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尾兩頭蛇,爲遊蛇科兩頭蛇屬的爬蟲類,俗名雙頭蛇、越王蛇、兩頭蛇、枳首蛇。它是無毒蛇類。因有較大價值,被我國國家林業局錄入爲受保護的野生動物之一。

高山和平原都有棲息,多發現於海拔300米左右的山丘。棲居在平原、丘陵及山區陰溼的土穴中,在泥土下穴居日子,舉動非常隱祕。以蚯蚓爲食。卵生。

依據中國古典書本記載,雙頭蛇是蛇類的一種。無毒,尾圓鈍,驟看頗象頭,且有與頭一樣的舉動習性,故名。

體全長約350毫米。無鼻間鱗、頰鱗和顳鱗。上脣鱗4片,下脣鱗5片,眼前鱗1片,眼後鱗1片。背鱗滑潤。通體13行。肛鱗完好。尾下鱗兩列。尾部粗鈍,有黃色斑紋;尾部形狀、斑紋與頭部類似,因得此名。體色可分爲兩類,其間一類是反面灰黑色,鱗片外緣黑色,構成網紋;另一類的反面灰褐色,鱗片外緣色淡,背中心由黑點構成3條縱線。腹面橙紅色,有零散黑點。尾腹面有一黑線紋。

雙頭蛇(與兩頭蛇屬有本質區別) 是指頸有叉的兩頭蛇。是一種非常稀有的蛇種,因素在於蛇的基因(操控頭的有些)不穩定,容易發生變異,也即是變異蛇。雙頭蛇屬於一卵雙胎,在發育過程中由於受環境 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畸形胎。過量使用化學藥劑、農藥、化肥等對環境造成污染,都可能引發這種基因突變。

雙頭蛇屬有60至70種,主要分佈於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緬甸、日本。我國僅產3種,即雲南兩頭蛇,尖尾兩頭蛇和鈍尾兩頭蛇。

廣西南寧市動物園的蛇園驚現一隻雙頭中華眼鏡蛇,這條雙頭蛇除了胃等消化系統、生殖系統是共用的以外,分別有各自的大腦、心臟、眼睛、舌頭等器官。據動物園飼養員介紹,這雙頭蛇被送進來的時候經常纏在一起“打架”。

相關文章