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2月8日,何林动员一批农民自卫武装参加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他与黄式高担任简师突击据点突击队的指挥,共同率领20名突击队员潜入灵山简易师范学校,准备与外围部队里应外合,夹攻国民dang灵山县政府。梁振威(1888-1947),原名梁式荣,灵山县冠中乡(今新圩镇)官屯村人,灵山县人民武装部队梁振威独立大队、灵山人民自卫大队大队长,历经战阵,英勇善战,敢打收拼,屡立战功,是有名的军事作战指挥员。

黄文法 、苏显枢、苏世炘、仇效忠、肖祖震,这几位历史名人上一篇已经详细介绍过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看这里:

↓↓↓

灵山县历代名人录:黄文法 、苏显枢、苏世炘、仇效忠、肖祖震...

莫燕忠,1919年6月生,灵山县武利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后改名广雅中学),1936年在学校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参加学生抗日运动。1938年1月到陕西安吴青训班(直接领导的学校)学习,结业后到山西参加抗日游击队。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夏秋,带领中央机关1000多名广东籍的干部随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南下。广州解放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干部科长,为接管广东省和广州市调配了一批领导干部。1951年任中共遂溪县委书记,进行土改试点。1952年任广东省人事厅副厅长。1953年任中共海南区党委组织部长、区党委副书记,主要进行土改、整党和调配各级领导干部。

1956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外交贸干部处副处长。1957年到外交部,先任驻越南大使馆政务参赞,除参与对越友好工作和援越工作外,主编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一书公开发行。1960年任外交部党委办公室主任、部机关党委书记,1962年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政务参赞,参与了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多次到印尼访问的接待工作,为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作出自己的贡献。1965年“930”事件(指印度尼西亚反华排华)后,两国关系陡然恶化。

1969年下放江西干校。1973年任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1977年任驻缅甸大使,当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缅方对我国疑虑仍大。因此,国务院第一副总理邓小平于1978年1月出国访问时,首先访问缅甸,充分阐述了我国睦邻友好政策和华侨政策,受到缅甸特别热烈的欢迎。使馆配合各方面工作,较好地完成任务。以后,在任期4年多时间里,每年两国都有一位领导人互访,不断增强和发展两国友好关系,对整个东南亚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1982年任驻菲律宾大使,当时菲律宾、美国因美国军事基地设在菲律宾问题进行谈判,菲受到美国很大压力,而在政治上、经济上却有利于我,使馆及时建议,抓紧时机做菲的工作,推动了菲领导人访华,增强了菲反抗美国压力的决心;同时也利用时机,第一次使菲爱国华侨和亲台的华侨聚坐在一起,这些都获得菲政界和华侨的好评。在离任时,马科斯总统为了表彰莫燕忠对发展两国关系作出的贡献,特授予他“施加顿猷长”勋章。

1984年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参与和领导了对侨务政策的拨乱反正,落实侨务各方面的政策,特别是所谓“海外关系”的侨务政策,调整改革机构等。1986年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顾问,领导党史资料小组和协助国外侨务工作。1994年离休,副部级。(以上来源于灵山县志)

邓业兢

邓业兢(1922~1946),灵山县仙山乡(今新圩镇)萍塘村人,中共灵山县早期负责人和武装斗争指挥员之一。任中共灵山县特别支部委员会宣传委员。,任中共萍塘支部书记。先后任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灵山大队第三中队长和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支队灵山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1946年5月8日,邓业兢率领武工队9名队员在白木村开展地方工作,遭国民dang保一团包围,因寡不敌众,弹尽被捕。同月31日,被国民dang灵山县当局枪sha于县城东郊云头岭。时年24岁。

梁振威

梁振威(1888-1947),原名梁式荣,灵山县冠中乡(今新圩镇)官屯村人,灵山县人民武装部队梁振威独立大队、灵山人民自卫大队大队长,历经战阵,英勇善战,敢打收拼,屡立战功,是有名的军事作战指挥员。1947年11月14日,在城东南咸水麓根据地遭国民dang县保警包围,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牺牲后被国民dang灵山县保警大队tai尸回县城示众。

