後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及30000元以下的消費者人羣中,願意更多購買實物類商品的人羣比例超過40%。同時月收入在30000元以上40000元以下的消費者人羣中,願意更多進行服務類消費的人羣比例超過25%。而10000元以下的消費者人羣更願意積少成多後再消費。

從家庭婚姻狀況來看,已婚有孩和已婚無孩家庭更願意將增加的工資用於進行實物類消費,比例超過40%,未婚人羣則更偏向實物+服務類組合型消費,比例分別達30%及20%。年齡結構來看,80後更願意將多出來的工資進行實物類消費和投資理財類的支出,90後更願意進行服務類消費,也有較多90後選擇積少成多後再進行消費,無感知人羣則集中在70後和60後。從性別來看,男性消費者更願意進行實物類消費,女性消費者更願意進行服務類消費。

消費者更傾向於爲生活品質和形象升級而掏錢

調研數據顯示,超過20%的人會因調整提升購物水平。扣除基本減除費用後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及30000元以下的人羣更會因個稅調整提升購物水平,其中20000元-30000元的人羣這一比例達40%。從家庭婚姻狀況來看,未婚人羣更會選擇提升購物水平,比例接近30%。從城市類型來看,三線及四線城市消費者更會選擇提升購物水平,比例接近30%。年齡結構來看,90後消費者更會選擇提升購物水平,比例超過30%。

另從消費增長數據來看,品牌品質敏感度高人羣在近一個月的消費金額增幅最多,超過100%,其次爲中高人羣。品牌品質敏感度高人羣消費金額同比去年增幅快的商品品類爲吸塵器/除蟎儀、按摩椅、出境旅遊、酒店套餐、智能坐便器、鋼琴等,屬於高質量享受型的消費。從各人羣類型在全國各省市的佔比來看,品牌品質敏感度高人羣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內蒙古、安徽、江蘇等省市。品牌品質敏感度中高人羣消費金額同比去年增幅快的商品爲女性護理套裝、男士爽膚水/化妝水、隔離霜/妝前乳、瑜伽拉力帶等,屬於形象升級型的消費。從各人羣類型在全國各省市的佔比來看,這組人羣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遼寧、四川等省市。

日前,國務院《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正式公佈,這意味着繼今年10月起實施個稅新減除費用標準和新稅率之後,第二個改革紅包也已落地,相信新個稅法的全面實施將進一步釋放個稅改革紅利,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也會隨之有所提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