邓业懋

邓业懋(1916-1945)又名陈浩、侯启荣。灵山县仙山乡(今新圩镇)萍塘村人,是灵山县早期的中共党员和钦县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1945年2月,在小董武装起义中任钦县人民抗日解放军参谋长。3月10日夜,被国民 dang钦县当局秘密枪sha于钦州牛圩坡,时年39岁。

黄式高

黄式高(1920-1947),灵山县平山乡(今平山镇)灵家村人。194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灵山抗日武装起义的主要组织者,曾任广东省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灵山大队中队长、大队长等职,是灵山革命武装斗争早期的领导人、文武兼备的军事指挥员之一。 1947年5月9日,在龙渊五指岭下的石山脚村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7岁。

朱统鉴

朱千岁姓朱名统鉴,明皇朝后裔,因明朝被覆灭,随着南明桂王转战华南,桂王封他为镇国将军。清顺治四年,他率兵进驻灵山和合平浦一带,被封兼任灵山县知县(在任共八年)。朱千岁施以仁政,得到百民的拥护和爱戴。

那时灵山地方正流窜着一股土匪,贼首姓闭,平日不事生产,专门以抢劫百民为生,被朱千岁派兵剿捕,使得匪众东躲西避,生活无着,因此对朱千岁恨之入骨,便找到他的义死党,为那些贼首姓黎,带着匪徒来,合起来约有百人,定下毒计,明里攻打城楼,暗中行刺朱统鉴。匪众在西城外陡坡遮掩处挖地道。

朱千岁住近西城门口内侧的“大云寺”(后来改称“中山纪念堂”,戏院,“朔料厂”) 朱千岁在寺内的大板台上设置台凳办事。匪众所挖的地道穿过城墙底下,直通到“大云寺”大木板台下。闭贼与黎贼在破旧穿孔的台板处。看见朱统鉴正在坐凳办事,闭贼即以铁矛向上戳,企图戳他的肛门而刺入内脏伤其性命。但贼心怯,铁矛虽经大台板与坐凳而有偏差,戳中他的臀部旁侧。朱千岁被刺着,大叫一声,一伸手从办事台底下取出原来按放的一把单刀,忍痛跃上屋梁,向下快看,只见两贼撞破台板,跳到板台上。朱千岁喝声“sha”如风飞下,一刀把闭贼的头砍下,挥刀斩向黎贼,随着黎贼头颅跌下的同时,黎贼的铁矛以刺中了他的心胸,朱千岁当场牺牲。

此时众士兵和朱夫人都闻声赶到。朱夫人命抢救千岁爷,把贼匪头颅那去挂在城楼处,号令示众。地道内的匪徒已经逃跑。朱夫人命谢天封将军率兵出城追sha余匪。

清顺治11年6月26日,朱千岁的尸首收殓放入灵柩(棺材),由朱夫人率同谢天封将军以及众士兵护送,到离县城东北约三华里乌江(后称郁麓江)桥旁岭下。这时临近黄昏,突然电闪雷鸣,乌云密布,风雨交加,绑着灵柩的麻绳断了,灵柩落地,众人在附近避雨休息。

第二天早辰,发现有千万只蚂蚁卸泥把灵柩盖过了。朱夫人道:“不用在把灵柩扛走,应该顺从天意,就地把坟再盖好修好吧!”众人依言把工作做好。

后人为了缅怀朱千岁生时对灵山人民的功德,在山坟处建造庙宇一座,两边各有廊屋三间,庙后中上大榕树,总称“千岁坟”,享受人间祭祀,至今遗址尚存,香火鼎盛,百世留名,永垂不朽。(吴作禄 收集整理)(来源于钦州群众艺术馆)

千岁坟

张瑞生

张瑞生 少将。广西灵山人。中央军校南宁分校毕业。曾任整编第7师171旅513团团长,1949年春任第7军171师少将。

刘月鉴

刘月鉴 少将。广西灵山人。中央军校南宁分校毕业。曾任整编第7师172旅516团团长,1947年12月任整编第7师172旅副旅长,1948年12月任第7军172师师长,1949年10月10日在衡宝战役中被俘。1975年12月15日获特赦。

何文初

何文初(1920—1946),灵山县陆屋镇水茫口村人。曾任国民dang申安乡乡长。

他家庭较富裕,个子高大,性格豪放,富有正义感,是当地的知名人士。他毕业于广东省立钦州师范。抗战爆发后,回到陆屋经商,后在共产党员王文昆、朱守刚和进步青年何贤宗、符隆栋等的影响下,思想进步,拥护共产党的主张。他在陆屋镇开设的中兴庄铺号是当时中共地下组织的秘密联络点和订购《新华日报》的地方。

1942年,中共灵山县地下组织动员他出任国民dang申安张乡乡长。他安排和掩护了一批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到该各村任小学教师(其中有桂东南撤来的9人)。1944年,根据上级指示,积极筹集粮款和武器,成立申安乡抗日自卫队,掌握武装,为武装起义作准备。1945年2月16日,灵山起义部队转移至钟灵时,他率领乡公所全体人员及抗日自卫队近30人枪加入起义队伍,曾参加钟灵、谷埠、伯劳等多次战斗,后被派回陆屋活动。他意志坚强,作战勇敢,经受艰苦考验。1946年9月,随莫平凡大队行动,于28日在檀圩附近的六炉山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

谢文轩

谢文轩(1915—1946),灵山县新圩镇古文水人。他在年轻时代开始接触进步思想,在共产党谢以燕的教育鼓励下,1944年秋,他带了一支步枪参加抗日自卫队。1945年11月28日,南路人民解放军老一团到达古文水,他受到很大的鼓舞,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12月4日,他带了一支手枪同爱人一起参加灵山革命队伍。当时部队装备较差,为了更好有力地打击县当局,他回到家里耐心地做好两个弟弟的思想工作,毅然把兄弟三人共有的80箩租谷的田产(约10多亩)卖掉,得款折谷7万多斤,全部交给部队购买武器,后经刘瑞生、江浩声等人从横县校椅买回轻机枪2挺(其中一挺是塘排村群众捐款购买),装备了部队。此后,他夫妻俩随莫平凡大队活动。谢文轩不怕艰苦,作战勇敢。1946年9月28日,在檀圩附近的六炉山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刘瑞生

刘瑞生(1900—1946),又名刘珍,灵山县新圩镇塘排村人。曾任第三支队第二中队副中队长。

他曾在国民dang军队当过上尉连长,1937年参加过上海“八一三”抗战之役,获上海突围证章。1945年2月底,刘瑞生和刘宪到佛子大垌口加入灵山起义队伍后,不久他任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支队灵山大队第二中队副中队长。

刘瑞生加入灵山人民武装部队后,英勇机智,顽强战斗,在大垌口战斗、沙塘水突围、鸡梨岭战斗以及西征路上的历次战斗中,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1946年8月18日,为了开辟新区,扩大根据地,部队开进罗阳山下的山猪窦(今平山镇山秀村)活动,遭到国民dang灵山县第二警察大队长宁师煊率本部和曹振甫独立中队共三四百人的围攻。19日上午,刘瑞生奉命率队争夺观音制高点,在激战中不幸腹部中草药弹受重伤。下午2时,为了保存主力,减少伤亡,部队决定撤离观音山阵地。刘瑞生为了不拖累战友,把心爱的驳壳枪交给身旁的刘适宗,要适宗赶快离开,不要管他,然后他用双手将已流出体外的肠子塞回到肚内,紧捂伤口,慷慨从容,用尽仅有的一点力气滚下山涯,壮烈牺牲。时年46岁。

国民dang县当局保警搜山发现刘瑞生的尸体后,况凶can地ge下其头颅去向上司报功请赏。

劳振纲

劳振纲(1923—1945),灵山县檀圩镇村心村人。1941年考入灵山简师读书,在校接受革命思想,努力学习进步书刊。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党小组长。在中共简师支部领导下,团结进步同学,积极参加对学校当局强迫学生参加三青团和反动教师的斗争。1945年2月8日,他从家里拿了一支驳壳枪与劳振运、宁泽等参加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并奉命进入简师突击据点。因县当局察觉,派兵包围了简师,突击队提前打响了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的第一枪后,下半夜被迫突围撤退。劳振纲随队先后转到司练、钟灵和合灵南边。3月25日,部队转移至文利升和单竹江村,遭县大队突然袭击,在战斗中劳振纲等10多人壮烈牺牲。时年22岁。

劳祖康

劳祖康(1916—1945),灵山县三海镇(今已并入灵城镇)大塘村人。曾任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中队长。

抗战期间,他曾参加灵山抗日游击队。1942年,接受中共灵山地下组织的安排,出任龙和乡副乡长,建立两面政权。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2月8日,组织几十人参加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任中队长,带领突击队潜入县城红楼。当晚,由于灵山简易师范据点提前打响,他与突击队员在红楼(今中山公园右边保健院)得不到指挥部命令,潜伏至第二天凌晨,被国民dang灵山县当局派兵围捕。劳祖康说其他人是自己用副乡长的名义强迫来的,责任自己挑。由于劳祖康全部承担责任,当天中午被枪sha于县城。时年29岁。

何林

何林(1921—1945),灵山县平南镇勒菜村人。1940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2月8日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时任突击队指挥。

1939年6月,何林在灵山县立中学初中毕业。10月,参加灵山县青年抗日宣传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11月,参加灵山青年抗日游击队。1940年1月15日,随队开往太平地区抗击入侵日军。灵山青年抗日游击队解散后,又参加中共地下组织影响的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部政治工作队,为队员。在此期间接受中共地下组织的教育,赞成党的主张。1940年9月,进入灵山简易师范学校读书,不久,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灵山简师学习期间,与邓传孔、何正四等发动与领导该校的学生运动。毕业后,回到白花小学任教,不久出任校长。1945年1月中旬和1月31日,何林参加两次关于武装起义的党员骨干会议。1942年冬,通过统战关系,出任白花乡乡长,建立两面政权,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发展革命力量。1945年2月8日,何林动员一批农民自卫武装参加灵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他与黄式高担任简师突击据点突击队的指挥,共同率领20名突击队员潜入灵山简易师范学校,准备与外围部队里应外合,夹攻国民dang灵山县政府。后被县当局察觉,当晚即派兵围攻灵山简师,战斗被迫提前打响。次日凌晨3时许,何林率领突击队突围时,不幸在简师大门外槐树下,中弹牺牲。时年24岁。

赖子英

赖子英,1935年出生,灵山县旧州镇那田村人。1956年,在灵山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副师长、师长。1983年,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副军级,少将军衔。

赖子英参军后,在广州军区6865部队当士兵。1958年任班长时,带领全班战士在深圳国防施工中,由于施工速度快,质量好,年终全班立三等功,其个人也立三等功。1959年,他带领全班战士按照毛泽东思想搞训练改革,由于训练成绩突出,获中央军委颁给“一二四师——赖子英班”的称号,赖子英立一等功。同年,代表一二四师上京参加1959年国庆十周年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64年,赖子英任一二四师黄草岭英雄连连长,他带领全连指战员参加全军大比武,在总共16个比武的项目中,取得15个项目的第一名,获四十二军“思想好、作风硬、技术精尖子连队”的称号。1973年,他任三七0团团长,在全团贯彻中央军委的训练方针,训练成绩突出,赖子英获一二四师“铁团长”的称号。1979年,他率领三七0团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由于全团指战员英勇善战,上级授予三七0团中的四连、六连、八连为英雄连,全团获得中央军委的好评。

1985年,中央军委安排赖子英到北京国防大学高级指挥官学习班学习,1988年,赖子英以优秀成绩毕业于国防大学。同年,中央军委批准,授于赖子英少将衔。至1994年,继续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以上资料有删节,部份来源于灵山档案信息网、网络)

说明:因系统问题,有些字被改为拼音代替,望谅解,如有错漏请指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